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3章
秦棣也晓得秦风大力推行纸币,必然要天下通行,自然尽数答应。
“未来两地往来,多用记账方式,每年梳理。”
相比于钱钞转来转去,毫无疑问采用记账更加方便。
就如同现在朝廷对鞑靼地用出去的财货,都用在一笔账目上。
等过些年宁王那边富裕了,自然要跟朝廷平账的。
如此一来,也省去了货物相互转运的苦恼。
秦棣不免答道:“自是要的,我打算从朝廷带走一些官员,用于鞑靼地治理,大概二三百人。”
治理百姓,这得需要专业的人才。
“有名录吗?”
“倒是瞧上了一些人,到时候我整理成名录送来。”
秦风点头,也道。
“明年科举,当会大录一批天下士子,让天下英才尽入我天家之瓮,朝廷自然用不完,可调往你那一批。”
到了明年,朝廷收录士子的名额会从二百多人,变为四百人。
科举也增加了新的科目,加上辽人也有一些人要参加科举,取士数目大大增加。
大庆科举,其实共分三类。
一为正常科举,也就是进士科,取的是能治理天下的人才,四年一次。
二为制科,这是皇帝特有的权利,下令开科,取一些专项人才,也全看皇帝需求。
如秦风修建黄河大桥,只需征集人才给出方案即可。
若庆皇想修,则下制特设科目,让人来考,等考成了一批人为官,再给方案来修桥。
当然,制科从科举出现时就在,足足五十多门,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也是封建皇朝选拔专业人才的最优途径。
最后。
则就是恩科了。
这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总会有一群常年不中的士子,哪怕到老了都中不了。
秦风便可特设恩科,让这些人考上一论,大差不差的给个出身,也算认同了这士子的一生向学,令其感恩天家。
当然。
这群老儒就算有了出身,也享受不了太多年恩惠,一命呜呼后所赐的恩惠也又会被朝廷一并收回。
这就是大庆的科举。
秦风如今监国摄政,虽没称皇帝,但已称制了。
庆皇拥有的权利,他全都有。
庆皇没有的权利,他也有。
无论大庆还是周边四海十方,皆在秦风的统治之下。
秦风监国摄政,让大庆朝廷实力膨胀到不止一倍两倍!
秦棣又怎么不眼馋大庆的这些人才。
“明年真要提升制科,设为常科?”
秦风点头。
“自然如此,国家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以为侧重常科的习惯,也当略微改一改,侧重下其他科目。”
“儒家只是治国,工业,才能真的强国。”
……
科举制度,迄今为止已经相当完善。
秦风也无需改善太多。
只不过将制科的地位,往上提了提。
朝廷今后,则更加关注专业人才。
“自南北榜案之后,科举已剔除掉了大部分问题,越发的公平。”
秦风对于庆皇以及大哥留下的满朝文武,还是觉得相当好用的。
因为不好用的,基本都被清理光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上下风气极好,好的甚至有些过分。
秦风只是略微提升了下激励制度。
这群官员便可自行运转。
至于科举,则新增了诸多制度,有效的防止了徇私舞弊的事情发生。
只要拥有真正的才华。
便能一步步走入到朝堂之上。
不过朝堂的官员,收入相比于民间的百姓们来说,其实也并没有强的太多。
在地方上的官员尚好,多多少少有些额外允许的进项。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707/4240949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