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此外,为了推销汤圆,陈三宝还专门命人熬了好多汤圆,准备到了那天免费发放,但每人只能领取三个。

当然了,这项活动大商户们要是能参与更好。

整个西南一共有十二个大城,小城若干,这么一次活动下来,陈三宝拿出了一万两银子的预算。

然而计划是完美的,真到了上元节这天,情况却和陈三宝想的不太一样。

当天晚上大街上确实人来人往,看着美丽的花灯觉得甚是新奇,烟火也异常美丽,吃元宵的摊子前也排起了长长的长龙。

就是那个猜灯谜的时候,可谓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灯谜?啥玩意儿?说的都是什么啊?完全听不懂!

陈三宝简直emo了,自己怎么这么蠢,光想着设彩头来招揽人气,却忘了这些蛮族不会汉话这回事了。

这是西南啊,可不是明水,这地方,说汉话的都少,别说懂那套之乎者也了。

为什么‘擒贼擒王’的答案是捕头?

为什么‘七仙女嫁出去一个’的答案是六神无主?七仙女还有一个主么?

搞不懂啊搞不懂,这汉人玩的都是什么东西?那五两银子三两银子的简直是骗人!

陈三宝看到本应该是重头戏的猜灯谜环节竟如此拉胯,当下都要急哭了。

他倒是想整点西南蛮人会的,关键他也不会说蛮人语啊!

难道他下次办花灯之前还得先开设几个学堂,让当地人先学习学习诗词歌赋?要不要这样?

好在,陈三宝在举办上元节节日时和当地的大家族打了招呼,像桂阳城的罗氏一听说这事,赶紧换了个他们自己都懂的方式,进行了补救。

整体而言,上元节活动虽然影响不大,收效甚微,但这毕竟是一种文化宣传,哪怕其中有点波折,最后也算圆满完成。

这事之后,陈三宝痛定思痛,觉得要想移风易俗,还得从教育入手。

如果他们不学习中原的文化,连他们的字都不认识,又如何能读懂官府的公告?如何进行一点点的改变。

所以建立学堂成为了当务之急!

陈三宝决定在西南每个大城都建一个公共学堂,采取明水的模式,学堂分成几个阶段,开蒙班和晋升班两种。

但西南毕竟太大,人口又多,不是明水那样几个钱就能打发的,考虑到经费问题,陈三宝决定只有西南夷里的大族家子弟才有资格进入公共学堂。

此外公共学堂也不是不收费,书本费用自理,束脩则相对较低。如果有富户想要入学也不是不可,但要为学堂捐钱才可取得入学资格。

为了避免那些大族的孩子们不来上学,陈三宝规定,但凡晋升班里成绩十分优秀的,只要参加大周的科考通过秀才的学子,即可到西南官府任职。

这个政策一提出来,当下便获得了所有人的同意。

但他的草案毕竟粗糙,几个幕僚拿到草案后,在他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

比如穷苦人家的孩子也可以入学,并且束脩免费,但时限只有两年。

再比如说,如果穷苦人家的孩子有那天资卓越的,也可以将明水的那套奖励方案拿过来,成绩好的有物资上的奖励。

取得秀才资格即能做官这一点,也要有个时间限制——十五年。

十五年后,整个西南的用人体系全部纳入大周的运行体系,不再另设。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331/4278241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