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而这样的大学院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者权势是进不去的。

当然了,朝廷也有国子监,但能进国子监的不是达官贵族子孙,就是未成年的龙子龙孙,这些人进国子监就是去镀金,真能学成并在朝廷上有影响力的很少。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是整个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给予底层人民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出路,却在重重影响下,路越来越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不仅社会地位高,所花费用也不少。笔墨纸砚束脩杂费,哪一个不要钱?

可以说,底层人民想要读书很难,读好书更难。在很多家庭连温饱都没办法保证的年代,每个家庭又有多少财力能供养一个读书人呢?

因此,一个底层普通的家庭往往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进行财富的积累才能供养出一个进士。

陈三宝能够理解教育普及不仅有时代的限制,还有统治者愚民政策的考量。但他不愿意!

他不愿意看到很多出众的人才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逐渐像其父辈那样日复一日在土地上消耗了他们的生命,他不愿意看到老百姓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不愿意明水的富裕仅仅是官府和少数人的富裕,却没有惠及普通老百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要将下一项重要的工作转到发展县学教育上来。

“夫子,我打算在明水的每个镇开设公立小学堂,招收十二岁以下孩童入学,就像咱们明义山庄那样,你看可行?”

武玄沣让他回到明水不就是让他把明水当做试点么?那他就在明水大干特干一番,干出一番名堂!

反正他有钱!

他要在每个镇建立一个大型学校,全官府出资创立。这所学校不仅要有授课的教室,还要有饭堂,有宿舍。

为了减轻每个学子的家庭负担,他决定宿舍免费供应,甚至学堂还可提供被褥一套。饭堂收费,但收费要低,享受官府大量资金补贴。

只要是明水的编户就可以来上学,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测试,成绩好的还可以得到官府的奖学金。

笔墨纸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陈三宝决定求助谢乘风,他愿意让渡香皂的部分利益,换取他们谢家造纸厂的技术。

明水有了自己的造纸厂,学堂的书本和学校用纸便都可免费使用。

毛笔也好说啊,明水就有养殖场,不仅有猪还有牛,这猪毫牛毫还是可以供应的。竹器作坊有的是能工巧匠,好的毛笔做不出来,差不多的给学龄儿童用的应该不难。

这样一来,一个孩子念书的费用就已经缩小到了极致。如果这种政策下都不能来上学,那他也没有办法了。

毕竟哪怕在现代,教育也没有百分百得到普及。

按照现代教育理念,他决定将整个学堂分成三个学年,满七岁即可入学,七岁到九岁一个学段,十岁到十二到一个学段,十三到十五一个学段。

每个学段教授不同的知识,第一个学段教授识字启蒙、算数和生活常识基础知识。第二个学段内容深化,开始为科举考试做知识准备。

但这个阶段很多孩子是否适合继续读书便已分晓,陈三宝决定到了第三个阶段便实行分流,有那适合继续读书的接着学习四书五经,不适合的就可以到明水的各个作坊实习,进行专业的训练。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331/427825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