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王大牛捧着碗,看着晃动的院门,一脸茫然地看向闻声出来的王明远:“三郎……这……这人咋了?”

次日清晨,王明远出门买纸和墨。

刚踏进巷口,便觉气氛不对。

几个坐在门口摘菜的老妇人,目光齐刷刷扫过来,又飞快地聚在一起。

压低声音,指指点点,眼神里带着惊恐和探究。

旁边卖炊饼的老汉原本递饼的手都哆嗦了一下。

“听说了吗?那齐老丈家的院子里新搬来个黑铁塔似的大汉!一顿能吃一锅饭!那锅,比澡盆小不了多少!”

“何止啊!马婶子亲眼瞧见的!说他眼睛瞪起来像铜铃,胳膊比咱家房梁还粗!”

“吓死个人!这……这别是山里下来的……那啥吧?我娘家那边老话儿说,有种山魈,专爱吃人……”

“哎哟!可了不得!快看好自家娃儿!”

……

流言如同长了翅膀,半天工夫,便从“食量大”演变成了“形貌骇人”,最终定格在“疑似食人山魈”。

王大牛扛着新买的面袋走过巷子时,沿途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偶尔有孩童好奇地扒窗缝偷看,立刻被大人惊恐地拽回去。

“大哥……”

王明远看着一脸委屈憋闷、几乎要把面袋捏破的大哥,哭笑不得,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这马婶子的嘴……也太快了……”

折腾了一天安顿好后,第二天一早,晨光初透。

王明远拒绝了大哥的陪同,自己背好书箱,踏着青石板路走向府学,毕竟府学就离得不远。

今日,他要去府学敲定旁听事宜。

府学坐落在城东文脉汇聚之地。

远远望去,一片庄严肃穆的青灰色建筑群巍然矗立。

朱漆大门高逾丈许,铜钉森然,门楣悬着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长安府学”四个遒劲大字。

门前两尊石狮踞守,目视前方,凛然不可侵犯。

告知门口的门房他找李教谕,来自永乐镇,名叫王明远。

等了一会后,便有个仆役模样的人出来,带着他往府学内部走去。

踏入府学内部,王明远顿眼前一亮。

一条宽阔的青石主道笔直延伸,两侧古柏参天,重重院落沿中轴线次第铺展,空气中弥漫着陈年书墨的沉静气息。

仆役引着他穿过仪门,绕过藏书阁区域,走向西侧一片相对朴素的斋舍区。

在一间挂着“明伦堂”牌匾的侧厅内,他见到了夫子信上的李明澜李教谕。

李教谕年约四旬,身形清癯如竹,穿着一件半旧的靛蓝直裰,袖口洗得微微发白。

他正伏案批阅课业,闻声抬头,一双眼睛锐利如鹰。

“学生王明远,奉恩师赵文启之命,特来拜见李教谕。”

王明远双手奉上赵夫子的亲笔信函,深揖及地。

李秋同接过信,并未立刻拆看,目光在王明远身上停留片刻,才缓缓展开信纸。

室内只余纸页翻动的轻响和窗外隐隐的松涛。

良久,他放下信,指节在信笺上轻轻一叩:“文启兄多次来信,都将你比为璞玉浑金。不过模样倒还周正,”

他顿了顿,眼中锐光更盛,“只不知这内里的学问,经不经得起府学的风刀霜剑?”

考校如锋,初试锋芒。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何篇?朱子注‘器者各适其用’与孔子原意可有相悖之处?”

李教谕的问题如冷箭,钉入根基,这正是考察他的基础典籍记忆与经义辨析能力。

王明远略一凝神,拱手作答:

“回教谕,‘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篇。朱子注‘器者各适其用’,原是解‘器’之特质  ——  器物各有定用,不能相通;而孔子言‘君子不器’,意在明君子当超越器物之局限,德能周备而不专于一途。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817/4230090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