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习射课
饭后,张知节与张书各自写了一封回信。
张知节在信中除了闲话家常,主要谈及了两件要事:
其一便是茶叶之事。
他嘱咐族老们务必将重心放在提升自家茶叶品质上,踏实经营,切莫因外界纷扰而行差踏错,或与他人起无谓的纠纷。
其二则是对族学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设立奖学金制度。
建议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对成绩名列前茅的学子给予一些实用的物资奖励。
这并不是鼓励孩子争强好胜,而是希望他们能更用心于学业,体会父母供养,夫子教学的辛苦。
二是实行劝退制度。
此时必有不少家长是抱着占便宜的心态送孩子入学,但读书不怕进度慢,只怕态度不端正。
若有学生故意扰乱课堂、影响他人,或心思全然不在书本上,族学应坚决予以劝退,以免贻害整个学风。
张知节言辞犀利,丝毫不怕得罪人。
因为一切顺利的话,等他再次回到三源村时,可不仅仅是一个秀才了。
张书的信是写给静姐儿的。
信中,她主要是分享了在府城遇到的新鲜事。
正巧,张知节在府学的一位同窗是邻县的孙秀才,过几日要返乡为家中长辈祝寿,可以托他顺路将信带回去。
既然是托熟人送信,自然以轻便为主,因此这次只托带信件,并未附寄任何物品。
将两人的信封用浆糊密封好,张知节午憩了两刻钟后,便换了一身利落的墨绿色窄袖袍出门了。
当张知节将信交给孙秀才时,又额外递过去一本书。
“这是《提鉴易明录》?!”
孙秀才看清书册封面后,顿时眼前一亮,赶忙四下张望,随即迅速将书连同张知节的信件一并塞入怀中。
他压低声音,几乎如做贼般问道:“这书可不好找,你从哪里得来的?”
张知节笑了笑,只道:“机缘巧合得到的。”
见孙秀才一副欣喜若狂的模样,他又连忙补充:“这只是借给你的,看完之后可要记得还我。”
托孙秀才顺路送信,虽是出于同窗情谊对方不会推辞,但张知节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
这本书是张知节院试之前卢正庭送来的科举用书之一,前些日子偶然听孙秀才提起正在四处寻找此书,甚至跑遍了府城的书铺都一无所获。
于是,他便趁此机会做了个顺水人情。
听到张知节说只是借阅,孙秀也丝毫没有不满。
他深知这本书的难得,更不是不知变通之人,原书固然要还,但他完全可以自己誊抄一部。
这类事在学子之间并不少见,互相抄录文集诗册以供自身学习,并不对外售卖。
孙秀才于是连连点头:“我明白,这几日我一定抓紧抄录,后日归还。”
得到了心心念念的书,孙秀才一时有心痒难耐,与张知节再次确认送信的地点后,他便迫不及待的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想要好好研读一番。
张知节不经意地和教室内的顾秀对上了视线,两人便一同走到门外的廊下。
顾秀笑着打量了一眼张知节身上的装束,问道:“今日是甲班的习射课?”
“是啊,”张知节神色自若地任他打量,“你在乙一班还习惯吗?”
顾秀与张知节在府学中并不在同一班级。
文阳府依旧实行分班制,依照入学成绩及旬考表现,划分为甲(三班)、乙(三班)、丙(八班)、丁(八班)四个等级,共二十二个班。
甲班是权贵班,也是秀才的精英班,每班至多十五人。
乙班为普通秀才班,丙班是童生班,丁班是学童白身班。
张知节以案首身份直接进入甲一班,入学后的首次旬考仍稳居甲一班中上游。
而顾秀入学被分至乙二班,经过第一次旬考,顺利升入了乙一班。
府学与县学课程最显著的不同,是除室内文课外,每月还有两次户外骑射课。
不过实际上真正开展的,只有习射这一项。
一来马匹耗费甚高,二来书院场地有限,难以跑马,至多每年让学子们有机会上马两次,由懂些武事的仆从牵马慢行几圈。
若真想习骑术,还得自行到城中的骑苑付费学习。
顾秀轻笑一声,道:“我们可是同届入的府学,你这话说得倒像是我学长。”
“我这不是关心你吗?”张知节说道。
主要是顾秀先前在明道书院时颇受排挤,又在前几日换了班,他担心对方在新环境中难以适应,但看顾秀神色如常,应当已顺利融入了。
“那便多谢长愉兄关心了。”顾秀语气轻松,眼中带着笑意,“我与几位新同窗相处得不错,今晚还约了一同饮酒,这下你可放心了?”
“你这话说的,倒像是我多管闲事了?”张知节故意蹙眉道。
“哪敢哪敢。”
两人互相打趣了几句,见下午开课的时辰快到了,便又各自分开了。
张知节径直去了书院后院的射圃。
原本懒洋洋靠在墙边、聚在一处的几位学子见他走来,顿时眼前一亮。
他才走近,一位身着灰蓝劲装、生着一对猫眼的少年便迎了上来,目光在他衣襟袖口处流连片刻,“知节,这身衣裳是在哪家做的?”
旁边的圆脸青年笑着插话:“我看这云纹的织法,倒像是云锦轩今年新上的料子。”
另一高瘦男子却抱臂摇头:“我怎么觉得像是瑞丰绸庄的新品?”
张知节等他们七嘴八舌说完,才笑答:“料子的确是在云锦轩买的,托绣春苑的绣娘做了这一身。”
“看吧!我就说我没瞧错!”
高瘦男子仍有些疑惑:“我家也是绣春苑的常客,怎的从来做不出这般挺括精神的样式?”
张知节心中一阵得意。
这自然是因为他和张书对现今一些衣袍的常规款式做了改良,微调了肩线与腰身的尺寸,上身效果才如此出众。
最要紧的是,这衣服也要看是谁穿啊。
当然,此时自然不能如此说,他谦和一笑,“只是请绣娘稍改了几处细节罢了。”
众人又围着他这一身打扮讨论了一番。
谁能想到,张知节能这么快就在这群素来眼高于顶的公子哥里站稳脚跟,他的时尚品味,竟意外地功不可没。
他们正说得兴起,冷不防从厅堂角落传来一声清晰的嗤笑:
“笑死人了,山鸡就算披再华丽的羽毛,也终究是山鸡,永远变不成凤凰。田必先,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992/430428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