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离开前
这一纸诏书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原本因张知节还乡后深居简出而逐渐平静的“状元”名声,再次传遍四里八乡。
北亭县境内,再度多了不少陌生面孔。
早先便有不少文人学子,心中存着几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念想来到北亭县,希望能偶遇那位三元及第的状元郎。
而现在更多的则是四方游商,他们嗅得商机,纷纷赶来走街支摊,做起了生意。
县城市集因此热闹不少,税银也跟着水涨船高。
程县令捧着新呈上的税赋账册,眼角笑纹又深了几分。
心中暗忖,来年考评一个“优”字,绝对是板上钉钉的了。
县城尚且如此,三元村更不必说。
村中忽然添了许多生人,逢人问起都自称是某家远道而来的“亲戚”,特来走动探望。
这日,罗大娘坐在自家门前的石墩上,手里灵巧地编着草筐,眉眼带笑地听着多年未联系的娘家侄女连声恭维。
“三姑,您看什么时候得空,带咱们见见状元公呗?”那侄女话锋一转,摸着身旁一个男童的脑袋,谄媚道,“您家大峰侄儿机灵着呢,今年才七岁,认识不少字···”
正说着,一阵嬉闹声由远及近。
只见张知节裤腿挽到膝上,小腿沾着泥点,头戴宽檐草帽,领着张书和一群孩童从门前土路走过。
罗大娘目光掠过那张被日头晒得微红的俊脸,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画面是被她藏在枕头底下二两银子。
随即面不改色又故作亲昵轻声道:“我都说了,二郎这几天可忙了,没工夫见生人呢。”
“哎呀,三姑,咱们算什么生人啊,大峰可是您嫡亲的侄孙啊,您···”
这样的对话,在如今的三元村早已司空见惯。
起初真有几位乡亲自恃情面,带着亲戚登门,全被高青不卑不亢地挡在了门外。
这下村民们也都知道了张知节的态度,秉承着无声的默契,各自寻了由头婉拒那些请托。
得罪亲戚不算什么,真惹了张知节的厌,那才是因小失大。
因此,张知节在乡间的日子过得颇为清静。
除了必要的往来应酬,他大多数的时候都留在三源村内,或读书闲坐,或上山下河,悠然自得很。
日子如流水般静静淌过,转眼就到了离别之时。
八月十五,中秋月圆。
中午的时候,张书他们特地和张大牛一家吃了一顿团圆饭。
饭后,张书请了朱海棠和静姐儿去了隔壁,张知节则留在厅中,将一张契书交给张大牛。
“大哥,这是与丁家签定的契书,他们已付了一半定金,下个月十五便会来运第一批面丝。”
张大牛接过契书,待看清上面“一万斤”、“每斤二十六文”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得是多少钱啊?
张大牛又一个激灵,紧张道:“二郎,咱们现在只有五千多斤粉丝,这不够数啊。”
“大哥放心,丁家要九月才来提货,这些时日足够我们备齐余量了。”
“是了是了!”张大牛连连点头,紧紧攥着契书,表情仍有些紧张和迷茫。
张知节并没有出言安抚,这才是刚开始,他总要成长起来的。
接着他又交代了些田地上的事情,怕张大牛一人记不住,便将铁头唤了进来。
已经十四岁的铁头,身形已经像是个成年的大小伙了,看着愈发沉稳可靠,今年他参加过一次县试,只差几名遗憾落榜。
张知节交给他一本手札,里面详述了三百亩地的规划和面丝未来的五年计划。
铁头虽有些无措,但还是认真的听着。
另一边,张书将朱海棠和静姐儿请到了自己的房间。
她指着地上的敞开的大木箱子道:“大伯娘,这些都是我穿不下的旧衣鞋履,若您不嫌弃还请收下。”
说是旧衣,实际上每件上身不超过五次,叠放得整整齐齐的衣料看着依旧色泽如新。
张书的衣裳多是舒适为主的绢棉料子,虽样式有些特别,但质地并不显得过分华贵,静姐儿穿着也不会突兀。
朱海棠看着这满满一大箱子衣物,连连摆手拒绝。
“书姐儿,这太多了,我不能收啊,你们已经送了我们不少东西了,这些都是好料子,你还是留着自己穿吧。”
在他们回乡之初,张知节就去隔壁送了好多礼物。
张大牛一家五口现在身上穿着的,就是用他送的料子新做的。
静姐儿原本兴奋的表情因为自家娘亲的话而略微黯淡,但还是乖巧地站在一边不反驳。
张书随手拿起最上面一件湖蓝裙装,往自己身上是这么一比划,“大伯娘,您看,这些衣服对我来说真的小了,真穿不上了。”
她转身凑到静姐儿身旁,将手里的衣服往她身上一放,笑道:“刚刚好呢。”
朱海棠见两姐妹站在一起,这才惊觉张书的身高变化。
张书虽然说是姐姐,但是两人只差几个月,从前她一直是比静姐儿矮的,随张知节离村时好像和静姐儿差不多高。
没想到,现在的她竟然比静姐儿整整高出了一个头了。
张书又拿起一双鞋放在脚边,“您看,真穿不上,您要是不收,那这些东西我也不会带去洛都,只能放在老宅里等着虫蛀了。”
一听这话,朱海棠顿时心疼了,这好好的衣服若真是被虫咬了,那才真是浪费了,她犹豫片刻,终于道谢收下。
见朱海棠松口,张书便让高青将这箱东西搬到了隔壁。
朱海棠跟着离开,静姐儿却被留下了。
张书让静姐儿坐下,转身搬来一个小木箱放到桌上打开,温声道:“这些都是我收集的一些游记,你不是说羡慕我可以到处走吗?现在你还小不能远行,但这些书可以带你看看外面的世界。”
静姐儿一下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满满一箱子的书,鼻子一酸,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我,我只是随口说的,书姐儿,你竟然还记着···还给我那么多书···”
她哽咽着,想到张书马上便要启程,下次见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便再也抑制不住,扑进张书怀中痛哭失声,“书姐儿,我舍不得你走···”
张书身体一僵,虽然料到静姐儿会感动,但没想到她的反应这么强烈。
她轻轻拍着静姐儿的背,任由她的眼泪打湿自己的衣服,耐心安慰了很久,才让静姐儿慢慢平静下来。
等静姐儿止住哭泣,张书拿出她的手帕帮她擦干眼泪,然后把一本《段船旅谭》轻轻放在她手里。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主要讲一位姓段的官员,从洛都乘船至江安一路上的见闻···”
张书轻声讲述着,静姐儿渐渐忘记了离别的伤感,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一刻钟后,高青过来敲门,低声禀报:“小姐,门外来了不少孩子,说是想见您。”
张书微怔,随即让高青请他们进来。
铁锤走在最前面,见到张书时,他下意识地瞥了眼身后跟着的十来个小伙伴,脸上掠过一丝心虚。
是他无意间说漏了书姐儿明日就要离开的消息,所以这些孩子们才纷纷赶来送别。
出乎意料的,平日里最腼腆的丁香竟是第一个开口的。
她眼眶微红,“书姐儿,你明天真的要走了吗?”
见张书点头,她吸了吸鼻子,上前一步,将一直紧握在手中的东西轻轻放在张书掌心。
“这是我从以前河边捡的石头,可好看了···送给你,你千万、千万不要忘了我啊。”
最后一个字落下,珍珠般的泪珠恰好滴在那枚乳白的鹅卵石上。
孩子们纷纷围了上来。
“书姐儿,这是我家去年过年杀鸡留下的鸡毛,可漂亮了,给你!”
“这是我爹给我做的弹弓···”
“这是···”
张书望着眼前这群热情的孩子,看着他们将最心爱的东西一件件递到自己面前,心头不由得一软。
早在丁香开口时,高青就已回屋取来一个空木盒,不一会儿,木盒便被这些稚嫩而真挚的心意填满了。
张书注视着满盒的礼物,轻轻叹了口气。
比起这些孩子们的纯真,有时候她和他们相处的时候其实并不真诚。
“谢谢你们,”她柔声说道,“这些礼物,我会好好保存的。”
“呜呜呜——书姐儿,我舍不得你——”
静姐儿被眼前的一幕又勾起离别的情绪,紧紧攥着张书的袖子不肯放手。
她一哭,仿佛是某种信号,满院的小孩都放声大哭了起来,一顷刻间,小院化作了一片泪水的汪洋。
听到动静的张知节赶过来一看,就见自家姐姐站在一群仰头痛哭的娃娃中间,神情复杂。
虽然这场面看着很是纯真和感人,但是张知节就是忍不住想笑。
在张书视线扫过来的刹那,他迅速敛起笑意,若无其事地对同来的张大牛和朱海棠道:“我们走吧,这个时刻,该留给他们这些孩子。”
快走,快走。
再不走,他真要笑出声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992/4220600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