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1章
声称民间各处粮商突然涨价,朝廷虽然想制止,但是规模实在是太大,涉及太广,短时间实在无法顾及过来。
但朝廷不忍心民间百姓断粮,因此决定,拿出粮食来救助百姓。
当然,不是免费的。
朝廷拿出这些粮食直接按照之前的市价卖给百姓,表示绝不多赚一分钱,而且民间不管是拿白银来换,还是纸币来换,朝廷都来者不拒。
这一消息又顿时引起了民间不小轰动,市面上顿时又出现了颇为神奇的一幕:
前些时日百姓们大包小包的扛着粮食去找朝廷置换白银。
结果现在,又大包小包的扛着白银到朝廷去置换粮食了。
但这次他们倒是学聪明了,并没有仅仅只换少量的粮食,特地换取了一定量,免得那些米铺价格又再次上涨。
而随着朝廷大量向民间又转投入粮食后,地方商铺都十分自觉的把米价重新降回去,维持原价。
这一涨一跌也着实是给民间百姓敲了警钟,他们猛然意识到存续再多的白银也是没用,哪怕白银的价值要翻倍,也比不上手上有物资的好。
这一折腾之后,民间兑换白银的浪潮平息了不少,价格也重新恢复以往。
这投入世面的白银走上一遭,最后竟然又重新回到了朝廷的国库里。
如此一轮一换,朝廷的准备金也重新回归到了三千五百万两,算是维持在了十分健康的水准。
民间不再疯狂兑换白银,并且还开始有意识地用白银去换一些纸币从朝廷购买盐铁,倒是一举两得了。
虽然盐铁的价格不得不因为纸币购买做一些退让,但少收这一部分税也并不算什么,对朝廷来说绝对值得。
这一番过后,朝中诸多官员以及李二对纸币的信心瞬时间暴涨,也有更多的官员发觉可以信任纸币,纷纷拿出家底存入朝廷的准备金中。
当然,已经明显看好的势头,现在加入自然比不上最初加入。
朝廷特地对这些后加入的人调整利息,让他们可以分走的白银利息降低到了冰点,但这也并不影响他们投准备金的热情。
目前看来这笔买卖已经是十有八九的稳赚不赔了,少赚点也是点。
同时庆修建议李二,不用只盯着朝廷这些人的仨瓜俩枣,他建议李二干脆直接用朝廷的名义,直接向民间也推出准备金的投资。
和官员们投资如出一辙,同时朝廷对外公开准备金的具体数额,让民间百姓都能准确得知情况。
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同时也借这个机会收拢一些民间的白银做准备金。
庆修这一方法提出来,满朝百官都觉得不可思议!
古往今来,他们只听说过朝廷从民间强征物资或白银,但是用这种方法从民间引来白银投资的,还是第一次。
他们之前怎就没想到,靠这种方法让百姓们主动拿出白银来啊!
房玄龄仔细想了想,当即赞同:“如此朝廷不用额外拿出更多白银,此后民间就算兑换白银,说到底也不过是他们的白银左手左右手,或许根本动不了准备金。”
不过倒是有人看出来问题不妥,长孙无忌主动询问:“贤婿,这方法虽然不错,但朝廷支付利息如果也用实打实的白银,存入朝廷的白银过多,不还是会令白银净流出?”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370/427539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