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支柱
浑浊的水流如同贪婪的触手,不断从缝隙中涌入,在祠堂冰冷的地面上迅速蔓延,很快就没过了人们的脚踝,继续向上攀升。
秦德昌站在及膝深的水中,蓑衣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身上,但身躯挺得笔直,如同激流中的礁石。他嘶哑着喉咙,指挥着青壮们用早已准备好的麻袋,迅速装上从祠堂角落挖出的干土,一层层垒在门后,筑起一道临时的防水堤坝。
麻袋沉重,传递艰难,但在求生本能的驱动下,无人退缩。每一次洪水的冲击,都让麻袋墙微微震颤,泥水从缝隙中渗出,但终究,它顽强地顶住了,暂时将洪流挡在了门外。
就这样,在无尽的雨声、水声和压抑的啜泣声中,第一天艰难地熬了过去。
雨势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只是从狂暴的倾泻变成了沉闷而执着的泼洒,仿佛不将这片土地彻底淹没誓不罢休。祠堂内的积水又上涨了几分,已经没过了小腿肚。人们被迫挤在供桌、条凳等稍高的地方,或是由青壮年轮流背着年幼的孩子。饥饿和寒冷开始更猛烈地侵袭着每一个人。
直到第二日下午,雨势才似乎真正微弱了一些,从瓢泼大雨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丝。秦德昌抓住这短暂的喘息之机,当机立断:“快!趁现在,在祠堂门口的台阶上,支起大锅!生火!煮粥!”
命令一下,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人们立刻动了起来。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在男人们的协助下,冒着依旧飘洒的雨丝,在祠堂门口那高出水面几级的石阶上,用砖石垒起一个简易的灶台。
干燥的柴火难寻,幸好祠堂内存有一些准备祭祀用品,堆放于高处的木柴,虽然也有些返潮,但总算勉强能点燃。
当第一缕炊烟在潮湿的空气中艰难升起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那口锅上。那不仅仅是烟火气,更是生的希望。
很快,锅里的水沸腾了,负责煮饭的妇人小心翼翼地从祠堂阁楼上取下一袋混着糠皮的糙米,抓了几大把,投入翻滚的热水中。米香,在这绝望的环境中,显得如此珍贵和诱人。
粥煮好了,并不稠厚,几乎是清汤寡水,但每人分到一小碗热腾腾的米汤下肚,那暖意仿佛瞬间驱散了一些盘踞在体内的寒意,也让几乎僵硬的四肢恢复了些许知觉。
秦德昌看着那堆还在燃烧、并未完全燃尽的柴火,吩咐道:“别浪费了火头,再加些水,把那些生姜,还有我之前让准备的防风、紫苏叶这些常见的驱寒药材,都放进去,熬一大锅汤!所有人都要喝,暖暖身子,驱驱寒湿之气!这水还不知道要泡多久,千万不能病倒!”
很快,一股混合着姜的辛辣和草药清苦气息的味道,在祠堂内外弥漫开来。这味道并不好闻,甚至有些刺鼻。
一碗滚烫的姜药汤下肚,一股热流从喉咙直通丹田,逼得人微微发汗,两日来的湿冷和恐惧仿佛都被这药力驱散了几分,祠堂内的气氛,终于不再那么死寂,有了一丝活气。
祠堂内的积水虽然因为沙袋的阻挡和地势稍高而不再迅猛上涨,但也漫过了脚踝,冰冷刺骨,人们只能蜷缩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或是互相依偎着面色青白。
第四天,几户原本家里养了猪羊的人家,在秦德昌和族老们无奈的目光注视下,含泪将那些因饥饿和寒冷而奄奄一息的家畜拖了出来,几头牛则被好好的养护着。
这些都是他们平日里省吃俭用,指望年底换钱或者给孩子们补充营养的宝贝。如今,洪水围困,人尚且难以果腹,哪还有粮食喂养它们?
宰杀的过程沉默而迅速。当滚烫的鲜血混入地上的积水中,当平日里熟悉的哼哼声戛然而止,不少妇人都别过脸去,偷偷抹泪。孩子们则睁大了眼睛,既有对肉食本能的渴望,又有对死亡原始的恐惧。
夜晚,祠堂里罕见地飘起了久违的肉香。大块的肉被扔进大锅炖煮。
这几乎是过年时才可能有的油荤,但此刻,没有人脸上有笑容。人们默默地分食着盛宴。秦禾旺吃得很快,但吃完后,看着空碗,又看看外面依旧滂沱的雨势,小声对陈氏说:“娘,这肉……吃着心里难受。”
陈氏搂紧儿子,无言以对。
秦浩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生理上的饥饿和寒冷或许可以暂时缓解,但精神上的垮塌,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连续四天的围困,希望被一点点消磨,恐惧和绝望如同祠堂内的积水,在不断蔓延、加深。
看到族人们眼中逐渐失去光彩,听到角落里压抑的、对未来的悲观议论,甚至有人开始低声抱怨里正当初的决定,或是麻木地念叨着:完了,全完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在重大灾难中,保持士气、维系希望至关重要。想到了那些在漫长历史中,支撑着无数人渡过难关的故事、歌谣和信仰。
他悄悄挪到坐在祖宗牌位下、同样面色沉重的秦德昌身边,拉了拉他的衣角。小声道:“叔爷。”
秦德昌低下头,看到是秦浩然,疲惫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温和:“浩然,怎么了?可是冷了?还是饿了?”
秦浩然摇摇头,他仰着脸,用尽量符合他年龄的语气说道:“叔爷,大家好像都没了精神气。光坐着等雨停,心里会越来越怕。我看书上说,古时候军队被困,将军会让大家唱歌、讲故事,鼓舞士气。咱们族里,不是有会讲古的七太公吗?还有其他族人不是会耍几下皮影、唱几句傩戏吗?能不能…请他们出来,给大家讲讲故事,表演一下?哪怕只是热闹一会儿,也好过现在这样死气沉沉。”
秦德昌闻言,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大人们都焦头烂额于物资和生存,谁能想到士气?谁能想到用这种方式来凝聚人心?这孩子竟有如此玲珑心窍!
秦德昌高兴的看着这个孩子道:“好小子,你说得对。人活着,就得靠一口气,一口心气,这口气要是散了,人就真的完了。”
立刻站起身,走到几位族老中间,低声而快速地将秦浩然的提议说了。族老们初时愕然,随即纷纷露出恍然和赞同的神色。
很快,在秦德昌的亲自邀请下,七太公,被扶到了祠堂中央稍微干燥些的地方。
起初,七太公还有些推辞,觉得这时候讲故事不合时宜。但在秦德昌和众人期盼的目光下,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起秦氏先祖如何在战乱中迁徙至此,筚路蓝缕,开垦荒地的故事,讲述起前朝本地一位清官,如何在更大的水患中,带领百姓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传说。
老人的声音苍凉而富有韵味,那些遥远的故事,此刻听来却格外真切,仿佛先祖的勇气和智慧,正透过时光,注入在场每一个秦氏后人的血脉中。渐渐地,窃窃私语停止了,麻木的眼神重新聚焦,人们不自觉地围拢过来,沉浸在那些关于生存、坚韧和希望的故事里。
七太公讲完,会耍皮影戏的秦茂才,也拿出了他抢救出来的、浸了水有些变形的皮影,就着摇曳的火光,在简陋的白布后,笨拙却认真地舞动起来,唱起了驱邪避灾的古老傩戏片段。
那古怪的唱腔和晃动的影子,在此刻却仿佛具有了某种神秘的力量,驱散着人们心头的阴霾。
祠堂里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虽然雨还在下,水还在涨,但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感,似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孩子们被皮影吸引,暂时忘记了恐惧;大人们从故事中汲取了力量,眼神重新变得坚定。甚至有人开始低声附和着戏文哼唱起来。
而秦浩然,在提议得到采纳,看到族人们精神稍振后,便默默地退到了祠堂的角落。找到了三叔公,三叔公一直沉默守着自己那包从洪水中抢出来的书籍。
“三叔公。”秦浩然轻声叫道。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905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