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方幻s1


第四十四章  方幻s1

林思成预想的杀手锏大概有三个。

一个是双扬声器结构设计,音腔设计,音频驱动算法修改,这部分林思成花了不少功夫,自己将这部分拆分,外包给软件团队。

第二个是预装TF卡:用一台电脑、多合一的TF读卡器批量下载好几个游戏,复制到特定文件夹,同时下载上百首最火热的歌曲。

第三个则是“土嗨杀手”:给手机装上呼吸灯、LED灯带及驱动电路设计。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林思成正在和采购还有财务拿着报价单核算成本。

前期的事情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主板价格已经谈下一家代理商,同意三十天账期,单价130/片。

屏幕找到了一家国产屏幕的供应商,25/一片,十五天的账期。

电池15/块,现金结算。

其余配件也都找到了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也都争取到了短账期。

如今的成本也计算了出来。

林思成拿着手里的纸张。

原本开会的时候,他粗略计算成本大概在300块钱左右,如今由于做了一些差异化设计和各种优化,详细核算后的成本已经达到325块钱一台。

不过这个增幅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林思成压根没打算用最贵的核心部件,大多数部件都是在满足设计需求的情况下选择最有性价比的。

原本计划588的批发价,利润已经很高了。

选择成本增加到325元,如果维持588的批发价,每台利润依旧有263元.

凭借这些碾压的差异化卖点,林思成完全可以将价格提高。

即使他将价格提高到658元,像天语、金立、OPPO、联想、酷派等一众厂商的手机出厂价格500多元,依旧被各路经销商疯狂抢货,因为在零售端这款手机能卖到800块钱,而且经常性供不应求。

但是!

林思成并不打算将批发价格定的太高,因为自己如今最大的目的就是打开下称市场,尽快的积累资金,好为今后的智能机市场铺平道路!

现在这些蝇头小利,林思成不是看不上,而是决定要以利润和价格,来换取销售和打开市场的空间。

林思成暂时将批发价定在了520块钱一台,而零售价就定在了638一台。

这样后世给批发商留下了足够的利润空间,并且根据批发商或者代理商的规模而定,批发价格也是不断的调整。

要知道如今市场上,除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国际大品牌,国产品牌的手机价格普遍可都是在700块钱以上的!

这个价格林思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林思成想抢占的市场,就是如今农村和下城市场,这片多以山寨机为主的市场,他准备用正规的手机制造,超前的营销方案,用大量资金来铺设广告,抢占这片市场!

方幻电子厂内,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和兴奋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所有前期准备的物料全部都已到货,堆放在重新调整后的《手机物料区》。

林思成设计的那套模具,在经历过第一次试模的微调以后,也已经正式入住注塑车间。

此时的注塑车间内不再是生产廉价万能充和塑料壳的材料,而是换用了更高等级的PC+ABS混合材料,这种材料强度更高,韧性更好,而且看起来更有高级感。

林思成亲自确认,查验无误后开始生产。

林思成和季振中守在最大的那台注塑机前。

注意力空前集中。

温度,压力,注塑速度……

以前生产制造的时候差不多就行了,但现在他们可不敢抱着差不多的心态,而是专注的将每道工序做好。

经过大半天的调试,不断调整参数,检查产品质量,第一款钻石白的外壳终于顺利出炉。

处理完其他工序后的手机外壳被小心翼翼的装进特制的转运箱里,由厂里内部的转运车送到下一个车间。

经过镀膜以后,手机壳继续进入下一个车间。

当林思成打开箱子,众人看到镀膜完成的瞬间,周围人都摒住了呼吸。

那不再是普通的白色塑料,在灯光的照耀下,白色闪耀出无尽的光芒,质感温润如玉,丝毫没有了塑料的廉价感。

“这,这外壳……”季振中拿起一个,在手中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真好看啊!”对林思成的外壳设计给予最高的赞美。

虽然他也参与了后面的优化过程,但他很显然没想到做出来的成品会这么的好看。

手机外壳制造完毕,意味着手机要进入生产阶段了。

前期培训过的工人,坐在改造后的生产线上各就各位。

技术员坐在生产线的最前方,负责把握整个生产线不出问题,第一个工位是核心工位,将主板和摄像头,震动马达等精密部件安装到金属框架上,检查完排线和链接,进入到下一个工序。

第二个工位是将屏幕总成连接到主板的排线上,动作十分的轻柔,不然很容易弄坏排线。

第三个工位是将组装好的核心部分放入盖子,用扭矩螺丝刀将它固定,既不能滑丝,也不能松动。

第四个工位是将手机连接电源,手机开机后连接在电脑上,将提前定制的固件烧录。

第五个工位是对整个手机进行功能检测,负责测试的人愿将SIM卡插/入卡槽,检测通话质量和信号,保证扬声器没有问题,呼吸灯效果正常,震动马达也正常。

第六个工位负责贴膜,装配电池,包装,给检查合格的手机贴上保护膜,放入电池,充电器,耳机和提前录制好东西的内存卡。

搞实业生产不是游戏,初期的产品,良品率低到令人抓狂。

哪怕是早就进行过培训学习,开始生产的时候工位上报废的配件还是一个接一个。

林思成带着几个人研发部的技术人员,在生产线上挨个手把手教学。

虽然已经手把手教学,但依旧发现有大概百分之五的外壳因为精度问题,导致滑丝或者不匹配。

林思成下令,所有有问题的产品一律报废,不允许进入下一个生产流程,同时记录产生问题的批次,反馈给合作方,寻求长期的解决方案。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101/1111108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