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的气运之眼 > 第95章 倾力备战造星槎,广纳贤才聚众智

第95章 倾力备战造星槎,广纳贤才聚众智


星图与  “收割者”  警示的出现,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的巨石,激起的不仅是震撼,更是刻入骨髓的紧迫感。苏杨站在万象洞天的观景台上,望着模拟星空中那条蜿蜒的  “希望之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洞天枢纽令  ——  坐以待毙绝不是他的选择,唯有造出能跨越星海的  “星槎”,才能为人类文明争取一线生机。

“星槎”  计划被立刻定为听雨阁最高优先级任务。这并非简单复刻科幻作品中的宇宙飞船,而是要融合三重核心技术:上古炼器术提供的器物根基,现代物理学支撑的星际航行理论,以及苏杨独有的气运法则加持。它需要同时满足三大核心需求:抵御零下  270  度的星际低温与高能宇宙辐射,应对突发的空间乱流与能量风暴,还要具备基础的防御与反击能力,以防遭遇未知宇宙生物或  “收割者”  的先锋探查。

为组建研发团队,苏杨几乎动用了所有核心资源。他亲自拟定名单,将团队成员按职能划分为五大模块,每个模块都由顶尖人才牵头:

柳芸领衔  “阵法符文组”,她用三个月时间将《万象天工录》中与飞行、防御相关的  27  种上古阵法拆解成  3000  余个基础符文单元,再与现代电磁学、能量传导理论对照,试图找到两者的兼容接口。她办公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符文与电路图的对照图,桌上堆满了标注着  “聚灵阵  -  能量转换效率测试”“防御符文  -  电磁屏蔽效果”  的实验报告,连休息时都在反复推演  “空间稳定阵”  与  “量子导航系统”  的适配逻辑。

苏明月负责  “资源保障组”,她以苏氏集团为依托,启动全球供应链紧急调度:从南非深部矿井采购蕴含空间属性的  “星陨铁”,这种金属在陨石撞击中形成,能天然抵御空间撕裂;从亚马逊雨林深处采集千年  “空青藤”,其藤蔓纤维可编织成韧性极强的能量传导管,比传统超导材料效率高  300%;还从瑞士粒子物理实验室定制了小型化量子计算机,用于星槎的导航与数据处理。为掩盖这些特殊材料的用途,她特意成立了十余家空壳公司,以  “新能源研发”“高端材料实验”  为名义,分批次、多渠道运输,避免引起外界关注。

钱福通牵头  “人才吸纳组”,他带着《万象天工录》的复印本与听雨阁的合作协议,历时两个月走遍全国隐藏势力聚集地:在终南山找到隐居的  “炼器散人”  周伯,以共享高阶炼器心得为条件,邀请他负责星槎外壳铸造;在巴蜀说服  “墨符门”  长老,许以星槎研发成果共享权,让其门派弟子加入符文刻画团队;甚至从海外召回了三位专精航天工程的华裔科学家,为他们配备专属修炼资源,解决现代科技与超凡力量的衔接难题。每吸纳一位人才,他都会亲自跟进安置,确保对方能快速融入团队。

秦羽主导  “安全保密组”,她将研发基地的安保等级提升至最高:外围布置三层  “气运气动监测网”,任何携带敌意的生物靠近都会触发警报;内部实行  “分区授权制”,核心实验室只有苏杨、柳芸等五人有权进入;还组建了一支  20  人的  “异常情报小队”,专门追踪全球范围内与  “星象异常”“未知能量波动”  相关的信息,防止研发计划被其他势力或  “收割者”  察觉。有一次,小队发现某国外情报机构试图通过卫星监测研发基地,秦羽立刻协调资源,在基地上空布置  “光学干扰阵”,让卫星画面始终显示为普通山区,成功化解危机。

赵小婉虽未直接参与技术研发,却成了团队的  “特殊后勤”。她每日清晨都会带着培育好的  “静心草”  前往研发基地,这种灵植散发的淡淡香气能安抚人心,缓解成员因高压工作产生的焦躁;她还负责照料实验室旁的  “灵材圃”,用自身木灵之气加速  “空青藤”“灵晶草”  的生长,确保关键材料供应不断档。研发团队成员都喜欢这个安静的小姑娘,每当遇到技术瓶颈,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去灵材圃待一会儿,看着她照料植物的身影,紧绷的神经便能放松不少。

研发基地最终选址在万象洞天核心的  “悬空殿”  区域。苏杨利用洞天本源之力,将这里的时间流速调整为外界的  3  倍  ——  外界一天,基地内相当于三天,既为研发争取了宝贵时间,又能借助洞天内浓郁的灵气加速灵植生长与能量核心稳定。基地四周还布下  “万象守护阵”,这是苏杨结合气运法则改进的上古阵法,不仅能隔绝所有探查手段,还能在能量失控时自动启动  “能量虹吸”,将多余能量导入地脉,避免爆炸风险。

然而,研发过程远比预想中艰难。上古超凡体系与现代科技如同两条平行线,要强行交织在一起,每一步都伴随着失败与风险。

第一个难关是能量核心的研发。团队最初尝试以  “高阶灵晶”  为核心,却发现灵晶能量释放不稳定,连续使用  4  小时后便会出现能量波动,无法支撑长时间星际航行;改用  “压缩灵气罐”  后,能量密度又过低,星槎模拟飞行速度仅能达到第三宇宙速度的  1/5,飞出太阳系需要近百年。柳芸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上古  “聚灵阵”  与现代  “可控核聚变”  结合,用聚灵阵持续吸收天地灵气,再通过核聚变反应堆将灵气转化为稳定的  “灵能粒子流”。

但第一次测试就出了意外。周伯在铸造反应堆外壳时,因星陨铁纯度不足,导致外壳出现微小裂隙;柳芸团队在刻画聚灵阵符文时,又因一个符文的角度偏差,导致灵气输入速率超出预期  30%。测试启动  10  分钟后,反应堆内灵能粒子流失控,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高温高压的能量冲击将实验室合金墙壁震出数道裂痕,若不是苏杨及时赶到,调动洞天本源之力形成无形屏障包裹反应堆,整个实验室都可能被炸毁。

“立刻切断聚灵阵核心符文!”  苏杨大喊着,双手结印,金白色气运之力如同潮水般涌入反应堆,强行压制失控的能量。柳芸反应极快,抓起符文刀冲向聚灵阵控制台,在应急接口处快速刻下  “限流符”;周伯则带着弟子,用特制的星陨铁补丁封堵反应堆外壳裂隙。三人配合默契,忙活了近一个小时,才终于稳住能量波动,化解危机。事后检查发现,反应堆内部已有  70%  的零件损坏,仅能重新设计制造。

空间折叠技术的突破则更为曲折。星槎要实现星际航行,必须掌握短距离空间跳跃能力,否则仅靠常规飞行毫无意义。团队参考《万象天工录》中  “缩地成寸”  阵法的原理,结合现代物理学的  “虫洞理论”,设计出一套  “空间折叠装置”——  通过改变局部空间曲率,在两点之间形成临时虫洞,实现瞬间移动。

但前  17  次测试全以失败告终。要么是空间曲率改变不足,无法形成虫洞;要么是虫洞稳定性太差,刚形成就崩溃,甚至有一次还在实验区域引发了空间湍流,将一艘小型星槎模型撕裂成碎片。第  18  次测试时,团队终于成功形成稳定虫洞,却发现星槎模型穿越虫洞后,偏离预定坐标  300  公里,落在了万象洞天的另一侧山谷。

“问题出在定位系统。”  苏杨拿着测试数据,彻夜未眠地分析,“上古阵法靠‘星象定位’,以特定星辰为坐标;现代科技用‘量子坐标’,依赖卫星导航。两者无法精准同步,导致空间折叠出现偏差。”  他提出一个全新方案:以自身对星辰气运的感知为  “锚点”,将北斗七星的气运波动转化为数字信号,与量子导航系统结合,建立  “气运  -  量子双坐标体系”。

为了校准坐标,苏杨连续七天在悬空殿顶部静坐,运转气运法则,记录北斗七星每小时的气运波动数据;柳芸团队则根据这些数据,编写了一套全新的坐标转换算法;量子计算机团队则优化硬件,提高数据处理速度。第  19  次测试时,星槎模型成功穿越虫洞,精准落在预定坐标,空间折叠技术终于突破。

防御系统的完善同样充满挑战。星槎需要同时抵御物理撞击、能量攻击与空间干扰,团队最初采用  “多层符文叠加”  方案,在星槎外壳上依次刻画  “金刚符”“御灵符”“空间稳定符”。但测试发现,不同符文的能量场相互干扰,防御效果反而不如单一符文  ——  受到模拟陨石撞击时,金刚符的防御能量会削弱御灵符的能量反弹效果;遭遇能量攻击时,御灵符又会干扰空间稳定符的抗干扰能力。

“不能简单叠加,要让符文形成‘共生体系’。”  苏杨在团队会议上提出新思路,“就像天地气运的流转,每种符文的能量场都要找到契合点,相互滋养而非排斥。”  他亲自示范,以  “气运流转路线”  为核心,将三种符文的能量节点串联起来,让金刚符的防御能量在消耗后,能被御灵符的反弹能量补充;御灵符的能量波动,则能为空间稳定符提供额外的稳定场。经过近百次调整,终于实现  “一层符文,三重防御”  的效果  ——  在最终测试中,星槎成功抵御了相当于  10  吨  TNT  当量的能量冲击,以及直径  5  米的模拟陨石撞击,外壳完好无损。

研发期间,苏杨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白天他在实验室与团队一同攻克技术难关,晚上则在悬空殿静坐,一边感悟气运法则,尝试将  “稳定”“流转”  等法则融入星槎设计,一边研究星图,分析  “希望之路”  沿途标注的暗红色危险区域,推测可能存在的宇宙风险。有一次,他在静坐时突发灵感,想到可以在星槎核心注入一缕  “守护气运”,让星槎如同拥有生命般,能自主规避部分危险,这个想法最终让星槎的安全系数提升了  40%。

在苏杨的带领下,团队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柳芸为了优化阵法,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最终在办公桌前晕倒,醒来后又立刻投入工作;周伯为了铸造出纯度达  99.99%  的星陨铁外壳,亲自守在熔炉旁,调控火候整整一周;甚至连赵小婉,都主动延长培育灵植的时间,确保材料供应不中断。无数次失败后,大家不仅没有气馁,反而更坚定了信念  ——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关乎人类文明存续的大事。

一年后,当第一缕晨光透过悬空殿的窗户,洒在研发基地的停机坪上时,一艘长  30  米、通体呈流线型的银蓝色造物静静矗立  ——“希望号初代”  星槎终于建成。它的外壳由星陨铁与灵晶混合铸造,闪烁着幽蓝色光泽,表面的防御符文在阳光下若隐若现;驾驶舱采用超高清透明灵晶,能提供全方位视野;尾部的三个推进器,是由聚灵阵与核聚变反应堆结合的能量核心,运转时散发着柔和的金白色光芒;最核心的是,苏杨在星槎中枢注入了一缕  “守护气运”,让它能自主感知危险,微调飞行轨迹。

“启动测试!”  苏杨一声令下,柳芸按下控制按钮。“希望号”  的推进器缓缓亮起,平稳升空至百米高度,围绕悬空殿盘旋一周后,又精准降落在停机坪上,整个过程没有产生任何能量泄露或异常波动。测试数据显示,它的常规飞行速度可达第四宇宙速度,能在  3  个月内抵达火星;空间折叠技术最大跳跃距离为  100  万公里,且误差不超过  1  公里;防御系统能抵御大部分星际风险。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研发团队成员们欢呼雀跃,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拥抱庆祝。这不仅是一艘星槎的诞生,更是人类(至少是听雨阁)自主星际探索的第一步,是对抗  “收割者”  的第一道希望之光。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就在  “希望号”  建成后的第三天,钱福通匆匆走进苏杨的办公室,脸上带着复杂的神色:“阁主,昆仑山的‘观星谷’派人来了。”

“观星谷?”  苏杨停下手中的星图研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曾在古籍中见过记载,这是一个传承超过五千年的古老流派,世代以观测星象、推演天机为业,早在汉朝就已避世,极少与外界接触,如今竟会主动联系听雨阁。

“他们的使者说,近期观测到‘天机紊乱’,北斗七星的气运轨迹出现异常偏移,与谷中世代守护的《星劫预言》高度契合。”  钱福通递过一封古朴的竹简,“他们还说,察觉到我们在研究星象与星际航行,认为我们可能掌握了应对‘星劫’的关键信息,希望能与您面谈,共享情报。”

苏杨拿起竹简,指尖抚过上面古老的篆字,心中瞬间明了  ——  观星谷的《星劫预言》,很可能与  “收割者”  的  “文明清理周期”  有关;他们观测到的星象异常,或许就是  “收割者”  即将到来的征兆。这不仅是验证星图真实性的机会,更可能是获取  “希望之路”  关键信息的突破口。

“立刻安排会面。”  苏杨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的  “希望号”,“地点就设在悬空殿议事厅,做好安保,确保使者安全。另外,通知柳芸、苏明月他们,准备好星图相关资料,我们或许能从观星谷的预言中,找到对抗‘收割者’的新线索。”

阳光洒在  “希望号”  的外壳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苏杨知道,“希望号初代”  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而观星谷的出现,或许就是推动他们迈出下一步的关键  ——  无论预言指向何种未来,他都要抓住这一线生机,为人类文明在星海之中,开辟出一条真正的  “希望之路”。


  (https://www.24kkxs.cc/book/4250/4250049/430154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