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朱雄英笑道:“孙儿今天确实起晚了,皇爷爷你吃早饭了吗?”
“吃了,是我一早打发太监去皇宫外面买的面条。”
“哦?皇爷爷还是这么爱吃民间美食。”
“是啊,老百姓都爱吃的东西才是真的好吃,完全合咱的口味。
那种面条是人家走街串巷叫卖的,要吃的人喊一声,他就停下来煮一碗,里面放了不少佐料,其中有油炸过的脆豌豆和辣椒油,咱一次就能吃两碗。
听说这种面在京城卖的很不错,一开始是个老头在做,后面很多摊贩都跟着学了,孙儿你要是也想吃,跟太监说一声,让他们早起去买,但务必记得找人试毒,安全要紧。”
“孙儿听您说的都饿了,行,我让人明早去买,明天皇爷爷您还要吃吗?”
“我就不吃了,京城好吃的太多,明天我换个别的。”
“行,皇爷爷想吃就多买,不用怕花钱,孙儿光是一个卖衣服的铺子每天就日进斗金了。”
“哈哈,孙儿你是个会做生意的。”
“主要也是经过皇爷爷和父皇两代帝皇治理,大明百姓都富裕了,经济形势好,所以才更容易挣钱。”
“哈哈哈,说的不错。”
朱元璋老怀安慰的摸了摸胡须,这才问:“你今天来肯定是有事儿吧?说说看,皇爷爷给你当参谋。”
朱雄英道:“第一件事是在九部之外另外增加三部,分别是铁道部、商部和海部。”
朱元璋一听便知道这三部是干啥的:“大明的疆域越来越大了,一连串的各种改革带来了更多机会和问题。
原先的九部确实有点力不从心了,很多事情老百姓都不知道该找哪个衙门,就连很多官员都不知道很多事该不该自己管,确实也是时候再创建三个堂部了。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三部官员的任命以及各承宣布政使司、州府乃至县衙的新三房的官员补充,这需要非常多的官员,孙儿你想好该怎么解决了吗?”
朱雄英道:“孙儿打算先把三部创建出来,再逐年在各州府增加三房。”
“嗯,事缓则圆,可以。”
“孙儿还打算加开一场恩科,多录取一批举人和进士,以弥补官员不足的尴尬。”
“行,就这么办。”
“皇爷爷觉得行,那这事儿就没问题了。接下来孙儿要说第二件事了,孙儿想组建内阁。”
朱元璋听得一头雾水:“内阁?这又是什么衙门?”
“这同样是七牛建议孙儿组建的衙门。
简单来说,内阁就是过去曾经辅佐过皇爷爷、父皇和儿臣处理政务的殿阁大学士们共同组成的衙门。
这些大学士们依旧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只有参谋权,没有决策权,官阶仍然定为五品……皇爷爷,您觉得是否可行?”
打从干掉胡惟庸、借口废掉丞相制度,太上皇朱元璋便深感国事繁杂,力不从心,但好在当初有太子朱标从旁辅佐,所以朱元璋并没有感到太累。
后来朱标成了皇帝,赶上大明各种形势正在悄然变化,前两年同样有些力不从心,还是朱七牛举荐了杨士奇当武英殿大学士,这才比较能够抽出空休息了。
而到了朱雄英这里,那就更忙了,可朱雄英并没有能像杨士奇那样整日一旁听用的能臣,也就是他立志建功立业,夙兴夜寐,换个懒散点的皇帝,朝政早就有不少崩塌了。
关于这些,至今仍掌握着一支锦衣卫的朱元璋全都了解,他也深知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700/424071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