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仕途沉浮:村官到权力巅峰的逆袭之路 > 第183章 采访风波

第183章 采访风波


第二天上午十点,李慎,张顺武,方颜,宋阳,以及乡亲们精神抖擞在村口等着上级宣传部门的领导和记者们。

结果等到十一点,人都还没到。

李慎担心路上安全出问题,急忙打了电话询问熊小娴。

熊小娴说他们到了镇上之后,尤志峰和党委书记蔡志文带着他们走。

说是一起去采访企业,结果他们下车之后,看见村口牌坊上写着鱼尾村。

她说正在跟蔡志文交涉,让他等消息,说完就匆忙挂断电话。

蔡志文好像跟宣传部下来的几个干部很熟,一路上有说有笑。

结果到了地方一看,新闻科的吴阳辉科长脸色不好看。

“蔡书记,我们接到的任务是采访副镇长李慎,要给他做个专题报道,宣传我们基层干部的实干精神和无私奉献。你这样,让老弟我很为难啊。怎么向领导交代?”吴阳辉面露不悦。

身为干部科副科长的熊小娴直接上了车:“蔡书记,你这样做完全不符合组织规定,我们应当立马去小湾村。”

“熊科长,李慎是优秀基层干部,难道我们这些默默无闻一直奉献的就不值得你们县级部门关注吗?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尤志峰不冷不热的说道。

在青干培训班,熊小娴就一直暗中帮助李慎,让他很不爽,一直找不到收拾李慎的机会。

今天熊小娴替李慎说话,他就直接开怼了。

原因是他底气很足,昨晚他接到了舅舅浦学志的电话,说今天上午宣传部和组织部要到盘山镇采访李慎,让他想办法出彩。

他把此事汇报给蔡志文,蔡志文眼珠子一转,做出截胡的决定,并且连夜通知秦家派人到盘山镇对接招商准备工作,电话里告诉秦家,电视台准备正面报道和宣传秦家。

夸秦家是盘山镇近年来最大的投资商,所以领导重视。

一大早,秦波就代表秦家来了。

因为秦苒马上临产的缘故,所以秦波自告奋勇地来盘山镇,其实他刚从看守所里放出来没几天,原本要劳教三个月,因为瞿曼给予谅解。

所以这小子提前出来,秦苒有心让弟弟接触政府的人,混个脸熟之后,想办法搞个县政协委员。相当于多一道保命符。

千叮万嘱要秦波低调。

“尤副镇长,我们接到的任务是采访李慎,而不是你。你要是有意见可以向上级部门反映,我接受组织监督。”熊小娴一直不喜欢尤志峰。所以说话一点都不客气。

“你俩别斗嘴了,既然来了,那就采访完再安排下一步工作,李慎那边的招商力度可不如尤镇长,我们这边是三个亿的投资啊。盘山镇未来的纳税大户!”蔡志文作为现场最高级别的官员,说话还是具备权威性。

原本脸色很难看的吴阳辉生硬地说道:“蔡书记,这事你主动跟上面交代,我们只是照章办事,做不了主。”

“放心,吴老弟,我现在就打电话给领导。你们放心采访。忙完之后,咱们就在村里吃点农家菜,体验一下山清水秀的乡村风土人情。”蔡志文说完就真的给相关领导打了电话。

这个电话让丁秀霞很恼火,但又不好发火。

只好亲自给李慎打了个电话。

得知李慎正在陪着省城汉南大学的温德庸教授在小湾村后山考察环保和当地水土,植被等等。

而且跟着温教授一起来的还有省电视台和省报的记者。

丁秀霞一听,禁不住摇头。

心想,这李慎真是像孙悟空一样的神通广大,神不知鬼不觉竟然把省级媒体都请来了。

看来她还是低估里李慎的城府和实力。

温德庸在业界大名鼎鼎,他能来东山县,按理说,县委领导都得亲自接待。

竟然不声不响地就来了,想到这,丁秀霞原本在其他乡镇调研,直接停下手里的工作,让司机开车朝盘山镇赶去。

去的路上她跟刘正海也汇报了此事。

刘正海没有任何过多表示,只是说既然都是招商引资,都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只要是正经工作不是游山玩水,那就不能批评。革命工作不分先后。

作为县一把手,他乐意看到基层干部为了业绩争强好胜,当领导最怕的就是底下一潭死水,或者团结一致让他找不到突破口。

下面的基层不团结,偶尔闹矛盾,上级才能更好地控制和发现问题。

这种事,他乐见其成。

小湾村这边,温教授在李慎和宋阳的陪同下,一路上兴致很高。

对小湾村的山山水水表现出很浓的兴趣。

他原则上不提倡,在小湾村开采石材,但是实地看过小湾村河流走向之后,又做出了支持开采的意见。

前提是作为负责的企业,应该拿出收入的百分之二十用来作为小湾村的植被恢复和后续修复,最主要是把废弃的石材拿出来在小湾村上游建挡墙。

建两公里长,三米高的挡墙,否则一旦上游发大水或者泥石流,小湾村河边的上千亩良田将会全部被淹没。

小湾村地势低洼的村民也会受到生命威胁。

所以根据就地取材,就地使用的原则,温教授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意见。

电视台也对李慎做了专访,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做了一个以《环保和绿水青山为基础的乡村经济振兴计划》的演说。

镜头里,李慎自信、大方、条理清晰的发言和建设性意见,得到了温教授的当场赞扬。

采访完之后,李慎特意安排记者对宋阳和瞿曼进行专访。

重点介绍宋阳作为省建公司的领导,主动下沉基层,跟村民打成一片,不怕苦,不怕累,为了建好烈士陵园和乡村小学,每天奋斗在一线等等....

特意提出瞿曼作为华侨,不为金钱,不为名利,赤诚的爱国之情,全情投入到贫困县的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这样的爱国华侨,我们要重点关注和爱护。

一番采访下来,李慎的人品得到了温教授的认可。

“小李,做得不错,不独揽大权不独占风头,懂得进退。以后到有问题可以到省城找我交流,像你这样一心扑在基层的年轻人不多了。”温教授说完,欣赏地拍拍李慎的肩膀。

在采访村民的过程中,看得出来大家都是发自肺腑的感谢李慎。

上河村的一些村民闻讯赶来,也把李慎一顿夸,说他不摆谱,主动邀请村民到政府大楼休息等等....

李慎特意叮嘱省报记者,多报道宋阳和瞿曼,他不想出风头。

其实他一直对于县里树立他为典型的事情有些抵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他懂,他不想当那个被狂风折断的树,因为他还不够壮实,没有足够的抗风能力!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935/4226640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