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冤案真相
当彭氏家族的人,带着赈灾银去周边县城买粮时,却发现在附近受灾并不严重的县城里,粮价却上涨的幅度是平常价格好几倍。
若是不在这附近购买高价粮食运回去,那么松原县的粮价也会在短时间之内崩掉。
所以彭氏家族的人,为了松原县的粮价稳定,让百姓们能吃得起粮,便咬牙花高价把那些粮食买了回去,用正常的价格向老百姓们售卖。
虽然这能解释清楚,彭志怀拿赈灾银高价买粮的原因是形势所迫,而不是所谓的贪墨,可朝中还是有几位大臣对彭志怀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
“他为何非要管那粮食价格?若是他肯把自己家中的存粮都用来赈灾救济难民,也不至于粥厂无米可煮,让那么多官员枉死?他虽算不得贪墨,可也是因为他能力不足,间接害死了不少人的性命!”
此言一出,也有不少大臣纷纷附和。
他们都认为,彭志怀这是因小失大。
若是彭志怀不管粮价,把他家族的粮食都贡献出来,或者用赈灾银把彭氏家族卖给百姓的粮食发放给灾民,也就不会导致后面灾民没有粮吃的现状。
谢瑾怀看向那位提出质疑的官员,反问道:“这位大人,难道在你眼里,无家可归之人才叫难民,普通百姓就不需要朝廷的帮扶了吗?”
“若不管控粮价,你们可知那松原县的难民数量会再增加几倍吗?两倍?三倍?亦或者是十倍之多也不是不可能!”
“当普通百姓,也都买不起天价粮食的时候,时间久了他们也就都成了难民!”
“那个时候,难民数量再增加几倍,朝廷下拨的赈灾银海有用吗?就算那彭县令的家族是当地最大的粮商,面对那么多难民,也绝对支撑不住!”
谢瑾怀的话让许多曾经有过赈灾经验的大臣很是共情。
他们纷纷站出来附和道:“皇上,谢大人说的没错,这若是受灾地区的粮价不稳定,是会导致更多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届时他们就会成为新一批的难民!”
“那么朝廷拨再多的赈灾银粮,也养不起那么多的难民啊!”
“长此以往下去,就会成为恶性循环,永无止休。”
“所以管控当地的粮价,才是赈灾最首要的事情。”
“彭县令,他没有错!他牺牲家族利益,为百姓着想,当真不应该扣上这一顶贪污的帽子!”
尽管多数的大臣都站在了彭志怀这一边,可还是有少数几位大臣不依不饶,依旧认为粥厂没粮,让灾民挨饿就是彭志怀的失职。
就在双方激烈争执不休的时候,谢瑾怀又说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
他叹息一声道:“若非要说那位彭县令有什么错,那么他最大的错就是低估了人性的丑恶!”
“粥厂里的赈灾粮,彭县令不是没有提前预备下,可是却被有人故意纵火烧粮,导致粥厂没有大米,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谢瑾怀给众人展示了钦差大臣李毅祥后面的日志内容。
原来当初李毅祥在粥厂巡查时,发现粥厂熬煮的粥居然稀薄如白水,筷子亦可浮于粥面之上,是完全达不到朝廷规定的赈灾要求的。
李毅祥在一时气愤之下,不听官员辩解,直接用尚方宝剑将粥厂官员全都斩杀,那时的李毅祥也与旁人一样,认定了松原县大小官员都在昧着良心贪墨赈灾粮。
于是李毅祥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调查清楚此事,要将贪墨的官员全部绳之以法!
可当他找到松原县县令彭志怀对峙时,却发现事情根本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
彭志怀将他的计划和作为全部和盘托出,并且将家中账本,以及对赈灾银的各项开支明细全部奉上。
这时李毅祥才得知了彭志怀的本意。
彭志怀为了控制松原县不断飞升的粮价,竟然愿意牺牲家族利益,开仓放出所有存粮,并且以正常价格售卖。
只是彭志怀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所作所为,居然会激怒那些无良的粮商。
他们利用灾难发财,故意哄抬粮价,想以此赚个盆满钵满。
可奈何松原县的粮价因为有彭氏家族刻意控制,一直无法上涨,他们便开始利用了各种损招,想要让彭氏家族难以支撑下去。
例如,他们会故意找人混迹在难民之中,去讨要米粥,消耗粥厂粮食,但很快他们便发现此招见效颇慢,便想出了更下流的招数。
于是他们更丧心病狂的在夜里对粮仓放火,烧毁了不少的赈灾粮。
见赈灾粮被烧毁,荆州的各大粮商们都蠢蠢欲动,想要闯入松原县分一杯羹。
可彭志怀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拿赈银去周边县城买了高价粮食回来应急,但此时已经是杯水车薪了。
那些奸商还并不满足于此事,故意在民间散播谣言,制造恐慌,说粮草不够,价格即将暴涨,使得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疯狂囤积粮食,而没有买到粮食的百姓,便不再吃自家的存粮,转而都装成难民,日日混迹在粥棚附近,讨要米粥。
这样一来,彭志怀买来的应急粮,很快被消耗殆尽,一直是在用彭氏家族多年的基业苦苦支撑。
李毅祥得知此真相后懊悔不已,自己竟然错杀无辜,差点冤枉了彭志怀。
因怀着愧疚之心,李毅祥决定要将作恶之人找出,在深入调查后却发现,那些故意哄抬粮价,敢如此狂妄烧毁赈灾粮草的粮商们的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是官官相护,是他们背后有人撑腰,才让他们敢如此嚣张狂妄,利用天灾发横财!
也正是因为李毅祥调查到了不该知道的真相,所以才会在松原县被人毒杀,来灭他的口!
而李毅祥死后,他原本私下拨给彭志怀救急的赈灾银,也被有心之人说成了赈灾银杯盗窃,成了掩盖他死亡真相的伪证,同时也让彭志怀被冤枉成了贪墨盗窃赈灾银的大罪人。
众朝臣听完,异常沉默,没有人敢在此时出言。
谢瑾怀朝着户部尚书,认真问道:“下官还知道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便是朝廷拨赈灾银时,虽然是足额发放给了灾区,可为什么原本该一同被拨下来的赈灾粮食,却被换成了银两,大人你不觉得这其中很有蹊跷吗?”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076/430059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