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李世民:这忠臣朕受不了 > 第71章 吓死敌人

第71章 吓死敌人


接下来的十几天,赵子义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那批“准教官”的思想塑造上。

他讲解经义子集,但绝非照本宣科。

而是精心挑选其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仁者爱人”

等蕴含民本思想的光辉论断,将它们与“人人生而平等”、“力量源于人民”等现代理念的精髓巧妙地结合起来。

他的解读,往往与当下主流,尤其是世家大族所宣扬的经义大相径庭。

赵子义心中雪亮,世家垄断知识的终极武器,并非书籍本身,而是对经典的  “解释权”  。

谁掌握了定义圣贤话语的权力,谁就掌握了思想的高地。

他此刻所做的,正是在触碰这条最敏感的神经。

也幸好这是在秦岭深处与绝对忠诚的核心子弟授课,若是在公开场合发表此等言论,足以在士林掀起一场地震。

他深知,一旦将来他的理念传出,等待他的将是世家大儒无休无止的“辨经”挑战。

若在辩论中压倒了对方,那随之而来的恐怕就不是口水,而是真刀真枪的“意外”了。

这一日,小桃匆匆找来,脸上带着兴奋:

“郎君,铁研坊那边让您过去一趟,说是您要的东西,有眉目了!”

赵子义眼睛瞬间大亮,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

他快步赶到铁研坊,入目的景象让他呼吸都为之一滞。

工作台上、武器架上,赫然陈列着一套完整的、闪烁着寒光的装备样品。

更让他震惊的是,旁边还摆放着已经制作完成的复合弓和借力弩!

尤其是那柄复合弓,其结构之精妙,完全超出了赵子义的预料。

他分明记得自己画的只是基于简单杠杆和省力轮的粗略构想,因为他不会!

但眼前这把弓,竟然采用了四弦四滑轮的复杂结构!

弓身线条流畅,滑轮闪烁着金属光泽,透着一股超越时代的美感与力量感。

许林看着赵子义那目瞪口呆的样子,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得意与自豪。

他走上前,如数家珍般地开始介绍:

“小郎君,接下来就由某为您一一介绍。”

“首先是这刀,”他拿起那柄寒光熠熠的横刀,

“我们在您设计的复合结构基础上,对折叠锻打的纹路和淬火回火的时机做了更精细的掌控,使得刀身的韧性与硬度均有提升。

幅度不大,约一成左右。”

一成?!

赵子义心中惊呼,在已经堪称极品的刀上再提升一成,这简直是质的飞跃!

这还叫“不多”?

“然后是这槊头,”许林又指向那杆完整的马槊。

赵子义这才注意到,槊头已经装在了槊杆之上,那槊杆黝黑发亮,一看就知非同凡品。

整杆马槊立起来,槊尖几乎要触到工坊的房梁!

“我们调整了四道刃线的角度和内部的应力结构。

在确保破甲能力和杀伤效果不减的前提下,成功减轻了约半成的重量。”许林解释道。

赵子义都无言了。

看着这杆长度接近一丈二(约合3.6米)  的恐怖长兵,头皮一阵发麻。

他过去对马槊的想象大多来自于后世影视作品,那他妈都是骗人的,哪那么短!

此刻亲眼见到实物,才深知其使用难度。

挥舞这样一杆又长又重的武器在马上厮杀,需要何等的膂力和技巧?

难怪史书上能用槊的名将个个都是传奇。

“再然后是这弩,”许林拿起那把造型奇特的借力弩,

“我们最终采用了这片‘推片’作为上弦机关,利用腰腹和手臂的力量协同,通过这套连杆借力,即可轻松挂弦。

以现在的力度,便是小郎君您,也能自行完成上弦。”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那柄四弦复合弓上,语气中带着无比的推崇:

“最后,便是小郎君您命名的这‘复合弓’了。

此弓设计了大小两组共四个滑轮,一组用于借力,一组用于省力,再配合这特制的四根弓弦。

最终做到了开弓拉力大幅减弱,但箭矢初速和威力丝毫不逊于三石强弓!”

“这弓……是哪位大师的手笔?”赵子义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许林笑呵呵地抚须,侧身引荐了身后一位面容清秀、眼神灵动的少女:

“此弓乃小女许婉设计。

上次小郎君与我等论道,曾言‘此物之型可否用在彼器之上’,老夫回来后与大家探讨,小女便是由此得到启发。

她联想到小郎君设计的那个双弦弩臂,大胆提出可否将‘双臂双弦’的思路与滑轮结合,用于单体弓上,几经尝试,终成此四滑轮四弦弓。”

那名为许婉的少女被父亲当众夸赞,脸颊顿时飞起两抹红云,羞涩地低下了头。

卧槽!

赵子义心中已是万马奔腾。这些古人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自己一句用来转移话题的“理论”,他们居然真能举一反三,捣鼓出如此超越时代的产品!

这联想能力和执行力,简直逆天!

这是怎么联想到一起的?我不李姐!

“许……许家姐姐!”赵子义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你真是太厉害了!

你这般才智,堪比商之妇好,晋之荀灌,南朝冼夫人,北朝木兰啊!”

他这一连串的盛赞,直接将许婉夸得直接变成了血红色。

而周围众人,包括许林在内,则是一脸茫然与敬佩:

妇好、荀灌、冼夫人他们都略有耳闻,皆是史上留名的奇女子。

可这“木兰”又是哪位巾帼英雄?

小郎君果然博闻强识,非我等能及!

介绍完武器,许林又指向那几件内甲。

“这是丝绸软甲,以多层致密丝绸浸渍特制药液,中间夹入捣碎鞣制的羚牛筋膜,反复压合而成。

韧性极佳,寻常刀剑难以割开,五十步外可抵御寻常弓箭直射。”

“这是钢丝内甲,”他拿起那件闪烁着金属幽光的锁子甲,

“全仗小郎君那‘水力绞盘拉丝’的天才构想!

谁能想到,外界视若珍宝、难得一见的金属丝线,竟能在我等手中如此‘量产’!

此甲重约十斤,防御惊人,三十步外,等闲弓弩难伤。”

“最后,便是这全套复合甲胄了。”许林的声音带着自豪,

“内外甲复合,外覆精锻板甲。

经测试,除却我们自家这新造的弩与复合弓可在三十步内构成威胁。

外界其他弓弩,若无破甲重箭,绝难击穿!

非特制破甲兵器,几无可能造成有效伤害。全重三十斤!”

接着,他又展示了改良后的马鞍、马镫,最后郑重拿起那枚看似不起眼的马蹄铁:

“小郎君,此物若献于朝廷,凭此活马无数、提升骑兵战力之功,一个爵位是跑不了的!

朝廷每年因马蹄磨损、开裂而淘汰的战马,乃是一个天文数字!”

赵子义对封爵没什么兴趣,他在想朝廷淘汰的战马能不能再利用。

就算不能,那能不能搞几匹优质的战马回来当种马。

他的思维再次跳跃:“许叔,依你看,那些只是因为马蹄受损而被淘汰的战马,装上这马蹄铁后,还能重新服役吗?”

许林一怔,这神童的脑回路就是不一样啊,他沉吟道:

“若只是寻常磨损,或轻微裂伤,装上后应无大碍,甚至能比原先更耐用。

但若伤及蹄骨,怕是……难了。”

赵子义默默心算:丝绸软甲算五斤,钢丝内甲十斤,复合甲三十斤,主战刀、弓、箭、水壶等杂物再加个十斤……

尼玛,这一身下来岂不是要五十五斤往上?

我他妈到时候才十二岁,能扛着这身装备打仗?

他猛地抬头,问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措手不及的问题:“你们说,我十二岁的时候,能长多高?”

众人:“???”

不是,就说咱们转话题的时候能不能过度一下。

你这弯转的我们直接找不到北了。

还有,你这问的啥问题?

这是我们一群整天跟木头金属打交道的人能回答的吗?

莫老见无人应答,只好硬着头皮接话:

“小郎君,此事……实在难有定论。

有的少年十二岁已接近成人,有的却可能还没小郎君高。

以小郎君如今的体格在同龄人中已属高大,想来十二岁时……必不会矮。”

赵子义听得想翻白眼,这简直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他回想了一下便宜老爹赵天雄魁梧的身形和记忆中母亲高挑的模样,下定决心:“那就按五尺五寸(约1.65米)  的身量,先给我打造一套合身的!”

众人闻言,脸色更加怪异了。莫老忍不住问道:

“小郎君,您这是……打算十二岁便出山吗?是否……为时过早?”

你以为我想吗?

我这不是要改变历史,让大唐不留遗憾嘛。

李二军事上的两大遗憾,一是没有活着的时候灭了高句丽,一就是渭水之盟了。

那我不得把这个遗憾抹除?

不然我狂堆防御作甚?

但他无法明言,只是不容置疑地追问:

“别管早晚,我只问,以此效率,四年之内,能否打造出四千套此等装备?”

“四千套?!!”

工坊内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汝听,人言否?

放眼天下,没有哪位将军能有一套这般装备!

你张口就要四千套?

四千个武装到牙齿的铁罐头冲出去,是准备怎么打?

去把敌人吓死吗?

许林从震惊中回过神,苦笑道:

“小郎君,非是我等不愿,实是力有未逮。

就以眼下的人手,四年四千套,绝无可能。

其他原料尚可设法,唯独这丝绸,若要四千套,所需之量堪称海量,恐怕……”

“原料之事我来解决!”

赵子义打断他,

“你们只需告诉我,要多少人,才能在四年内造出四千套!

还有,我那杆马槊,槊杆长度不得超过九尺(约2.7米)!”

许林凝神思索片刻,给出了一个数字:

“若想如期完成,至少需要六百名熟练工匠!”

赵子义一听,差点骂娘。

六百名熟练工匠?他去哪里变出来?

但他眼珠一转,想到了现代工业的法宝:

“如果……我没有六百名熟练工匠,但我可以提供一千两百人!

他们不必精通全部工艺,每个人只学习流水线上某一个环节的技术。

比如有的专门锻打甲片,有的专门钻孔,有的专门编织内甲……如此,能否做到?”

许林闻言,眼睛猛地一亮,仿佛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妙啊!此法大善!

我等之前拘泥于传统,总觉匠人需通晓整套流程方算出师。

若依小郎君此法,每人只专精一艺,上手极快,效率何止倍增!

完全可行!小郎君真乃大才!”

一条依托于流水线分工和标准化生产的军工扩产之路。

在赵子义超越时代的思维与墨家精湛技艺的结合下,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46/421994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