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罢战
更何况,赵敏此行目的地乃是北帝城,极有可能直面顾天白。
以她身边这两位护法的本事,在那位面前,怕是连垫桌角的资格都不够。
“小姐,我们陪您去。”仆从阿大、阿二、阿三齐齐上前一步,语气坚定。
“也好,就由你们三人随我走这一遭。”赵敏并未推辞,淡然一笑,继而转向其余人道:
“鹿师傅、鹤师傅,还有苦大师,你们先回王府吧。如今汝阳王府只剩我兄长一人主持大局,正需得力之人辅佐。此外,还请代我传一句话。”
“眼下大元局势未明,切勿轻举妄动,更不可贸然站队,凡事务必三思而后行。汝阳王府的兴衰存亡,全系于他一身。”
就在蒙元一方,赵敏决意亲赴乾境,哪怕以命换命,也要救回汝阳王之际。
大明境内,嵩山之巅,少林寺!
此时,少室山上空的苍穹骤然撕裂!
顾天白所用兵器,一戈一刃,早已天下皆知。
赤戈横扫千军,长刀镇压万古。
这一点,武林中人无人不晓。
然而此刻,顾天白并未动用兵刃。
那柄曾震慑移花宫上空、令群雄胆寒的红颜之刀,尚未踏入大明境内,已然威震四方,可此时却不见踪影。
自天而降的,是一道遮天蔽日的巨大掌印!
少林三渡!
那是大明少林上一代的隐世高僧。
当今武林,识得他们者寥寥无几。
毕竟,三人已在后山闭关修习枯禅,将近三十载未曾现世。
但——阳顶天!
此人确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敬!
明教教主,昔年威震江湖的一代霸主。
大明江湖,历来繁盛,英才辈出。
不知涌现了多少惊才绝艳的绝世高手,名动一时。
纵观整个大明武林百年风云,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
甲子之前的近百年间,
整个武林都被一人光辉笼罩。
武当张三丰!
孤身仗剑,独战魔劫六十年!
可以说,那一百年,就是张三丰一个人的江湖。
北方蒙元,纵有铁木真如苍狼怒啸,庞斑魔威盖世,却始终无法踏足大明半步。
只因中原大地上,横着一把真武剑。
那个年代,邪道中人只要远远望见一道邋遢道袍,便已吓得汗毛倒竖,冷颤连连。
这也是为何武当派立派不过百年,竟能与千年古刹少林并驾齐驱的根本原因。
须知,天下道门素分两脉:全真与正一。
虽无兵戈相向,彼此之间却多有隔阂。
而武当呢?既融全真之法,又纳正一之术,论根源却又不属任何一派。
这般“两不靠”的姿态,若在寻常门派,极易招致两方联手打压。
可武当偏偏就这样走了出来,甚至蛮横崛起,成为道门另一座祖庭级圣地。
而这所有一切的根源,皆因一人——张三丰。
再回看大明武林。
甲子之后,张三丰封山归隐。
江湖上的高手,开始如春笋破土般接连涌现。
或许因张三丰耗尽了正道气运,
最初几年,尚有铁中棠、沈浪等正道巨擘勉力支撑。
待他们退隐之后,
魔道势力仿佛彻底苏醒,天才妖孽层出不穷。
昆仑魔教仇小楼,一式“神刀斩”,斩得江湖鸦雀无声;
号称“西方之玉,永镇天地”的西方魔教玉罗刹;
最近年间的,便是二十年前横空出世的“不败顽童”古三通。
这其中,明教阳顶天亦是翘楚之一。
当年他执掌明教之时,教中声势几乎凌驾整个武林之上。
更关键的是,明教并非单纯的武林门派,其五行旗组织严密,战力强悍,已近乎正规军队。
试想,一个团结强大、又拥有英明天骄教主的明教,该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不仅江湖各派惶恐不安,就连大明朝廷也是如芒在背,寝食难安。
“没想到,这几人竟是与阳顶天同时时代的存在。”
“大九天手,那可是阳顶天的独门绝技,施展起来,威势之强,几乎可与明教镇教神功乾坤大挪移相提并论。”
“了不起的少林寺,底蕴果然深不可测!”
围观众人纷纷惊叹不已。
江湖中一直传言少林可畏,却始终无人真正知晓其可怕之处究竟何在。
毕竟千年以来,极少有人能闯入少林腹地。
而此刻,少林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掀开一角。
仅是后山随意走出的三位老和尚,竟已拥有如此惊世修为。
当年虽败于阳顶天之手,但单凭他们随阵布防,便能困住邀月与东方不败,足见其实力之恐怖。然而此时,身为众人焦点的三渡,却全然无暇顾及外界议论。
为首的渡厄,面色已然青紫一片。
仅存的一只眼睛,瞪得如同铜铃般巨大。
一切皆因天空中那缓缓压下的巨掌所致。
阳顶天的大九天手,他们曾亲身领教。
那种如雷霆万钧、狂风骤雨般的攻势,即便时隔多年,依旧令人心悸难安。
可眼前这一掌?
若说阳顶天的掌法是自九天劈落的霹雳利爪,
那么此刻降临的,则是那无边无际的苍穹本身。
这已非寻常掌法。
不过是顾天白信手一击。
但无论是渡厄,还是身旁两位师弟,心中此刻只有一个念头——无法抗衡。
那是一种蝼蚁仰望浩瀚天宇时,油然而生的渺小与绝望。
“轰!”
原本环环相扣、循环不息的金刚伏魔圈,刹那间化作飞灰。
一团炽烈燃烧的火球,与一轮寒光凛冽的银月,同时冲天而起。
转瞬之间,已至顾天白身侧。
随即幻化为一红一白,两位绝色女子。
二人现身刹那,四周所有人皆陷入死寂。
数息之后,少林阵营之中才有人猛然惊觉,失声怒吼:
“不好!魔头脱困了!三位师叔危矣,他们撑不住了!”
话音未落,又有两道声音几乎同时响起。
其一极为细微,来自邀月二人脱困之处:“哥,师姐,还有我呢,你们把我忘了。”
另一道则自少林之外传来,声音清越中带着焦急:
“慈航静斋秦梦瑶,拜见少林前辈,拜见大乾之主。”
“诸位皆为正道栋梁,切勿自相残损,恳请听梦瑶一言,暂且罢战!”
“是慈航静斋的人,她们也到了!”有人惊呼。
少林众僧闻得秦梦瑶之声,皆是一怔。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938/4306415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