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刻意压制
册封既成,赵姬开口面向群臣,语气恳切:
“诸位大臣,今大王年未加冠,尚不能亲理国政,仍需诸卿同心协力,共辅社稷!”
“臣等定当竭忠尽智!”
群臣齐声应和。
赵姬微微颔首,继而目光落于吕不韦与杨玄身上,缓缓道:
“吕相乃我秦国丞相,杨侯为大王太傅,二位重臣当协力同心,辅佐新君,使我大秦日益昌隆!”
“太后安心,臣必倾尽所能,不负所托!”
吕不韦与杨玄并肩出列,齐声回应。
众臣见此情景,毫无意外之色。
吕不韦贵为相邦,位极人臣,百官之首;
杨玄乃君王太傅,兼武阳侯爵,身份尊崇,权势煊赫!
太后言罢,不再多语。
此时吕不韦心知,轮到自己进言了。
当即迈步而出,先向嬴政与太后躬身行礼,而后朗声道:
“大王,太后,自先王命我秦国大将杨侯领兵出征,覆灭韩、魏、燕三国,大军早已凯旋咸阳。今新君登基,理应对有功者行赏,有过者施罚!”
纵然吕不韦内心不愿提及此事,然此等灭国奇功,举国皆知,不可不彰!
“大王,太后,此乃臣依据杨侯战功拟定之赏罚名录,请大王、太后御览。若无疑义,便可依名录施行奖惩!”
言罢,吕不韦双手呈上竹简一卷。
嬴政接过,逐条阅览。他对军中诸多将领有所了解,曾随杨玄征伐赵国,知晓谁为主力、谁立殊勋。
然而细看名单中诸将所授之赏,眉头微蹙,似觉其中安排,不尽如人意……
不过他并未开口,而是先将文书呈交给了太后!
赵姬匆匆浏览了一遍,未发一言,随即轻轻递向杨玄,低声道:
“太傅你身为此次统军主帅,此事由你定夺,且看看此赏功之表,可有不妥之处?”
这一步绝不能省——若不经杨玄过目便定赏,万一不合其意,岂不令主将心生嫌隙?
杨玄神色沉静地接过竹简,目光逐一行扫过上面列明的诸将封赏名单。
只一眼,眉头便微微蹙起。
显而易见,众多中层将领皆被破格擢升,而王翦、魏岱、赢钱、高鸿等他麾下亲信重将,所得封赐却极为吝薄。这分明是吕不韦刻意压制之举!
以他们所立战功,怎会仅得如此微薄之赏?
望着这份赏功册,杨玄心中顿时了然——吕不韦打得什么主意,一清二楚。
此人是要借厚赏中层将领以收其心,进而笼络军中势力;至于压低自己亲信之赏,则无疑是在削弱他的权势根基!吕不韦此举,实为图谋逐步掌控秦军兵权!
“大王、太后,此份赏赐之表,臣不敢苟同!”
杨玄语气平缓,却字字清晰地继续道:
“王翦先以水攻陷大梁,继而击溃信陵君大军,在灭魏之战中居功至伟,又随臣征讨燕国,屡建奇勋。依臣之见,其爵位至少应晋为大庶长,而非仅授少上造!两者之间差四级,待遇天差地别!
魏岱于伐韩及灭燕两役中皆奋勇争先,功不可没,臣以为其亦当升至大良造……”
殿中群臣听着杨玄条分缕析之言,彼此对视,眼中皆浮现出复杂神色。
不少人已心知肚明:这是吕相要向杨侯发难了!
“吕相,太傅所言极是。”杨玄话音刚落,嬴政便点头接道,“依此诸将之功,孤亦觉封赏偏低。”
这几员将领他皆有所了解,虽尚未独掌朝纲,但对于军功赏罚之道,亦非全然无知。
“大王、太后,”吕不韦闻听嬴政竟出言支持杨玄,立即踏步而出,声音铿锵有力,“臣拟定此赏,自有考量!论功行赏,诚如杨侯所言,彼等确有此绩。然——彼等亦有过失!”
啊?什么过失?
殿中众臣纷纷侧目,连嬴政与赵姬也目光投来,满是疑惑。何过之有?
吕不韦迎着众人目光,当即整衣肃容,向嬴政与赵姬郑重行礼,继而沉声道:
“王翦、魏岱等人俱为裨将军,乃统兵之将,参与军机调度。臣与诸大臣奉先王遗命联名下达退军诏令之时,彼等必有所知。然其既未劝谏主帅,亦未执行王命,视若无睹,此乃违抗君令之重罪!
若非其尚有战功在身,本当削爵罢职,乃至问斩!”
吕不韦此言如惊雷炸响,满殿文武无不心头一震!
好狠的手段!
众人瞬间明白:吕不韦这是借“违令”之名,行打压杨侯之实!
如今虽矛头指向几名副将,但谁都清楚,真正的目标只有一个——杨侯!
毕竟他是三军统帅,只要他不下令撤军,纵使裨将知情,也只能遵令而行,岂能自专?
上首的嬴政脸色骤变,怒视吕不韦道:
“吕相!太傅在外征战,战机瞬息万变,岂可因一道命令便轻言退兵?”
殿下的吕不韦见年少的嬴政竟公然偏袒杨玄,心中怒火顿起,面色阴沉地高声回应:
“大王!王令既下,纵失良机,亦当遵从!若人人以‘战机’为由抗命,王命何存?君威何在?”
“吕相……你……”嬴政越听越怒,几乎拍案而起,“若当时太傅退兵,今日焉有我大秦连灭韩、魏、燕三国之盛事?”
“大王!”吕不韦出身商贾,口舌犀利,毫不退让,直视嬴政厉声道,“你尚未成年,不知危局之中,当以国体社稷为重!幸而此次无虞,若有闪失,谁人可负此责?”
言罢,他目光随意一扫赵姬与殿中文武,气势逼人。
殿内,赵姬与诸臣皆感受到那股隐含威慑之意的目光掠过心头。
端坐高位的赵姬神情庄重,眸光微动,岂会不懂吕不韦的深意?
他是在逼她表态,希望她能站出来支持自己!
她清楚,吕不韦一向标榜忠于大王;但她也深知,杨侯同样是坚定不移地拥护君权。
况且嬴政是她的亲生骨肉,她自然会偏向自己的儿子。尽管她不通晓政事,但也明白朝廷大权绝不能由一人独揽,否则对君主极为不利,一旦权臣心怀异志,甚至可能威胁到君王的安危。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927/422722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