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弟弟当爹卷科举,姐姐武力镇朝野 > 第306章 回乡状元不容易

第306章 回乡状元不容易


恩荣宴后,张知节便忙得脚不沾地。

他先要代表全体新科进士,撰写并呈递《谢恩表》向皇帝表达知遇之恩。

紧接着,他又得与一众进士参加朝考。

对一甲三人而言,朝考不过走个过场,他们的官职已定,成绩无关紧要。

可对二、三甲进士来说,这场考试却至关重要。

成绩一等,可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二等则分派至中央各部任职;若只列三等,便只能外放地方,担任知县等职。

所以张知节也不敢表现地轻慢,以免影响其他同年心态。

朝考一结束,张知节立刻向上递了假条,请求回乡探亲。

请教过上一届的状元前辈后,他才发现,这“状元回乡”这件事远比他和张书想象中更加复杂。

朝廷虽然会报销路费,并配给仪仗与数位护卫官兵,可举牌人、轿夫、旗手、伞夫等一应杂役,都得他自掏腰包雇佣。

若宿在官驿,自然是可以凭借“勘合”免费,可哪能日日都刚好抵达驿站?

所以护卫官兵沿途在民间的食宿费用,都需他一力承担。

如此一算,张知节不禁心疼起来。

这简直是花自己的银子,替皇上宣扬圣恩。

他不禁私下和张书抱怨:皇帝真不愧是当世最大的资本家。

两人对此一番合计后,最终决定由原来的陆路改走水路返乡。

这样不仅路上开销能省去不少,时日也可缩短。

更不必每经一地便大张旗鼓、招摇过市,只需在指定的几处码头稍作停靠便可。

于是张知节又马不停蹄地去申请了官船。

期间高青巧笑一直在各个牙行跑,最终还是没有寻到合适的房源。

原来小院的房东表示在他们归乡期间,这院落依旧可以给他们存放行李,不收租金。

因为张知节的关系,他这个小院现在可谓是整个洛都外城最炙手可热的房源之一了,房租报价翻了数倍,他如此做也算是投桃报李。

但张知节还是拒绝了,表示离洛之前会将所有行李全都搬离,这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一间空院落存放了新科状元的行李,这相当于邀请那些梁上君子上门做客。

于是思量再三,他们只能再次厚着脸皮,麻烦洛都唯一的熟人了。

待张知节雇好轿夫、杂役一应人手,假条也正好批了下来。

“好好好,总算是有一个好消息了。”

张知节看着批文上的“一百五十日”假期,笑眯了眼。

五月初,启程前诸般杂事终于一一落定。

将两匹马与部分家当托付给卢正庭后,张知节与张书便登上了南归的官船。

官船航线有严格规定,何处可泊、何处过而不驻,都不是张知节能左右的。

每至一处码头停靠前,他需遣人先行赶往下一处目的地通报,以便地方官员及时安排迎接仪仗。

待地方准备就绪,张知节就得穿上官服下船,乘上专为状元特批的八抬大轿,在城中主要街道鸣锣开道、巡游一周,随后前往当地官学给举人秀才讲学,晚上更有接连不断的酒宴应酬。

尽管停靠之处多为府城乃至省城,不论知府还是巡抚,官阶皆在他这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之上,但张知节不仅是代天子宣示恩威的新科状元,更是名副其实的天子近臣。

故而地方官员无不慎重以待,丝毫不敢怠慢。

当然,张知节对他们也是始终以礼相待,彼此客客气气,共演一出官场同僚和睦融洽的戏码。

于是这么一番唱作下来,每停一地,几乎总要耽搁两三日。

原本一路顺风顺水,理当比他进洛赶考时快上许多,可将近两个月过去了,他们距离江安郡,竟还有四日水程。

这日,张知节刚与杨温郡巡抚在码头依依话别,两人执手相看,面上尽是惺惺相惜之色。

待张知节终于踏过甲板回到舱中,脸上还挂着几分适时的遗憾。

一见舱内只有张书一人,他顿时反身合上舱门,整个人像散了架似的,肩膀一垮,瘫坐在桌前,下巴抵着小臂,脑袋一上一下的低声抱怨。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给我那么多假了,这根本不是放假,是奉旨出差啊。”

最开始被百姓们夹道欢迎,被官学里的书生们用充满羡慕和敬佩的眼神看着的时候,张知节还颇有些飘飘然,可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多了,难免就有些乏味,更别提那些接连不断的应酬了。

张书听着张知节的抱怨,手里动作不停,漫不经心应了句,“哦,是吗?”

“他们还一个个想方设法的给我找麻烦。”

他说的“麻烦”,是席间不绝的奉承与试探。

总有人不动声色地往他身边塞人塞礼,他每次都得笑着周旋,既不能收,又不能把场面闹僵。

“那确实麻烦。”张书的回答依旧轻飘飘的。

“你都不知道他们多离谱,居然···”

“真是不像话。”

“还有那次···”

“嗯哼。”

“你在听我说吗?”

“他们怎么能这样呢?”

“······”

张知节的目光落在张书手边那堆花花绿绿,看着就价值不菲的衣裙上,幽幽道:“这次又买了多少?”

这趟回乡行程,对张知节是公务出差,对张书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快乐之旅。

官船上的设施比先前搭乘的民船好上不少,两人在船上的活动空间也宽敞许多,起居更为舒适。

每逢船只靠岸,张知节外出应酬,张书便带着巧笑穿梭于各地的大街小巷,一路购物闲逛,体验风土人情,品尝特色小吃,不亦乐乎。

张书手上动作一顿,随即面不改色地将身前的衣物稍稍拢了拢,转而从一旁取出一个包袱,笑着递过去:“瞧,这是我特地为你选的。”

张知节瞥了一眼她身前那叠衣物的厚度,又掂了掂手里的包袱,估摸着分量应该相差无几,神色不由一松,嘴角也无意识地扬了起来:“怎么给我买了这么多?”

他解开包袱,见是几套男子成衣,触手丝滑柔顺,一摸便知不是赠品。

他当即起身,走到镜前将衣袍一件件提起细看,在身前比划起来。

“杨温最出名的便是杨锦和刺绣,你现在当官了,行头自然也要换一换了。”

张书一边迅速整理自己的东西,一边道,“你先试试合不合身,若不合身,只能在江安郡找绣娘改了。”

张知节立马到隔壁舱房试衣。

见他离去,张书迅速将身前的衣裙,连同衣裙底下那个木盒一并收进衣箱。

行走间,盒中传出细轻微的金石玉器相击之声。

待将东西妥帖放好,张书顿露庆幸之色。

还好没被发现。

这也不怪她,谁让杨温郡除了锦缎,其金玉匠人的手艺更是天下闻名。

张书一个没留神,便又买超了。

一刻钟后,张知节拿着件轻薄小衫,神情微妙的回来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992/430427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