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酿制果酒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墨重复着这个过程。每天清晨,当猴群到来,假人就会“适时”地挑衅,而林墨则在暗处精准“拱火”,引发猴群的报复性投掷。
效果逐渐开始显现。
营地附近、猴群最容易抵达的区域的野果,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殆尽。猴子们需要跑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找到足够的“弹药”。
而为了进行“报复”,猴群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去远处寻找果子,这大大提高了它们“上班”的成本。
渐渐地,林墨发现,猴群不再是黎明准时出现。它们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从日出,推迟到日上三竿,有时甚至要到午后,才零零散散地过来,象征性地对着假人叫骂几声,扔几颗果子,然后便匆匆离开,去更远的地方觅食。
它们停留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营地,终于逐渐恢复了宁静。虽然猴群没有完全消失,但它们已经从“常驻扰民的邻居”,变成了“偶尔路过的抱怨者”。
这时候,所有人才察觉出来林墨这竟然是一个计中计。
腾哥笑的肚子疼,竖起大拇指:“我宣布,本届《荒野独居》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道具设计奖,全都颁给林墨!这剧本写的,把这群猴哥拿捏得死死的!”
龙爷的评价充满赞叹:“精彩绝伦!这是一次经典的行为修正案例。林墨没有使用任何暴力,而是通过类似于草船借箭的智慧,巧妙地改变了猴群的行为,同时还收获了大量的生存资源,高!实在是太高了!”
藏狐老师:“他利用了动物的‘能量最优原则’。动物的一切行为都倾向于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林墨成功地让猴群意识到,来这里‘找茬’是一件性价比极低的事情。同时,他还能从中获益,这简直是将生态心理学运用到了极致。”
……
成功“劝退”猴群,并收获了远超预期的各类野果后,林墨面临着一个甜蜜的烦恼。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易腐坏的水果。
直接大量食用显然不现实,那会引发肠胃不适,而晒成果干在喀斯特潮湿的环境下难度极高。
林墨的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目标——利用发酵,将糖分转化为能长期储存且具有特殊价值的酒精饮料。
林墨仔细筛选了他的一大筐战利品。
酿酒的果子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含糖量高、汁水充沛、无明显腐坏。他最终选定了两种主力:
野山竹,这种小浆果深紫色,酸甜多汁,糖分足,是发酵的主力。
桃金娘,紫黑色小果,成熟后非常甜美,富含糖分和果胶。
另外,他还加入了一些野葡萄和猕猴桃来增加风味的层次感。
在之前与猴子们“斗智斗勇”的间隙,他并未闲着。利用附近发现的质地细腻、可塑性好的黏土,他成功烧制了几件简单的陶器:包括一个用来烹饪的陶锅,一个酿酒用的广口的陶罐,几个带有盖子的小陶罐用于储存,以及几个陶碗和陶杯。这些陶器虽然粗糙,但质地紧密,不漏水,足以满足基础酿造需求。
准备工作就绪之后。
林墨将选好的野果用清水仔细清洗干净,去除枝叶和腐败部分。然后,他用洗净的石锤,在一个宽大的陶碗中将果子小心地捣碎。力道控制在刚好破皮出汁,但又不至于将果核砸得太碎,避免产生过多的苦涩味。
捣碎的果浆连带汁水一起,转入那个最大的广口陶罐中。
林墨特意没有将罐子装满,只装了约七分满,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预留了空间。
野生果子糖分虽高,但为了确保发酵顺利启动和达到一定的酒精度,需要额外糖分。林墨拿出了他珍藏的岩蜂蜜,挖了一大勺融入少量温水中,然后倒入果浆内,搅拌均匀。蜂蜜是完美的天然糖源。
然后是最关键的一步,发酵。
在野外无法获得酵母,但他知道,果皮本身天然附着着野生酵母菌。
为了增加成功率,林墨采用了“酒引”法:他取了一小部分果浆,加入少量蜂蜜水,放在一个温暖处,用干净的树叶覆盖。一天后,当这部分果浆开始冒出细微气泡,散发出酒香时,说明野生酵母已经被成功激活。他将这活跃的“酒引”倒回主发酵罐,充分搅拌。
到了这一步,基本上所有的工作就完成了百分之九十。
林墨用一大张洗净的芭蕉叶覆盖在陶罐口,然后用构藤绳轻轻捆住。这样既能防止蚊虫灰尘落入,又允许部分气体逸出。
他将陶罐放置在溶洞内一个温度稳定、阴凉的角落。
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都会用一根干净的木棍,对罐内的果浆进行 “压帽”——将浮上来的果皮果肉压下去,使其充分接触汁液,防止变质,并促进发酵均匀。
大约两三天后,发酵进入旺盛期。靠近陶罐,能清晰地听到“滋滋”的细微气泡声,浓郁的果香开始转变为带着一丝酒意的醇香。
【真的开始发酵了!听着气泡声好治愈!】
【墨神也太强了,在荒野里酿酒!】
【好想尝尝这个荒野限定版果酒啊!】
旺盛的发酵持续了大约五到七天,气泡声逐渐减弱。
林墨用自制的细密竹筛,将发酵液进行过滤,分离掉果渣。发酵罐里面便得到略显浑浊的初级果酒。
他小心地将果酒注入那几个带盖的小陶罐中,几乎装满,只留极少空间,然后盖紧盖子。这个过程能让酒液慢慢澄清,风味变得更加柔和、醇厚。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472/426733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