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宋瓒身边,坐在最右手边的大同府知府,邱和怡赔笑道,

“宋先生,这么难的试题下来,还能剩多少人啊?”

宋瓒看向考场,平静道,“去年乡试中举百人之数,今年能剩下个三十就不错了。”

“这!”大同府知府邱和怡闻言一急,苦笑道,“先生啊,燕地本就读书种子少,再一下少了这么多,那还得了?”

宋瓒看向知府邱和怡,扯了扯嘴角道,“往年是你为燕地主考官,便是你这得过且过的态度,才让燕地出不来真正的读书种子!要取就取精锐,弄一下庸才出来做什么?去应天府丢人吗?”

宋瓒语气不高不低,可话确实说得极其露骨,这一府知府,放在何处那都是响当当的大官,一地之封疆大吏!可在宋瓒嘴里,却被贬得一文不值。

见邱和怡眼中闪过一丝怒色,老四笑了笑,打哈哈道,“好啊,本王想要的就是精锐,让咱们拭目以待!”

见燕王都开口了,邱和怡只能强压下怒气,赔笑了两声,眼睛不自觉看向了燕王身边的另外两人,

真定府和保定府的二府知府,

不过这两人也都是老狐狸,就连余光都没玩往邱和怡这扫过来一眼。

刘秀自然不知主考台上已经暗流涌动,他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试题之中,

第一题说来也是简单,无非是写一首咏志诗,可问题是,现在已经是洪武年间,那些大诗人大才人的诗都已经问世了,

若是穿越到唐朝前,随口抄一下李太白的诗,那就是信手拈来,可到了大明,连抄都没得抄。

刘秀挠挠头,大脑飞速运作,启动尘封已久的高中记忆,拼命回想着,语文课本上有啥洪武年之后的名篇。

可思来想去,却没抓到一点头绪,刘秀想了想,还是先做第二题吧,余光一扫,忽地看见于同和正在奋笔疾书,

脑中顿时灵光一闪!

咏志诗?!

这不就有现成的吗!

刘秀笔锋一顿,将于少保那首名传千古的石灰吟写了上去,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少保这首诗,虽然辞藻不够华丽,但其中却带着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势,

在华夏咏志诗之中也可属于上乘,

将第一题做完之后,刘秀心里算是放下了一颗大石头,

科举试卷说来说去,也就是分为三个部分,

贴经,诗赋,策论,

堂试时以贴经为重,贴经多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只需要将四书五经熟记,便也不算难,

故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而之后的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诗赋和策论这部分的比重则越占越大,策论一项需要立意新颖,逻辑自洽,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极少,

所以说来科举之中,拉分的便是这诗赋,就如同高考的数学一般,得数学者得天下,而在科举中,便是得诗赋者得天下!

不仅要求诗赋有韵,而且还要言之有物,反正老朱是最忌讳那些酸诗,又要简朴又要大气,真的很难。

幸好,还有首于少保的诗能借鉴下…

刘秀笔锋一挪,指向了第二题,

《行赏忠厚之至论》

刘秀暗道,

这是一道标准的八股题啊。

要按照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格式去写,还要使用四书五经的原文…

当然,格式是基础,要想得高分,还需要内容精彩。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798/423182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