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李世民:这忠臣朕受不了 > 第118章 横渠四句

第118章 横渠四句


三人不约而同地捋着胡须,闭目沉吟,细细品味着赵子义方才那番论述。

赵子义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这三位动作要不要这么整齐划一?

李二专注琢磨着舆情管控之道——这对他稳固朝局至关重要;

长孙无忌与杜如晦则反复推敲着事前、事中、事后各项部署的可行性。

待三人睁眼,赵子义又冷不丁补了一句:

“陛下,若届时有哪个王八蛋胆敢劝您下罪己诏,那必定包藏祸心。您只需盯紧此人及其党羽,定能顺藤摸瓜揪出散播谣言的元凶。”

李二猛然转头,一双虎目灼灼盯住赵子义。

赵子义心里咯噔一下:这老登不会又想动手吧?

我说啥了?  他悄悄后撤半步,随时准备开溜。

谁知李二沉声道:“先前提及曲辕犁等物,你说是粗浅学问;

旱灾推演,你也说是粗浅学问;

如今整套赈灾方略,你仍说是粗浅学问。

朕倒要问问,在你心中,何谓高深学问?”

哦?非要逼我装这个逼?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赵子义整了整衣冠,昂首望天,以四十五度角仰望苍穹,朗声吟道:

“在臣看来,高深学问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穿越千年震撼登场,就问你这逼格够不够高!

“轰——!”

三人如遭雷击,浑身剧震,久久不能言语。

李二深受震撼之余,更生出几分不服:

一个十三岁少年竟有这般抱负?朕又岂能落后!

他深深看了赵子义一眼,什么也没说,只挥了挥手:“回宫!”

目送圣驾远去,福伯凑过来悄声问:“那位真是陛下?”

“自然,您不是见过吗?”

“怎的……发福这般明显?”

赵子义忍俊不禁:看吧,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觉得!

回到山中大营,赵子义立即召集众将,宣布圣驾亲临之事,并着重说明三个振威校尉官职将依挑战制度,由现任军统担任。

“根据此次战功,现任命:第一军军统张无袖、第二军军统施文龙、第三军军统梁凯,即刻授从六品振威校尉!”他特意瞥了眼施文龙,“望诸位勤勉尽责,毕竟接下来……挑战者必如过江之鲫!”

三人欣喜若狂——我们也是朝廷命官了!

赵子义任命施文龙时满心纠结。

这混账虽行事跳脱,却是全军唯一无伤而归者,上次也的确没有摸鱼,更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救回多名同袍。

综合评定确实够格统领一军,只是不知第二军将来会不会被他带成一副奇葩模样……

---

长安东宫内,李二对着长孙皇后大倒苦水:“那小混账真真气煞朕也!观音婢你说,他幼时明明粉雕玉琢、知书达理,如今怎就成了这副滚刀肉德行?”

“九儿可还安好?”长孙皇后关切道。

“好得很!练就一身好武艺,朕想教训他都追不上!”李二悻悻道。

“陛下竟对九儿动手?所为何事?”

李二瞠目:  你有没有听清楚朕在说什么?

待他将“青史留名”与“魏徵有趣”两桩公案道来,长孙皇后正色道:“陛下竟以诛九族相胁?还要屠戮义军牵连百姓?此非明君所为!”

李二扶额叹息:你听话的重点是不是有问题?  这根本不是重点啊!

他顿时失了倾诉的兴致。

---

秦岭马场中,赵子义正对着197名伤愈将士训话。

场中新添的一千多匹草原骏马让他对姚力刮目相看——能在恶战中顺手牵回这么多战马,果真是理财奇才!

“从今日起,施文龙所部会每日'关照'诸位。”赵子义笑得不怀好意,“谁若被掀下马背,就重计十五日特训期!”

197张脸瞬间垮塌——被那混世魔王盯上还能有好?

首日全军覆没,次日六十三人落马,第三日仅九人失手。半月后,所有人皆挺过严苛考验。

---

翌日清晨,庄外来了一队官差。

“是朝廷的人?”

“来抓小郎君的?”

“胡吣什么!哪有这般客气的抓人阵仗?”

福伯得报迎出庄外,知悉赵子义正在山中练兵,便请官差稍候。

为首的内侍张阿难好奇地打量庄内陈设——他对这位能让陛下又爱又恨的少年充满好奇,毕竟让他亲传圣旨的少之又少。

正当福伯忙着摆设香案准备接旨时,赵子义正在校场挥汗如雨。

他对攻防一体的双刀术情有独钟,刀光舞动间尽得墨家真传。

“小郎君,朝廷来使传旨了!”小桃匆匆来报。

赵子义心知必是封爵诏书,当即策马直奔庄园。

“小子赵子义,见过上官。不知上官如何称呼?”

“某家,右监门将军张阿难。”

卧槽!

李二的陪葬太监!贞观朝唯一青史留名的宦官!

赵子义急忙郑重施礼:“见过张内侍。”

张阿难笑眯眯端详着少年:陛下说得没错,确实是个妙人。

“赵县子,准备接旨吧。”

“张内侍,是否需要沐浴更衣?可有这般规矩?”赵子义扑闪着大眼睛问道。

“哈哈哈!”张阿难开怀大笑,“你与陛下描述的颇为不同啊。不必拘礼,陛下特准县子躬身接旨。”

李二又背后编排我?  不过免跪倒是个好消息。

“臣赵子义接旨。”

“门下:

咨尔赵子义,忠良之后,智勇天授。潜修耕战之术,暗蓄报国之兵。今破突厥于渭水,扬威疆场,功在社稷。特授云麾将军,统领死神军,晋爵晋阳县子。

贞观元年二月初九

诏书如右,请奉。

诏付施行,谨言。

贞观元年二月初十  制可。

告晋阳县子赵子义:封诏如右,人到奉行。”

赵子义心中大大的卧槽!

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吗?

转念想起这应是明代才有的格式,唐代诏书原是以'门下'开头。

“臣赵子义领旨谢恩。”

“赵县子,这是官服、爵服与令牌,另有三套振威校尉的冠服印信。”张阿难示意随从呈上箱笼。

“有劳张内侍了。小桃,备上五斤大红袍,绿茶白茶各五十斤,糖五十斤。

张叔带回去慢慢享用,若不够尽管吩咐,小子让人给你送去。”

“哈哈哈,好!既唤某一声叔,这些心意某便收下了。”张阿难捻须微笑。

“嘿嘿嘿,张叔,您刚才说,我与陛下描述的颇为不同?陛下是咋编排的我的?”

张阿难......

不不不,是我弄错了!陛下说的一点也没错。

“本月十五日大朝会,县子需入宫觐见。届时将在朝堂正式宣封。”张阿难急忙转移话题

“啊?我要去上班....不是,上朝?”赵子义满脸不可思议的问道

“朝会卯时开始,万勿迟误。”说罢匆匆告辞,鬼知道这小子还有啥混账话。

赵子义捧着诏书愣在原地:我居然要去上朝?卯时!怪不得叫'点卯'!

望着张阿难近乎逃跑的背影,他挠头嘀咕:“张阿难……怎么跟见鬼似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46/4219940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