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秦风已经好久。

没见过广宁城的雪了。

兴许这里,是江南人对雪的美好期许。

自古以来永远都是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北方人往往向往江南的水乡,江南人又会向往北方人那被大雪覆盖后的旷野。

断桥残雪,兴许就是杭州人,对雪花的美好期许。

“有机会,却可去广宁城,好好瞧一瞧辽地的雪。”

秦风忍不住说道。

“今年冬季,辽人准备在广宁城建造一座完全由冰雪打造的宫殿,用于冬日的游玩,必然好看。”

秦风话中的思乡之情,让杨瑛瞬间共鸣。

“臣是川人,年少时便随着父亲四处求学,又经战乱颠沛流离,幸得圣上赏识,得了这教化万民的知府官,兜兜转转,老臣已半辈子没见过川地的模样了,听说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秦风点头。

“才区区几年,如今的广宁城,也是一番天翻地覆。”

闲聊间,众人便已漫步在苏堤上。

这处跟大诗人苏轼牢牢绑定的堤坝,也随着苏轼的名字,一直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那时候苏轼还是杭州的知府,疏浚了西湖,为了纪念此事儿,这条将西湖一分为二的堤坝,便称之为了苏堤。

实际上。

苏轼只在杭州当了两年的知府,不过那个时候应该称之为知州。

当然。

在此之前,苏轼在杭州也当过三年通判。

不过在苏轼的绝大部分人生时间,怕都处于被流放,以及写信给自己的弟弟苏辙求弟弟捞的状态下。

苏东坡诗文写的不错,也是个不错的美食家,但做官这事儿上……

若没有他那位当副宰相的弟弟一直捞的话。

怕早就混不下去了。

当然。

苏辙要没这么个哥哥,恐怕也能成为真正的宰相。

但。

名垂千古的宰相有几人,可苏轼却只有那么一位。

也正是因为苏轼的名望,兴许才有了如今的苏堤。

秦风觉得,多少有点碰瓷,但也算为此纪念了苏轼。

至少。

这苏堤的春景,是杭州城内不可多得的观景地。

之前更有六桥烟柳的说法,不过这杭州府没有什么西湖十景的说法,倒是有钱塘十景的说法。

无论是六桥烟柳,还是那苏堤春晓,都不过是脚下这段堤坝路罢了。

景色也着实好看,两侧的湖风一吹,确实令人心旷神怡,舒适无比。

杨瑛望着脚下的苏堤,更是感慨。

“臣被苏东坡,害得不浅。”

秦风忍不住望向了这位老知府。

杨瑛却苦涩无比。

“臣与东坡先生是老乡,想要追求东坡先生的痕迹,才来的这杭州城,最终蹉跎了一生。”

……

悠悠千古,就那一位苏东坡。

杨瑛一辈子追寻苏轼,也成了这杭州知府。

可他终究撑不了苏轼。

他的诗文、绘画、情怀……

终究与苏轼相差甚远。

只是年轻时,都是为着一腔热血而来,意气风发,谁又会觉得自己不如苏东坡呢?

唯有老来蹉跎之时,才会发掘。

苏东坡永远是在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大山,即便水流冲刷,也撼动不了这座大山的根基。

反而经过河水的淬炼,让这座大山变得越发牢固,越发的高不可攀。

当然。

兴许杨瑛缺的,是没有一位本就是文豪,还愿意教导自己子嗣的好父亲。

以及一位官拜副宰相,还愿意捞自己哥哥的,没有大义灭亲的好弟弟。

杨瑛终究是杨瑛。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707/4240941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