第67章 万人敌?
赵子义这次没有立刻返回山中,而是留在了庄园的书房里。
他打开了那个尘封近三年的木盒,里面存放着他初来此世时,用尚且歪歪扭扭的字迹记录下的零碎思绪。
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张标记着“历史大事件”的纸张,目光凝重地落在“武德九年,渭水之盟”那几个字上。
还有四年半。我来得及吗? 一股无形的压力悄然弥漫心头。
他的手指移向另一张写着“兵,器”二字的纸张。
是时候开始实质性准备了。
四年半,要打造出超过三千套人马具装……他心中并无十足把握。
为何是三千?
因为这个数字在大唐战史上,带着某种玄学般的荣耀。
李二曾以三千玄甲军大破十万敌军,李靖曾率三千铁骑踏破突厥王庭,契苾何力三千精骑救援薛万彻,对阵薛延陀时亦是三千侧翼奇兵搅乱敌阵锁定胜局。
此外,赵子义心中构想着后世的“三三制”战术编组。
以三人为最基本战术单元,灵活配合,进而组成九人、二十七人的更大战斗群,无数个小三三构成一个高效的整体。
这套源自后世的步兵战术精髓,若能在此世实现,必将发挥惊人威力。
而这一切,都需要精良的装备作为支撑。
赵子义铺开新的纸张,深吸一口气,开始绘制他构思已久的甲胄图样。
铠甲部分:
他设计的是复合甲。最内层为内皮甲,追求舒适与吸汗。
其外是皮甲主体,提供基础防护。
最关键的是皮甲之外覆盖的钢甲。
在胸、背、腹等要害正面,他摒弃了此时流行的山文甲、鱼鳞甲等编织甲式样,大胆采用了整体式弧形板甲的设计,利用凸面结构更有效地滑开和分散劈砍、直刺的力道。
肩甲同样采用整体弧形设计,增强防护的同时兼顾活动性。
而臂甲、腿甲和裙甲则采用了类似龙虾壳节的层叠式结构,在关键活动关节处保证灵活。
颈甲(盆领)则被设计成类似花瓶口的立领形状,用以保护脆弱的脖颈。
这还没完,在皮甲与内皮甲之间,他还预留了一层内甲的空间,标注着:
“试制:以极细钢丝编织软甲,或尝试以多层致密丝绸混合羚牛筋线压制复合,测试其防箭矢、防切割性能。”
马具部分:
这个时代已有马鞍和马镫,但还有提升空间。
他画出了高桥马鞍的改良草图,强调更好的承托和固定作用;
设计了挂在鞍两侧的作战行囊和武器挂架;
改进了马镫的踏脚曲面和悬挂方式,使其更符合人体工学。
最革命性的是,他画出了马蹄铁的详细图样,并标注了钉合方式。
他依稀记得大唐似乎尚未普及此物,但这不重要,“我有就行”。
最后是马甲,同样采用龙虾壳节式的层叠设计,保护战马的关键部位。
远程武器:
他画了一张带有省力滑轮组的复合弓示意图,旁边备注:“尽力试制,若工艺不达,则以羚牛角、芢麻弦制作强韧反曲弓亦可。” 箭矢则统一标注为三棱破甲锥头。
画完这厚厚一叠图纸,赵子义唤来小桃:
“去通知张大师,让他带上铁研访和木研访的核心匠师,明日到木研访大工房开会。”
次日,木研访大工房。
张铁匠带着几位得意弟子,许林、莫老等墨家众人,以及李木匠等庄园核心匠师齐聚一堂。
“大家好啊。”赵子义笑着打招呼,“莫老,许老,许叔,在庄里还习惯吗?”
许林代表众人回答:“回小郎君,此地物料齐全,任由施为,对我等匠人而言,无异于洞天福地。”
“习惯就好。来来来,都看看这个。”赵子义说着,将厚厚一沓图纸在大型工作台上铺开。
许林等人刚想伸手去拿,却见张铁匠、李木匠等庄园老匠人下意识地先在自己衣服上拼命搓手,生怕一点汗渍污秽玷污了这些“宝图”。
许林等人见状,也连忙有样学样地搓了搓手,这才郑重地接过图纸传阅。
图纸入手,众人脸上的表情从好奇迅速变为震惊,嘴角微微抽搐。
除了那马蹄铁和结构奇特的滑轮弓前所未见,其他诸如马鞍、马镫的改进尚在理解范围内。
但当他们的目光聚焦到那套甲胄设计图时,不禁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外层的钢甲样式虽奇特,但尚可理解,高级甲胄本就常见铁甲包覆皮甲的形式。
可那内甲的设计就堪称奢华与夸张了
一件传闻中的“金丝软甲”已是宝甲,这图纸上竟还要在里面再加一层由丝绸和动物肌腱复合的软甲!
这一套组合下来,寻常的弓弩刀剑恐怕连最内层都难以触及,其防护力简直骇人听闻。
若真能装备,说是“万人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或许夸张,但寻常战场想伤到穿戴者,确是千难万难。
张铁匠首先指着那整体式的胸甲,眉头紧锁:“小郎君,这整块胸甲……想法是好的,弧度也能更好卸力。
但如此大块的百炼钢,锻打极其困难,成品率恐怕低得吓人,而且重量……”
赵子义解释道:“张大师,我们不追求纯粹的百炼钢。
是否可以尝试用炒钢法得到的好钢,做表面硬化处理?
或者,我们能不能像造刀那样,用复合结构,外层硬钢,内层韧铁,然后用水力锤锻打出大致的弧形,再进行精细修磨?
重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精确计算防护面积和优化结构来控制,确保在勇士的承受范围内。”
莫老则对那龙虾壳式的臂甲、腿甲连连点头:
“妙!此等关节设计,颇合机关连环之妙,既能防护,又不失灵活。
制作虽繁复,但以流水线分工,逐片打造,再以活枢串联,可行!”
许林补充道:“莫老所言极是。
而且这些甲片尺寸相对较小,可以利用水力锻锤批量加工胚料,再由工匠精细修整、钻孔,效率应比打造大块甲叶高得多。”
一位老皮匠抚摸着内甲的设计图,沉吟道:“小郎君,这丝绸与牛筋复合的内甲……理念是防箭矢贯穿和利刃切割吧?
老夫曾听闻,以多层致密丝绸浸以特殊药液,再以重物压合,本身就有不俗的韧性。
若再夹入捣碎的羚牛筋胶,层层叠压,其防护之力或可期。只是这成本……”
赵子义断然道:“成本不必担心!先做出样品,测试其效能。
若能防住三十步外强弓直射,再高的成本也值得!”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继续说道:
“至于‘金丝甲’,肯定不是金线。我们可以尝试拉制铁线或铜线。
还记得我们用来制作芢麻线的那套水力绞盘吗?
那套装置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孔径的模具,拉出粗细均匀的麻线。我们可以将这个思路用在金属上!”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用手比划着:
“我们可以先设法铸造出粗细合适的铁条或铜条作为胚料,然后将其一端烧红锻细,穿过绞盘夹具。
利用水力驱动的绞盘提供持续而巨大的拉力,强行将红热的金属胚料从硬质模具的小孔中‘拔’出来!
通过逐次更换更小孔径的模具,就能得到粗细均匀、韧性强、长度可观的金属丝!
这比依赖匠人手工捶打拉伸,效率何止高出百倍?”
许林闻言,猛地一拍大腿,脸上满是惊叹与兴奋:“妙啊!小郎君真乃天授之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乃至理!
将制麻之器,用于治金,化繁为简,变不可能为可能!有此利器,何愁‘金丝’不成?!”
张铁匠也恍然大悟,激动地接口:“对对对!咱们可以先从较软的熟铁和红铜试起!
模具就用最硬的钢材来打制!
如此一来,这‘金丝软甲’……不,这‘铁丝软甲’或‘铜丝软甲’,便真的有望织造出来了!”
李木匠的徒弟指着马蹄铁,满脸疑惑:“小郎君,这……这是何物?钉在马蹄上?马不会痛吗?岂不是废了?”
赵子义笑了,耐心解释:“马匹在野外奔跑,马蹄也会磨损,甚至开裂,影响行动。
我们修剪马蹄后,将此物钉在蹄底的角质层上——注意,是角质,如同我们的指甲,没有痛感——便可保护马蹄,减少磨损,让战马在复杂地形也能长时间保持机动性。
此物看似小巧,实乃维持骑兵战力的关键!”
轮到那带滑轮的复合弓,众人更是面面相觑。
张铁匠为难地说:“小郎君,这弓臂以角、木、筋复合,我等理解。
可这两侧的滑轮……结构如此精巧,还要承受巨力,对材料和制作要求太高了,稍有偏差便会崩坏……”
许林仔细观察后,眼中闪着光:“此物原理,似与桔槔、滑车相通,意在省力,拉开后储能亦更巨。妙想!
制作虽难,却值得一试!我可与莫老潜心研究此机构,先以模型验证。”
赵子义点头:“许叔有此心便好。此事不急,可徐徐图之。
即便造不出,以现有材料造出的强弓劲弩,也足以克敌。”
答疑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赵子义尽可能地将原理、需求和可能的工艺方向阐述清楚。
匠师们时而争论,时而恍然,眼神越来越亮。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眼前缓缓打开,门后是前所未有的军工技术与理念。
一场围绕着这叠图纸的制造攻坚战,即将在这秦岭脚下的庄园里,轰轰烈烈地展开。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46/4219945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