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面丝
相谈尽欢间,时间很快便到了午膳时分,当张知节被引至餐桌前,看着满桌琳琅满目的菜色时,心头突然冒起几分悔意,当吃到第一口菜时,三分的后悔变成了六分。
他应该把张书也带上的,这世家厨子的手艺果真非同凡响,每道菜拿出去都可以当酒楼的招牌菜了。
饭后,张知节毫不吝啬的对厨子手艺的赞叹,“等我们到了洛都,您可一定要留我们在您府上吃饭才行啊。”
他特别强调了“我们”两个字。
双喜站在一旁,被张知节的厚脸皮程度无语到了。
我们?这肯定包括了张小娘子吧?
卢正庭倒不介意,从容地应下了这要求,接下来的话题自然而然的到了面丝身上。
餐桌上,厨娘一共用面丝做了三道菜,肉炒面丝,酸辣面丝汤以及一道香滑面丝鸡。
也不知道是为了给张知节面子,还是真的合了卢正庭口味,这三道菜是桌上剩量最少的。
“书姐儿琢磨出来的这面丝,味道确实不错。”
卢正庭端起茶盏,指尖摩挲着杯沿,语气里带着几分认可。
张知节顺势接话:“大人若是喜欢,我家里还有不少,过两天便给您送些过来。”
“不必了。”卢正庭轻轻摇头,“我过几日便要启程回洛都,即便日夜兼程,怕是也要一个来月才能到。这面丝给我太多,路上也不好存放,怕是要浪费了。”
“这就不用操心了,这面丝不仅原料便宜,若是储存得当,最长能放到六个月,哪怕您带回洛都,慢慢吃也坏不了。”
卢正庭举盏的手微微一顿,抬头望向张知节,就见他也恰好抬眸望过来。
四目相对间,两人同时将手里的茶盏搁回案上,盏底与桌面相触,发出两声轻响,接下来谁都没有率先开口。
“大人,您觉得这面丝若是拿去售卖,可会有人愿意买账?”
张知节知道比耐心自己一定比不过卢正庭,便主动打破了沉默。
卢正庭抬眼打量他片刻,沉稳答道:“若定价合适,自然不缺人买。”
谁料张知节听后不见喜色,反而惋惜一叹:“可惜啊,这面丝制作工艺虽不算繁杂,却也颇费人力,凭我与书姐儿二人,实在做不出多少成品。”
说罢,他抬头望向卢正庭,眼中期待明晃晃不加掩饰。
卢正庭也顺着他话里的意思,“你们可以寻人合作,就像之前你们找李家合作绢花一样。”
谁料张知节摇头,蹙眉道:“那不叫合作,不过是强权下的一锤子买卖。”
随即,他目光再次殷切地看向对方,谁知卢正庭不接话了,只慢条斯理地重新端起茶盏,轻呷了一口。
“大人,您对这面丝生意感不感兴趣啊?”他似乎有些着急了,身子往卢正庭方向探了探,“这原料现在一斤不足一文,便宜的很。”
卢正庭闻言挑眉,眼底掠过一丝了然的笑意,“你倒是信我。”
当下粗粮价贱至此的可不多见,他立刻明白了张知节所说的原料究竟是何物。
张知节坦然一笑,“我自然是信大人您的,主要也是这东西真做出来了,原料为何到底也瞒不住人,只是里面的工艺还能遮掩些许罢了。”
他没顺着“信任”的话头攀关系,反倒说透了实情,倒显得格外实在。
卢正庭指尖点着查案,思索片刻后,也没和张知节绕弯子,“一斤白薯可以出多少面丝?”
张知节丝毫不意外卢正庭能猜出面丝的原料,老实答:“各地白薯的含粉量不同,一斤白薯大致可出二两至三两面丝,刚才我带来的八团面丝正好一斤。”
卢正庭立即在心里默算了起来,上月正是白薯大量起收的时候,现在市面上白薯泛滥,普遍一斤不足一文。
那他暂且按照一文钱算,五斤五文钱的白薯可以做出刚才的八团面丝,一团面丝便足够做成一道菜品甚至主食。
如果面丝真按照张知节所说的,最久可以保存六个月,那在军需方面怕也不容小觑。
可最吸引他的不仅仅是面丝能带给他的利润有多高,也不是为家族带来多少声望,而是···
他再次抬眸,直截了当的问,“你要想怎么合作?”
“我们出方子,您只要每季度给我们分点利润便好。”
他说得格外保守,连“分多少”都没提,毕竟对面是卢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李家的天工坊在它面前都不够看的。
一旦和卢家合作,那就不是小打小闹的规模,采买、雇工、销售全要靠对方的势力与门路,他们只出了一张方子,其他事全不用沾手,实在不好多提要求。
甚至卢正庭若提出买断,价钱合适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是不能同意。
说白了,一切都要看卢正庭的“良心”了。
事实证明,卢正庭的良心是大大的有。
“若面丝真是按照你刚才所说的产量,我可以答应你,经卢家销售出去的利润,可以分你两成。”
卢正庭见张知节垂眸沉思,接着道,“这生意我没法单独做,势必要靠家族的力量,按卢家族规,族中生意利润需充公四成,但里面也有其他花销,我不说你应该也知道,所以最后分到我手里的应该不足四成,所以···”
“大人不必多言。”张知节忽地温声打断,含笑举起了手中茶盏,目光清亮,“祝我们合作愉快。”
他和张书的心里底价是一成,卢正庭已经大方到出人意料了。
卢正庭神情一松,和他隔空碰杯,张知节嘴里的茶水还没咽下去,卢正庭就催着他写契书。
待契书写完,张知节又画出了一份白薯面丝图文并茂的制作指南,卢正庭派人去街上买的五斤白薯也到了。
张知节怀里揣着热乎的契书,当着卢正庭的面,指点卢家厨子如何一步步自薯块中提炼淀粉、漏丝成形。
待面丝基础成型,已经是太阳西垂,天空一片温暖的橘红。
今日所做的成品仍是软塌塌的湿面条,需再晾晒三两日,方能成为最终的成品。
其中一半面丝成团盘在竹席上,一半面丝则挂在竹条上。
张知节解释,“成团的面丝便于普通人家定量烹煮,一团正好够一人一餐。散挂的条状面丝干得更快,适宜大宗采买。”
见卢正庭负手立于院中,凝神注视着竹席上正在晾晒的晶莹灰色粉团,张知节不由打趣:“卢大人行事,一向都如此雷厉风行么?”
却见对方并未回头,只沉静应道:“并非我心急,而是寒冬将至,百姓们等不起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992/430429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