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借夫子之口
《农政全书》这本书集古代农学之大成,其中关于禽类养殖的部分,虽篇幅有限,却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框架。
秦浩然反复研读卷三十八《牧养》的禽类养殖部分。该卷系统总结了这个时代的畜牧经验,涵盖牛、马、羊、猪、鸡、鸭等家畜家禽的饲养方法。一一挑选可行养殖方式,又一一对比删除,最后把目标放到了鸭、鸡习性的描述,对照着记忆中的现代养殖知识,一点点印证、补充。
光有技术还不够,秦浩然需要了解这个时代的经济学。于是,他又向李夫子借阅了《江汉杂书》这类地方性杂记,里面零散记载了一些物产价格、市集贸易的情况,虽不系统,却如同拼图,帮秦浩然大致勾勒出养殖业的利润空间。
夜深人静,正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秦浩然躺在床上,回忆着现代规模化养殖的片段知识,关于饲料配比。尽管此时只能利用天然饵料为主,辅以极少粮食。但秦浩然依旧思索着方案,关于疫病防治的土法猜想、关于成本与收益的核算逻辑。
秦浩然将想法一条条列出,反复推敲其在这个时代的可行性和接受度。
秦浩然也生怕任何过于超前,过于怪异的方案,被视作孩童的胡言乱语,引来夫子的排斥。秦浩然必须将自己的提议,包装成基于经典《农政全书》,结合实地观察的合理化建议。
这个过程缓慢而煎熬。很多现代知识如同隔靴搔痒,无法直接应用。他必须进行降维处理,将复杂的原理简化为古人能理解的朴素语言和可操作步骤。
有时,为了一个数据的合理性,秦浩然要反复计算,参考《江汉杂书》里模糊的物价记录,估算雏鸭成本、成鸭售价、蛋价、可能的损耗…力求让最终呈现的数字,虽不精确,却至少在数量级上具有说服力。
秦浩然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一个七岁蒙童的话,在笃信经验、遵循祖制的农人面前,分量几近于无。
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深潭,连一丝涟漪都难以泛起。但若是通过李夫子,这位在乡间备受尊重,拥有秀才功名,代表着这个时代最有权威的人说出,那效果将截然不同。
这日私塾散学后,孩童们嬉笑着如归巢的雀鸟般散去。秦浩然却刻意留到了最后,抚平身上粗布衣衫的褶皱,将那份仔笔记攥在手中,再次敲响了李夫子书房那扇熟悉的木门。
李夫子温和的声音传来:“进来。”
秦浩然推门而入,恭敬地行礼,动作一丝不苟:“学生秦浩然,有事请教夫子。”
李夫子正坐在窗边的书案后,手里拿着一卷《春秋》,见是秦浩然,目光落在其手中那卷明显是书写过的纸张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孩子平日勤勉,但课后特意持书稿前来,倒是少见。
“近前说话。”李夫子放下书卷,示意他上前。
秦浩然走上前,双手将自己的笔记呈上:“夫子,学生近日翻阅《农政全书》,见其中有养鸭、养鸡之法的记载,又结合咱清水镇乃至柳塘村左近多水塘、湖泊的情形,思得一法,或可助乡里增些收益,不敢藏私,特整理成文,请夫子斧正。”
秦浩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结论,而是先引导李夫子思考柳塘村的资源禀赋。用尽量朴实的语言描述道:“学生观察,我们此地村庄以水田为主,靠近河汊湖泊,水草丰茂,螺蛳、小鱼小虾等天然饲料,几乎取之不尽。反观旱地较少。”
李夫子微微颔首,这确是实情。李夫子面下也有许多田产,对农事并非一无所知。
接着,秦浩然开始切入正题,引用了《农政全书》中关于鸭善水性、喜食水族生物的记载,突然话锋一转,落到具体的效益对比上。这是秦浩然说服李夫子的关键,必须逻辑清晰,数据支撑。
“夫子,学生曾于《江汉杂记》中见得些许市价记载,便暗自核算了一番。”刻意模糊了数据的精确来源,将现代核算思维包装成基于杂书的推演。
条理清晰地分析道:“若一户中等人家,有十亩水田,就近有水域,养一百只鸭。鸭善水性,可自行觅食水草、螺蛳、小鱼,能节省大量粮食饲料。
其肉、蛋皆可售于市集,其绒羽亦可收集,虽单价值贱,然积少成多,亦是一笔进项。学生粗略估算,一年下来,刨去雏鸭本钱与平日少许补饲之费,净收益或在七贯铜钱上下。”
七贯钱!李夫子眉头微动。这对于一户普通农家而言,绝非小数目,几乎抵得上数亩良田的净收入了。
秦浩然观察到夫子神色的细微变化,心中稍定,继续抛出对比项:“反之,若同样人家,养一百只鸡。鸡需圈养或觅食旱地,耗费粮食更巨,且易发瘟病。
其肉、蛋收益,学生估算约四贯铜钱,然需多花费至少一贯又五百文铜钱购买豆粕、麸皮等补饲,实际所得不过二贯又五百文左右。尚不及养鸭三分之一之数。”
数据对比悬殊,差距一目了然。
最后,秦浩然总结道:“故而学生以为,于我等近水之乡,有水域选养鸭,赚得多。没水域选养鸡,稳得住。此差异,实乃地理环境决定养殖模式,养殖模式又决定收益高低。”
地理环境决定养殖模式这句话,秦浩然斟酌了很久,既包含了现代地理决定论的雏形,又用古人能理解的天时地利概念进行了包装。
李夫子沉默了。他并非不通庶务的书呆子,管理田产也需与庄户打交道,知晓农事艰辛与收益核算。
眼前这蒙童的一番分析,引据经典虽只是《农政全书》,但结合实地情况之紧密,数据对比之清晰,逻辑链条之完整,尤其是最后那句总结,言语朴实,却直指核心,暗含至理,这完全超乎了他对一个七岁孩童的认知极限。
心中惊涛骇浪,面上却竭力保持平静。伸手接过秦浩然那份笔记,仔细看去。
纸张粗糙,字迹也难称漂亮,但内容却条理分明。上面不仅用简单的表格形式列出了鸭、鸡养殖的饲料成本、出栏周期、年均收益,还简要注明了适用场景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鸭群疫病预防的土法建议。虽简陋,却已然具备了一些说服性。
李夫子的目光从笔记上抬起,深深看了秦浩然一眼。那目光中充满了赞赏。
看得出,这孩子是真正花了心思,将书中所学与乡间实际结合了起来,并且心系乡梓,想到了为村民谋利。若这笔记上所书属实,或即便只有七八成效果,这对于柳塘村那样的村落,无疑是一条极好的生财之道,能切实改善许多农户的生计。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94/4295903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