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文官集团以李善长为首,而武官集团以徐达为首,
但是,看似文武平衡的局面却全然不平衡,
陛下,您虽废了丞相和中书省,但是文官的权利却没有丝毫缩减,
反而陛下推行科举,鼓励读书,给了文官势力快速发展的条件,
而与之相对的,武官集团光是府兵制一个,就让他们与文官集团难以抗衡,
这几年北元未灭,有些战事还好,如果之后大明平定天下,连战事都没有了,武官集团又该何去何从呢?”
闻言,朱元璋彻底变了神色,这是他全然没有考虑到的,
看似文武平衡的局面下,却是透露着极大的不平衡,
文官处理政事,而武官却得等着打仗,这本来就是天然的差距,
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四海战事一平,拓边战略给了武人立功的机会,但武人打下来的地方,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文官去治理,
这么说,来武官便永远追不上文官。
朱元璋想到这一点之后,呼吸不由急促了几分,
立于天下之巅,十几年如一日,让朱元璋早就练就了与常人完全不同的视野,
他意识到自己对于文武官员的平衡确实是出现了问题,
他有意的打压武官是不想出现武人专政的情况,如唐朝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时的武人作乱,这都是朱元璋要极力避免的,
所以他利用府兵制将兵权收归中央,同时又分藩皇室诸亲,镇守边疆,以此来杜绝外姓武人拥兵自重,
但是他又不想把武人打压到极点,因此他才有意的保持着文武官员之间的平衡,
如果文官太盛的话,会形成宋朝那般软弱的情况,官员机构臃肿,整个国家没有可用之兵,
总的来说,这个国家没有文人不行,没有武人也不行,
但经过刘秀这么一挑明,让朱元璋清晰地意识到,
原来大明的文武官员早就已经失衡了!
刘秀并没有说,其实朱元璋担心的情况,不需要等多久,
在不远的将来,土木堡之变便是结果,
大明官员结构失调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巨大了!
但现在就算朱元璋想动,也不知道怎么动了,
大局已定!
大明自建国以来制定的政策,一通弄下来就是重文轻武的格局,
如若想抬高武人的地位,势必会撼动大明的国本,
就拿傅友德来说,就算他把手伸向了户部,
但是朱元璋还是没有动他,反而是把他发配到了云南,让他冷静冷静,
并不是说朱元璋老了之后,心地软了很多,念着这些老兄弟,
而是武人本就不多,再动下去的话,只怕朝中再无一个武将,
朱元璋要的是制衡,而不是完全一边倒的局面。
而刘秀所说的常家恐怕就是一个例子。
刘秀继续说道,
“常家在大明,看似如日中天,
但细想下来,他们不仅是武官集团,而且在朝中毫无政治力量,完全就是绣花枕头,
再说了,就算陛下看重他们,但是会将他们拿到宫中做官吗?”
朱元璋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
不是朱元璋不想照顾唐玉春的子嗣,而是常玉春的这些子嗣,根本就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
就拿他们家的老大常茂来说,虽然袭了常遇春的爵位,
但常茂确实文不成武不就,不光缺少上阵带兵打仗的能力,就连处理政事的能力没有,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798/423179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