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长安各方
渭水大捷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长安。
街头巷尾,酒肆茶坊,人人都在热议那支天降神兵般的黑甲军。
然而,与民间近乎神话的传颂不同,大唐王朝的权力中心——东宫内,却弥漫着一种更为复杂、甚至带着几分困惑与好奇的气氛。
辰时,大朝会。
李二高踞龙椅,虽大胜初定,眉宇间却带着一丝难解的思索。
“诸卿,”他声音平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渭水一战,赖将士用命,上天庇佑,得以击退颉利。然,有一事,朕心难安。”
他目光如炬,扫过丹陛下的文武重臣,“那支于关键时刻出现,焚敌粮草,溃敌军心,扭转战局的黑甲军,究竟从何而来?
隶属何部?主将何人?为何战后便销声匿迹,不见任何请功奏报?”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语。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人能答。
房玄龄出列,拱手道:“陛下,臣已核查兵部、十六卫及各地都督府报备之兵马调动,皆无此军记录。
其装束、战法、尤其那遇水不灭的犀利火器,皆非我朝现行制式。
此军……如同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实乃奇事。”
老臣萧瑀亦道:“陛下,此军战力骇人,数千人便可搅动十万敌军大营,其主事者用兵如神,更兼有此等闻所未闻之利器。
若其为友,自是社稷之福;若其心存异志……后果不堪设想啊!臣恳请陛下,务必查明其根底!”
“查?如何查?”
大将侯君集声若洪钟,带着武将的直率,“现场除了突厥人的尸体和灰烬,什么都没留下!
末将派人搜寻百里,未见其任何踪迹,仿佛真是鬼魅行事!
不过,管他黑甲白甲,能杀突厥的就是好兵!
那领兵之人,胆识过人,用兵刁钻,末将佩服!若能寻得,定要与他喝上三天三夜!”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猜测四起,但基调已从最初的惊疑,转向了对这支神秘力量及其统帅的好奇与招揽之意。
退朝后,东宫偏殿。
李二只留下了最核心的几位心腹: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
“这里没有外人,都说说吧。”李二端起茶盏,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兴致,
“这支黑甲军,还有其背后之主,你们怎么看?
朕倒是对此人颇为好奇,能练出如此强军,择机而动,助朕破敌,可谓国之干城!若能寻得,朕不吝封侯之赏!”
长孙无忌沉吟道:“陛下求贤若渴,臣等感佩。有能力训练出如此强军,并掌握此等火器者,绝非寻常人物。
或是某些传承悠远的隐世门阀,或是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其选择此时出手,既解了陛下之围,亦是向陛下,向天下,展露其锋芒与价值。”
杜如晦补充道,思路更为缜密:“陛下,此军之主,深谙韬光养晦与一击必中之道。其不露面目,不留痕迹,既是自保,恐怕也是在观望朝廷的态度。
陛下若示以诚心,广布求贤之诏,或许能引其现身。”
房玄龄点头赞同:“克明所言在理。如此人才,若能为我所用,实乃社稷之福。当务之急,是设法与之取得联系,探明其心意。”
李二听着心腹们的分析,不住点头,脸上赞赏之色愈浓。
一个模糊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那个躲在秦岭深处,总是能弄出些稀奇古怪东西,眼神却异常早熟的小子……赵子义。
李二内心:莫非就是那小子?他确有敛财之能,亦有奇思妙想,那酒精、琉璃、新式瓷器……还有他父亲留下的那些忠心旧部……训练一支私军,似乎并非全无可能。
他信中那句‘代军冲杀’,时间拿捏得如此之准……
这个念头极具诱惑力,几乎就要抓住关键。然而,另一个更根深蒂固的认知瞬间将这个猜测击得粉碎。
李二内心:呵呵,朕真是思贤若渴,想岔了。
他今年才多大?十二岁! 一个十二岁的稚子,即便天生聪慧,或有些奇巧淫技,又如何能统领数千虎狼之师,在十万敌军中纵横驰骋,布下如此精妙的火攻之局?
那需要的是尸山血海中锤炼出的战场嗅觉、冷酷决断和如山威望!
这绝非一个长于妇人之手、最多在山里打转的孩子能够具备。
定是某位不世出的将才或谋士,借助了商队渠道传递信息,甚至可能就在暗中观察着朝廷的反应。
他放下茶盏,眼中闪烁着爱才的光芒,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彻底压下,朗声道:
“诸公所言,深合朕意!如此英才,岂能埋没于草莽?”
他做出决断:
“玄龄,拟旨!以朝廷名义,明发天下,详述黑甲军渭水之功,朕感其忠勇,特旨寻访!
无论其主将其出身,只要愿为大唐效力,朕必虚位以待,爵位、官职,绝不吝惜!”
“同时,”他看向长孙无忌和杜如晦,
“辅机、克明,你二人动用所有可靠渠道,暗中查访,务必要比天下人先一步找到这位‘义士’!但要切记,态度需诚恳,绝不可使其感到胁迫之意。”
“臣等领旨!”三人齐声应道,都明白陛下这是真正动了爱才之心。
---
与此同时,某处隐秘的世家宅邸内。
几位衣着华贵、气度深沉的老者同样在密议。与朝堂上的忧心忡忡不同,这里的气氛更为压抑和懊恼。
“失算了!真是失算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捶着案几,痛心疾首,
“本以为借此突厥南侵之机,正好可以打压李二刚刚建立的威望,让他知道这天下离不开我等世家的支持!
谁能料到,半路杀出这么一支‘黑甲军’!如今倒好,他李二不仅未损威望,反而凭借此战,声望如日中天!民间皆言其乃真龙天子,自有神助!”
另一位面色阴鸷的老者接口,声音冰冷:“更麻烦的是,经此一役,李二对军队的掌控力必然更强。
他借褒奖、寻访黑甲军之名,完全可以进一步树立其‘英明纳贤’的形象,巩固权位。
同时他借清查黑甲军之名,完全可以顺势整顿十六卫,安插更多亲信。我们以往在军中的那些经营,恐怕……唉!”
“这支黑甲军,到底是谁的人?”第三人疑惑道,
“看其手段,狠辣果决,绝非善类。若其投向李二,我等日后处境将更为艰难;若其别有用心,这天下恐怕又要多事了。”
首位老者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无论如何,局势已变。李二借此战稳固权位,已是事实。
我等当下要务,一是尽快弄清楚那黑甲军的底细,看看有无合作或利用的可能;
二是暂时收敛锋芒,避免与李二正面冲突。他如今风头正盛,又有‘神兵’相助的舆论,硬碰硬绝非明智之举。”
几人相视点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忌惮与一丝无力。
他们精心策划,本想给新皇一个下马威,却反而成了对方树立权威的垫脚石。
这支横空出世的“死神军”,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不仅击退了突厥,更彻底搅动了长安城下原本就暗流汹涌的政治格局。
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投向了那支神秘军队消失的方向,试图从迷雾中,窥见一丝真相。
而真相的核心,那位年仅十二岁的少年,此刻正在秦岭山中,享受着血战之后难得的宁静,并对未来,充满了更大的期待。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46/4219940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