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两人一个倾囊相授实践心得,一个疯狂输出理论依据与典籍佐证,都觉得受益匪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讨论间隙,王明远看着陈香那专注到发光的侧脸,一个念头忽然抑制不住地冒了出来。
红薯如今在大雍传播较广,但多作为救荒作物,种植和食用方法都还比较粗放。
而另一种高产作物——土豆,此时的处境似乎更为尴尬。
根据他目前零星的见闻,土豆似乎还未被引种,按理来说其实土豆和红薯都是同一时期传入。
但在前世记忆中,土豆的发扬光大其实要晚于红薯很多。
目前应该也和最初的辣椒一样,被视为观赏植物,或仅在极少数地方有零星种植,根本未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土豆的适应性更强,耐寒耐瘠薄,产量潜力巨大,且饱腹感强,储存期更长,既能做菜又能当粮。
若能将它的价值发掘出来,推广开去,其意义或许比单纯优化现有作物更为重大!
京畿之地,消息灵通,奇珍异卉汇集,或许……就有土豆的踪迹?或者至少有相关的记载?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就像野草般在王明远心里疯长。
他看着眼前这位心思纯粹、一心只想让土地多产粮食的天才同窗,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陈兄。”王明远忽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
“嗯?”陈香从记录的沉思中抬起头。
“这些农桑改良之术,虽好,然终究是在现有框架内修修补补。”
王明远斟酌着词句,“若想真正让天下百姓多一口吃食,或许……更需留意那些尚未被重视的‘新作物’。”
陈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新作物?”
“譬如……”王明远压低了些声音,“一种海外传来,块茎似芋,花开或白或紫,俗名或许叫‘土豆’、‘洋芋’、‘马铃薯’之物。
我依稀在某些杂书游记中见过记载,言其极耐贫瘠,产量颇丰,且易储存。
然如今多被世人视为观赏玩物,或仅在个别园圃中有零星种植,实乃暴殄天物。”
陈香的呼吸瞬间急促了几分,身体不自觉地前倾:“竟有此物?明远兄可知具体记载出于何书?性状如何?宜种何种田地?”
王明远要的就是他这个反应,他摇摇头,故作遗憾:“年代久远,记不清了。只模糊记得,京中权贵园林或御苑之中,或许有引种,以为奇珍。相关图录性状记载,或许……户部或司农寺的某些档案库中,能查到一二?”
他这话半真半假,主要是为了给土豆的来历和一个寻找的方向,毕竟他不能直接说这玩意儿未来能亩产几千斤。
陈香的眼睛彻底亮了,闪烁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光芒,连苍白的脸颊都泛起了一丝红晕。
他猛地站起身,在书房里踱了两步,喃喃自语:“京中……户部……司农寺……若能得见……”
他忽然停下脚步,看向王明远,眼神前所未有的灼热:“明远兄,此物若真如你所言,意义重大!我等读书人,不仅需通经史,明时务,更当于此等切实关乎民生的实务上用心!”
王明远心中暗笑,面上却郑重附和:“陈兄所言极是。所以,我等更需在科举之路上奋力前行。唯有身入中枢,或接近那些典藏秘籍之地,方能有机会接触、验证、乃至推广此等利国利民之良种啊!”
他图穷匕见,终于把话引到了核心——兄弟,想搞土豆吗?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817/420850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