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秦:凭斩首封侯,成就无上武神 > 第44章 燕国趁火打劫

第44章 燕国趁火打劫


数日前,他初听秦王提及“合谋”之说,心中尚感欣喜——若能联秦伐赵,夺取边城,岂非美事?可经朝臣剖析利害,又知赵将李牧已率军迎敌,热情便冷了几分。

不过两日后,秦军再攻阙与,他心头火起,几乎下令出兵夹击。

幸得众臣力谏:燕赵近年交战屡屡失利,而赵国纵然面对秦军压境,仍有余力自保。此时出击,恐徒劳无功,反受其害。

他只得按兵不动。

然而才过两日,邯郸被围的消息再度传来!

这一次,他再也无法静坐。

“如今赵国腹背受敌,廉颇纵有通天之能,也难两线作战。此乃天赐良机,孤欲发兵南下,攻其虚弱之地,夺城略地,建功立业。诸位意下如何?”

燕王喜大步上前,面向群臣,语气坚定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殿堂内,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神色各异。赵国老将廉颇率军压境,燕军节节败退,城池接连失守。本应稳固防线、谋求退敌之策,可燕王却决意增兵出击,意图反攻夺城。

这般举动,无异于火中取栗。众人心里清楚,若赵国覆亡,燕国便再无屏障可依。秦赵交战已久,秦国之强远超廉颇所率之师,一旦赵灭,秦锋直指燕地,边境将毫无缓冲。

燕国如今连赵军都难以抗衡,又怎能抵御虎狼之秦?倘若秦军北上,国祚恐危。

只是燕王向来刚愎,不纳忠言。此前已有大臣因进谏遭贬,轻则去职,重则流放。谁还敢当面触怒龙颜?

“嗯?诸位卿家,孤的决策,可有异议?”燕王目光扫过众人,见无人作声,嘴角微扬,却又故意追问。

良久,大夫将渠缓缓出列,拱手低语:“王上,若秦真灭赵,我燕国将置于何地?”

燕王闻之,朗声一笑:“将卿多虑了!此番出兵,正可趁乱取利。秦赵若大战,必耗损严重,哪还有余力东顾我燕?即便来犯,我燕兵亦非弱旅,岂会惧他?”

将渠垂首默然,片刻后再度开口:“王上执意南征攻赵?”

“战机稍纵即逝,岂能坐视?”燕王语带冷意,眉宇间已有不悦。他心中早已认定,此时不出兵,待秦独吞赵地,燕国只能被动受制。

将渠长叹,知其不可劝。如今朝中无人敢逆王意,当年旧事犹在眼前——那时赵国刚经历长平惨败,元气未复。燕王听信相国粟腹之言,欲趁虚而入。

可就在使臣自邯郸归国当日,尚带着五百金赠礼与盟约文书,王上竟立刻撕毁盟誓,点兵伐赵。当时他跪地苦谏,拉住王袍衣角,却被一脚踹倒。满殿大臣慑于威严,纷纷改口附和:“可行!可行!”

那一幕,仿佛今日重演。

将渠闭目,心中凄然。燕国尚未见识秦之真正威势,而王上已陷于贪念与虚妄之中。待铁骑临境,山河震动,悔之晚矣。

赵国震怒,纵使兵力空虚,仅凭老弱残兵仍重创燕军,一路追击直抵王城,将城池团团围困。最终还是他亲自出面与赵国交涉,才使得赵军退兵。

如今君上非但再度发兵攻赵,竟还打算趁着秦国大举进逼赵国之际,增派大军趁火打劫。

倘若赵国得以幸存,必会愤然反击,倾全国之力报复燕国,战火将再度燃起。

倘若赵国覆灭,燕国便直接与秦国接壤,面对那虎视眈眈的强秦,恐怕连安睡都成奢望。

将渠默然叹息,心中清楚,无论再怎么劝说,燕王喜这一次恐怕不会回头了,于是闭口不再多言。

其余大臣彼此对视,无人敢触怒君威,殿内一片沉寂。

“哈哈……好!既然诸位皆无异议,孤王即刻下令增兵攻赵,定要拿下几座城池!”

燕王喜见无人反对,心情畅快,当场颁布命令。

军令传下,无数兵马迅速集结,浩浩荡荡开赴燕赵边境。

咸阳城中,王宫大殿之上。

杨玄发动进攻的消息,早已飞报至朝堂。

群臣神色各异,心绪难平。

他们已然知晓战局全貌,也终于明白,这场大战自始至终由何人主导。

谁也没想到,那位年轻的将领竟能说服秦王,调集三十万大军伐赵!

三十万!

甚至不止如此!

蒙骜老将军另率一万精兵奔赴东路,总兵力已达三十一万。

更不知秦王是否还会继续增兵。

十几年前邯郸一役的惨痛记忆犹在眼前,无数将士埋骨他乡,国力至今未完全恢复。

眼下秦国所能调动的精锐几乎尽数出动,若再想出兵,唯有重新征召、全面动员,那至少还需半月以上。

更何况粮草辎重消耗如海,这些可都是秦国多年积攒的根基!

若大军未动之时,他们或会极力阻止这般大规模征战,可如今战鼓已响,箭已离弦,劝阻已然无用。

事已至此,唯愿秦军得胜归来。

一旦败北,大秦必将元气大伤!

“大王,是否应再征调兵员,支援邯郸前线?”

一位大臣上前拱手进言。

他忧虑邯郸城下兵力不足——那可是高墙深垒的赵国都城,岂是轻易可破?

“的确,大王!既已开战,便当全力以赴!立即征兵,半月之内可聚十万之众,攻破邯郸尚有希望!”

一名武将站出,语气坚定。

他身为带兵之人,深知军事,内心明白:仅凭十万兵力,想要彻底攻克邯郸,谈何容易。

几名文臣武将自殿外步入,秦庄襄王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渊,面容冷峻。

他曾听杨玄言明,此战不必久持,烽烟起时,不过月余,胜负即定。

如今再调兵遣将,已然无济于事。

倒不如静观其变,毕竟那杨将军曾以性命担保,立下军令状。

眼下三十万甲士已尽数派出,皆依他所谋而行。

但愿他不负孤之所托。

思及此处,他环视群臣,轻轻摆手,“无需多议。”

“寡人与诸卿,便在咸阳等他捷报传回。”

殿中文武闻言,纷纷抬首凝望君王,心头起伏难平。

谁也不解,那位年轻将领究竟施了何等言语,竟能让大王如此倚重。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927/422723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