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生儿子就是命好?
赵志刚揽着三姐赵金玲,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令人窒息的家属院。
冬日的冷风一吹,赵金玲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可风也像刀子,刮得她眼眶生疼,心里空落落的。
赵志刚带着赵金玲在县城里走了一会,最后停在了一个面摊前。
摊主是个利索的中年大婶,正把一团白花花的面剂子在案板上摔打得邦邦作响。
赵金玲被烟火气一熏,胃里反而更难受了,她下意识拉住赵志刚的胳膊:“宝弟,我没胃口,你要是饿了,就自己吃点,别管我。”
赵志刚闻言,眉毛一挑。
“三姐,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好吃的解决不了的。要是不行,那就两顿。”
他不由分说地把赵金玲按在长条凳上,冲着老板扯开嗓子就喊。
“婶子,给我们来两碗面,浇头要足。香肠、干豆腐、卤蛋,一样来两份,全码上。”
喊完,他才回过头,压低声音,用哄小孩的语气对赵金玲说:“姐,你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呢,不吃东西哪来的力气?”
“你现在不是一个人,得为我未来的外甥或者外甥女想想。”
赵志刚顿了顿,话锋一转,说着和他这年龄不符的话。
“再说了,你才二十三岁,人生还长着呢。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满街跑。离了何大松那个窝囊废,你日子就不过了?”
“要是被老娘知道,你为了一个男人,连饭都吃不下,看她会不会拿着鸡毛掸子抽你。”
他这番插科打诨,粗俗直白,让赵金玲心里头憋闷,莫名其妙就散了一些。
很快,两大碗面端了上来。
浓郁的骨汤里,上面铺着切得厚厚的卤香肠,码着几片吸饱了汤汁的干豆腐,旁边还卧着一颗对半切开、卤得油光发亮的鸡蛋。
老板又给淋上了一勺红亮的辣椒油和一勺陈醋,那股子酸辣鲜香的味儿,霸道得直往鼻子里钻。
“姐,趁热快吃,吃完带你去供销社买好东西。”
赵志刚把筷子塞进她手里,自己则埋下头,呼噜噜地就挑起一大筷子面塞进嘴里,腮帮子鼓得跟仓鼠似的。
“嗯,好吃。”
他含糊不清地赞了一句,三下五除二,一碗面就见了底,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
赵金玲被他的吃相逗的嘴角微微上扬,小口地吃了起来。
可心里装着事,赵金玲吃了半碗就有些咽不下去了,打算放下筷子。
赵志刚的眼跟长在头顶上似的,立马就发话了:“姐,你不为你自己想,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想,再吃两口,就两口!”
赵金玲没法子,只好又硬着头皮吃了好几口。
看她确实吃不下了,赵志刚这才松了口气,爽快地付了钱。
吃饱喝足,他带着赵金玲溜达到于大爷平时停马车的老地方。
“姐,你在这儿坐会儿,我去供销社买点东西,马上就回来。”
赵金玲那个小包袱里,就两身换洗的旧衣服,连个正经的洗漱用品都没有。
赵志刚来到销社,跟扫货似的,先是给赵金玲挑了一双新棉鞋。
接着又买了毛巾,牙刷、搪瓷盆和塑料桶。
路过布料柜台,直接要了一匹柔软的细棉布,给未来的外甥做尿布和襁褓最合适不过。
最后,赵志刚还拿了四瓶雪花膏和两个蛤蜊油,女人的脸和手,冬天可不能冻坏了。
出了供销社,赵志刚钻进一条没有人经过的小路。
心念一动,把上午放在系统空间里的大米和白面拿了出来。
等他大包小包地回到集合点时,赵金玲看得眼睛都直了。
她指着那堆东西,又气又心疼。
“宝弟,你买盆和桶干啥,家里又不是没有。看你这乱花钱的样儿,回了家,被娘拿鸡毛掸子抽的人,就该是你了。”
赵志刚把东西码放整齐,拍了拍胸脯。
“三姐,这是给你买的。你现在是我弟的重点保护对象,吃穿用度,必须是最好的。”
“放心,你弟我现在能挣钱,买这点东西,我自己就能做主。”
两人正说着话,一阵熟悉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于大爷赶着马车,慢悠悠地过来了。
“刚子,你来多久了?”
“金玲,打算回去看你爹娘。还是女儿好啊,贴心。”
赵志刚笑着迎上去:“于大爷,我们也才到,吴婶子她们今天也回吧?”
于大爷点点头,勒住缰绳:“回,都回。估计也快到了,咱们再等一小会儿。”
他眼尖,瞧出了赵金玲神情里的不对劲。
不过于大爷是个有分寸的,不像村里那些长舌妇,人家的家务事,他从不多嘴打听。
赵志刚就和于大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没一会儿,另外两位来县里走亲戚的婶子也到了。
几人把东西放好,坐上马车,吴婶子性子热络,笑着就跟赵金玲拉起了家常。
“金玲啊,瞧你这肚子,尖尖的,往前头长,这胎八成又是个带把的。你呀,真是个有福气的!”
这年头,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劳动力。
有儿子的家庭,在村里腰杆子都能挺得直一些,这是大家伙最朴素的认知。
另一个婶子也立马点头附和:“可不是嘛,金玲你这命就是好,连生两个儿子,在婆家那脚跟就算是站稳了,谁也不敢欺负你。”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她们说这话,是真心实意的夸赞和羡慕。
赵金玲努力打起精神,挤出个笑容和她们聊着天,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赵志刚坐在车辕上,听着她们的对话,见没说什么戳三姐心窝子的话,也就放下了心。
他侧过身,兴致勃勃地凑到于大爷身边,讨教起了赶马车的诀窍。
于大爷也不藏私,直接把马鞭和缰绳塞进了赵志刚手里。
回村的路上,根本没有什么人,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这赶马车,也不是啥难事。拉左边缰绳可左转,拉右边就是右转。紧急停车时加大拉缰绳力度,同时要注意别让马受惊。”
“还有一个就是提前看路上的情况,遇到坑坑洼洼的路,提前调整方向和重心,慢点过就行了。”
赵志刚会开车,电动车也开的贼溜,因此对于赶马车的技巧,很快就掌握了。
于大爷看着啧啧称奇:“年轻就是好啊,你小子学东西快,赶马车的架势挺像模像样的。”
赵志刚笑道:“我从小就不爱读书,倒是这些不正经的本事,学起来快。”
于大爷:“你那枪法准头好,难道也是不正经的本事?你小子,在大爷面前,就别装大尾巴狼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474/426452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