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李教授归来
修为突破至练气后期后,陆鸣的生活节奏并未发生剧烈变化,反而进入了一种更为内敛的沉淀期。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日子过得平凡而充实,如同未名湖的水面,看似平静,实则深处自有涌流。
他白天规规矩矩地穿梭于教室、图书馆之间,认真完成作为一名考古文博学院大一学生的学业。课堂上,他专注听讲,笔记详尽;课后,他则与林筱筱频繁交流,共同整理、总结此次参与唐代大墓野外发掘的心得体会。这是李教授临行前布置的任务,要求他们将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对照、融合,形成一份详实的实践报告。
林筱筱对此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常常就某个壁画的构图、某件器物的形制,与陆鸣展开深入讨论。陆鸣则凭借自身远超常人的记忆力和在《古文字通识》、《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获得的独特视角,往往能提出一些令林筱筱眼前一亮、甚至让偶尔参与讨论的苏晚晴也为之赞叹的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陆鸣也将自己新近学习的《基础阵法详解》中的部分基础理念,以“个人推测”或“风水格局联想”的方式,不着痕迹地融入到对墓葬结构的分析中,使得他们的报告在严谨之余,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深度。
另一方面,修炼之事,陆鸣从未懈怠。夜深人静之时,或是清晨宿舍无人之际,他便会悄然运转《洛书感应篇》,巩固练气后期的境界,并尝试进一步凝练灵力。那枚千年蕴神玉琮被他时常置于身边,其散发出的温润清辉与平和能量,使得他的修炼事半功倍,心神也始终保持着一片澄澈空明。
偶尔,他也会取出黑金古刀,在无人处简单习练,感受着刀身传来的煞气与自身灵力的交融,确保自己与这把神兵的契合度。
时光荏苒,转眼便到了六月底。校园里的气氛悄然转变,空气中也仿佛弥漫起一股焦灼的气息。学期即将结束,暑假近在眼前,而与之相伴的,便是决定许多同学“生死”的期末考试周。
图书馆、自习室乃至校园里任何一个安静的角落,都挤满了埋头苦读的学生。即便是平日里最为跳脱的赵伟和周峰,此刻也收起了玩闹之心,抱着厚厚的教材和笔记,脸上挂着“视死如归”的表情,与各种名词解释、理论框架鏖战。沈一帆更是发挥了他学究式的严谨,整理出了密密麻麻的复习提纲,成了宿舍里最受欢迎的“宝贝”。
陆鸣虽然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对考试内容早已成竹在胸,但看到三位室友如此用功,他也不愿特立独行。于是,他也拿着书本,加入到宿舍的集体复习行列中,时而讨论问题,时而分享记忆技巧,倒也其乐融融。这种纯粹为学业奋斗的集体氛围,让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属于普通学生的简单快乐。
就在这片紧张的复习氛围中,一个消息传来——李卫国教授从昌平的考古基地回来了。
林筱筱得知后十分开心,立刻拉着陆鸣前去拜访。在她看来,不仅能看望久违的恩师,更能打听到那座让她魂牵梦萦的唐代大墓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她最关心的主棺椁开启情况。
在李教授的办公室,老人看上去比野外工作时清减了一些,但精神还算矍铄。看到两位自己看中的学生来访,他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似乎并不意外。
“就知道你们会来。”李教授示意他们坐下,亲手给两人泡了茶,“怎么样,实践报告写得还顺利吗?”
简单寒暄几句后,林筱筱便迫不及待地将话题引向了唐代大墓。
李教授也没有卖关子,呷了一口茶,便开始娓娓道来。他讲述了主棺椁在实验室内,如何在极其严谨和复杂的程序下被成功开启;描述了棺内墓主人“凉武公”李元裕的遗骸状况以及那些奢华精美的贴身陪葬品——包括那方象征身份地位的赤金龟钮印玺,那柄装饰着北斗七星、寒光凛冽的华丽短剑,以及诸多玉器、金银器等。
林筱筱听得如痴如醉,仿佛随着教授的讲述,亲身经历了那开启棺椁的震撼一刻,不时发出低低的惊叹,眼中充满了对考古事业更深的热爱与向往。
陆鸣也配合地露出了恰到好处的震惊与好奇表情,仿佛也是第一次听闻这些细节。唯有他自己知道,棺内的一切,他早就一清二楚,此刻听着教授的讲述,更像是一种对已知信息的验证。
李教授讲完棺内情况,又大致介绍了对其他陪葬品的研究进展,以及此次发掘在唐史研究,尤其是宗室王爷丧葬制度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
最后,他话锋一转,提到了另一件事:“这次抢救性发掘,成果显著,共清理、修复和保护了各级珍贵文物五百二十八件。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意见,为了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决定为这批文物举办一个专题展览。”
他拿起桌上一份制作精美的宣传册,递给林筱筱和陆鸣:“时间就定在半个月后,地点是国家博物馆。到时候,你们要是有空,可以一起去看看。毕竟,这里面也凝聚了你们的一份心血。”
林筱筱接过宣传册,看着上面印着的几件代表性文物图片,脸上顿时绽放出惊喜的笑容,连连点头:“一定去!老师,我们一定去!”能够亲眼看到自己参与发掘的文物公开展出,这对于一个考古学子来说,是无上的荣耀与激励。
然而,坐在一旁的陆鸣,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李教授在说出展会安排时,眼中那一闪而逝的复杂情绪——那并非纯粹的喜悦与自豪,反而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气愤,以及更深层次的无奈。
陆鸣的心微微一动。以他对李教授的了解,这位老学者对于文物研究和保护有着近乎执着的热忱,对于能将成果公之于众本该是乐见其成的。为何会流露出这样的情绪?
“难道这个展会……背后有什么问题?”一个疑问,悄然在陆鸣的心底升起。他面上不动声色,依旧与林筱筱一样,表现出对展会的期待,但内心深处,却已暗自留了意。或许,这场看似寻常的文物展会,并不会如表面那般平静。
(https://www.24kkxs.cc/book/4251/4251042/421993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