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锦衣卫办案(六)
讲学内容,从《论语》中的仁政思想,到《史记》中的治国典故,他总能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道理讲给太子听。太子不仅学得认真,还常常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甚至会追问一些关于朝堂局势的问题,萧琰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谨慎地为太子解答。
这日,萧琰像往常一样在东宫为太子讲学,讲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时,太子突然皱起眉头,小声问道:“萧先生,若是朝中有人不忠于陛下,暗中做坏事,该怎么办呢?”
萧琰心中一怔,太子年纪尚小,却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想必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他斟酌着回答:“殿下,朝中虽有少数不臣之人,但陛下英明,还有许多像沈佥事那样正直的官员,会辅佐陛下铲除奸邪,维护朝堂清明。殿下只需用心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位明辨是非、体恤百姓的君主。”
太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刚想再说些什么,东宫的太监突然匆匆进来禀报:“殿下,萧先生,出事了!御花园的锦鲤池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萧琰和太子都惊呆了。御花园是皇宫禁地,竟然会出现尸体,这可不是小事。太子年纪小,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紧紧抓住了萧琰的衣袖。
萧琰定了定神,对太监说:“此事重大,你立刻去禀报陛下和锦衣卫,我先带着殿下回寝殿,确保殿下安全。” 他知道,御花园出现尸体,必然会引起朝堂震动,锦衣卫很快就会介入调查,自己作为太子的伴读,首要任务是保护太子的安全。
安顿好太子后,萧琰心中始终不安。御花园是皇宫核心区域,守卫森严,怎么会有人在此遇害?而且尸体出现在锦鲤池,凶手是故意为之,还是另有隐情?他隐隐觉得,这起案件恐怕不简单,或许还牵扯到宫廷内部的纷争。
果然,没过多久,沈炼就派人来通知萧琰,陛下下令让他协助锦衣卫调查此案。萧琰收拾了一下,立刻前往御花园。
御花园的锦鲤池周围已经围满了锦衣卫,沈炼正站在池边,眉头紧锁地查看现场。看到萧琰过来,沈炼连忙招手:“萧侍读,你来了。你看,尸体是今早被园丁发现的,漂浮在锦鲤池中央,已经派人打捞上来了。”
萧琰走到尸体旁,仔细观察。死者是一名年轻男子,穿着宫中太监的服饰,面色发青,嘴唇发紫,看起来像是中毒身亡。他的手中紧紧攥着一块破碎的玉佩,玉佩的材质和样式,看起来十分名贵,不像是普通太监能拥有的。
“死者身份确认了吗?” 萧琰问道。
沈炼点头:“已经确认了,他是东宫的太监小李子,负责照顾太子的起居,平时也会帮太子打理御花园里的几株盆栽。根据园丁所说,昨天傍晚还看到他在锦鲤池附近浇水,之后就没人再见过他,想必是昨晚遇害的。”
萧琰心中一惊:“小李子是东宫的人?那他会不会是因为知道了什么秘密,才被人灭口的?”
“有这个可能。” 沈炼说,“我们已经检查过他的住处,没有发现异常,但在他的枕头下,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子时,锦鲤池见’,没有署名。看来他是被人约到锦鲤池,然后遇害的。”
萧琰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纸条上的字迹娟秀,像是女子的笔迹。“会不会是宫中的宫女约他见面?或者是有人故意模仿女子的笔迹,引他出来?”
沈炼点头:“我们也在考虑这个可能性。宫中的宫女、太监众多,想要查清是谁约他,并不容易。而且御花园昨晚的守卫记录显示,没有外人进入,凶手很可能就在宫中。”
萧琰环顾四周,锦鲤池位于御花园的偏僻角落,周围有茂密的树木和假山,很容易隐藏。“凶手选择在这里行凶,就是看中了这里偏僻,不易被人发现。小李子手中的玉佩,说不定是凶手留下的,或者是他在挣扎时从凶手身上扯下来的。我们可以从这块玉佩入手,调查它的主人。”
沈炼赞同道:“我已经让人去调查玉佩的来源了。另外,我们还需要询问东宫的其他太监、宫女,了解小李子最近有没有异常举动,或者和什么人有过争执。”
接下来的几天,萧琰和沈炼分头行动。萧琰负责询问东宫的太监、宫女,沈炼则负责调查玉佩的来源和宫中人员的行踪。
通过询问,萧琰了解到,小李子性格开朗,在东宫的人缘很好,最近也没有和人发生过争执。但有宫女提到,最近几天,小李子总是神神秘秘的,经常独自外出,还会偷偷看一些书信,看完后就立刻烧掉。
“他看的书信是什么样子的?你有没有见过?” 萧琰连忙问道。
宫女回忆道:“我只见过一次,信纸是淡粉色的,上面还印着梅花图案,看起来很精致,不像是宫中普通的信纸。而且小李子看信的时候,脸上还会泛红,像是在谈恋爱。”
萧琰心中一动,淡粉色印着梅花图案的信纸,很可能是宫中嫔妃或公主使用的。难道小李子和宫中某位女性有私情,因为感情纠纷被灭口?还是说,他是因为知道了这位女性的某个秘密,才被杀人灭口?
与此同时,沈炼也查到了玉佩的来源。这块玉佩是去年陛下赏赐给淑妃的,淑妃十分喜爱,经常佩戴在身上。但最近几天,淑妃却对外宣称玉佩丢失了,还让人在宫中寻找过。
“淑妃?” 萧琰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惊讶,“淑妃是陛下的宠妃,怎么会和小李子有牵扯?而且她的玉佩,怎么会出现在小李子手中?”
沈炼皱起眉头:“这确实很可疑。淑妃身处后宫,小李子是东宫的太监,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过多的交集。或许,小李子知道了淑妃的某个秘密,淑妃为了掩盖秘密,才派人杀了他,还故意把玉佩留在他手中,嫁祸给别人?”
“有这个可能。” 萧琰说,“但我们没有证据,不能轻易怀疑淑妃。而且淑妃深受陛下宠爱,若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不仅查不出真相,还可能惹祸上身。”
沈炼点头:“你说得对。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找到淑妃和小李子有交集的证据,以及淑妃有杀人动机的证据。”
为了查清淑妃和小李子的关系,萧琰和沈炼决定从淑妃的宫中入手。他们通过锦衣卫在后宫的眼线,了解到淑妃最近的行踪十分诡异,经常在深夜派人出宫,而且还和她的弟弟,户部侍郎李嵩频繁联系。
“李嵩?” 萧琰想起,李嵩是淑妃的亲弟弟,在户部任职,之前周显案中,李嵩曾试图为周显说情,被陛下训斥过。“难道淑妃和李嵩在密谋什么?小李子发现了他们的密谋,才被灭口?”
沈炼说:“很有可能。我们可以先调查李嵩最近的行踪,看看他有没有和小李子有过接触,或者有没有在案发当晚出现在御花园附近。”
很快,调查结果就出来了。案发当晚,李嵩以探望淑妃为由,进入了皇宫,而且在深夜时分,有人看到他的随从在御花园附近徘徊。
“这就对了!” 沈炼兴奋地说,“李嵩很可能就是凶手,或者是他派随从杀了小李子。淑妃的玉佩,很可能是淑妃故意交给李嵩,让他留在小李子手中,混淆视听,让人以为是后宫争宠引发的命案,从而掩盖他们的密谋。”
萧琰却有些犹豫:“但我们还是没有直接证据。李嵩探望淑妃是合理的,他的随从在御花园附近徘徊,也可能只是偶然。我们需要找到更直接的证据,证明李嵩和小李子的死有关。”
就在这时,锦衣卫在小李子烧毁书信的地方,找到了一些未完全烧毁的纸渣。通过技术手段,他们还原了部分字迹,上面写着 “粮草”“边关”“勾结” 等字样。
“粮草?边关?” 萧琰和沈炼都惊呆了,“难道淑妃和李嵩在勾结边关将领,私运粮草?小李子发现了这个秘密,才被他们灭口?”
这个猜测让两人都感到十分震惊。若是真的,这就是通敌叛国的大罪,不仅淑妃和李嵩会被处死,还可能引发边关动荡,影响朝廷安危。
“我们必须尽快查清此事!” 沈炼严肃地说,“萧侍读,你继续在东宫和后宫调查,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关于他们私运粮草的证据。我立刻派人去边关调查,看看有没有将领和李嵩有勾结,以及有没有异常的粮草运输记录。”
萧琰点头:“好!我们一定要尽快查清真相,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接下来的日子,萧琰更加谨慎地在后宫调查。他通过东宫的太监,了解到淑妃最近经常赏赐一些贵重物品给宫中的某些太监,这些太监大多负责皇宫的物资运输。萧琰怀疑,淑妃是在收买这些太监,让他们协助李嵩私运粮草。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萧琰故意在这些太监面前提起 “粮草运输” 的话题。其中一个太监神色慌张,不小心说漏了嘴,提到 “最近每月都会有一批粮草,以‘宫用物资’的名义运出皇宫,交给李侍郎的人”。
萧琰心中一喜,终于找到了证据!他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沈炼。
此时,沈炼派去边关的人也传来了消息。边关有一位名叫张毅的将军,最近经常和李嵩有书信往来,而且每月都会收到一批不明来源的粮草。张毅将军还在暗中扩充兵力,似乎在密谋什么。
“证据确凿!” 沈炼愤怒地说,“淑妃和李嵩勾结张毅将军,私运粮草,扩充兵力,想要谋反!小李子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才被他们灭口。我们必须立刻将此事禀报陛下,阻止他们的谋反计划!”
萧琰也十分愤怒:“没想到淑妃身为陛下的宠妃,竟然会做出通敌叛国、谋反的事!我们现在就去禀报陛下!”
萧琰和沈炼带着证据,立刻进宫面圣。陛下得知淑妃、李嵩勾结边关将领,私运粮草,意图谋反的消息后,龙颜大怒,拍案而起:“淑妃这个贱人!朕如此宠爱她,她竟然敢背叛朕,意图谋反!李嵩、张毅也该死!传朕旨意,立刻将淑妃打入冷宫,捉拿李嵩,派锦衣卫去边关捉拿张毅,抄没他们的家产,彻查所有参与谋反的人!”
“遵旨!” 萧琰和沈炼恭敬地应道。
旨意很快传遍了皇宫和朝堂。锦衣卫迅速行动,将淑妃打入冷宫,捉拿了李嵩。同时,沈炼亲自带领一队锦衣卫,前往边关捉拿张毅。
李嵩被抓后,起初还想狡辩,但在萧琰和沈炼拿出的证据面前,他不得不如实招供。原来,淑妃一直不满陛下立太子为储君,认为太子年幼,没有能力继承大统,而她的儿子,三皇子年纪虽小,但若是能夺取皇位,她就能成为太后,掌控朝政。于是,她便和弟弟李嵩密谋,勾结边关将领张毅,私运粮草,扩充兵力,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发动政变,废除太子,立三皇子为帝。
小李子偶然间发现了他们的密谋,还偷看到了他们的书信。淑妃和李嵩担心小李子会将此事泄露出去,便决定杀人灭口。他们模仿女子的笔迹,写了一张纸条,约小李子在锦鲤池见面,然后派李嵩的随从,将小李子毒杀,并故意留下淑妃的玉佩,想要嫁祸给后宫其他嫔妃,掩盖真相。
没想到,他们的阴谋还是被萧琰和沈炼识破了。
沈炼带领锦衣卫到达边关后,张毅将军见大势已去,想要反抗,但很快就被锦衣卫制服。张毅被押回长安后,在证据面前,也如实招供了自己参与谋反的事实。
至此,淑妃、李嵩、张毅谋反的阴谋彻底败露。陛下下令,将李嵩、张毅判处斩立决,淑妃被赐死在冷宫,所有参与谋反的人,都根据罪行的轻重,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三皇子因为年纪尚小,没有参与谋反,被封为亲王,送往封地,终身不得返回长安。
此案的侦破,再次让萧琰和沈炼得到了陛下的嘉奖。陛下赏赐给萧琰更多的财物,并将他晋升为翰林院学士,让他继续担任太子的伴读,同时参与朝廷的一些重要决策。沈炼也被晋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掌管整个锦衣卫。
淑妃谋反案结束后,长安的朝堂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与淑妃、李嵩有牵连的官员,要么被处死,要么被罢官,朝堂上的风气变得更加清明。陛下也更加重视对太子的教育,经常让萧琰向他汇报太子的学习情况,还让太子参与一些简单的朝政,锻炼他的治国能力。
萧琰在翰林院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他不仅负责太子的讲学,还经常参与诏书的起草和朝廷政策的制定。他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提出的建议大多都能体恤百姓,得到了陛下和大臣们的认可。
沈炼掌管锦衣卫后,对锦衣卫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对锦衣卫的管理,严禁锦衣卫滥用职权、欺压百姓。同时,他也加强了对朝堂和边关的监控,及时发现和铲除了一些潜在的威胁,维护了朝廷的稳定。
这日,萧琰和沈炼在茶馆见面,聊起最近的朝堂局势。“如今朝堂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都是你我共同努力的结果。” 沈炼笑着说。
萧琰点头:“是啊!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朝堂之上,永远都有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维护朝廷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宁。”
沈炼赞同道:“你说得对。以后若是再遇到什么案件,我还希望能和你合作,一起铲除奸邪,维护正义。”
萧琰笑着说:“我也一样。只要能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我愿意和你一起,面对任何挑战。”
就在这时,茶馆外传来一阵喧哗。一个锦衣卫匆匆跑进来,对沈炼说:“大人,不好了!城西的粮仓发生了火灾,粮食损失惨重!”
萧琰和沈炼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粮仓火灾,是意外,还是有人故意纵火?若是故意纵火,背后又有什么阴谋?
“我们立刻去现场!” 沈炼站起身,对萧琰说。
萧琰也站起身:“好!我们一起去看看!”
两人快步走出茶馆,骑上马匹,朝着城西的粮仓赶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却丝毫没有温暖的感觉。他们知道,一场新的挑战,又开始了。但他们也坚信,只要他们携手合作,坚持正义,就一定能查清真相,解决危机,维护长安的安宁和朝廷的稳定。
城西的粮仓外,早已围满了百姓和官兵。粮仓的火势已经被控制住,但整个粮仓几乎被烧毁,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气味。沈炼和萧琰挤过人群,来到粮仓前。
负责看守粮仓的官员见到沈炼,连忙上前禀报:“大人,粮仓是今早寅时起火的,我们发现时,火势已经很大了。经过初步清点,粮仓里储存的粮食,几乎全部被烧毁,损失惨重。”
沈炼皱起眉头:“起火原因查清楚了吗?是意外,还是有人故意纵火?”
官员摇摇头:“目前还不清楚。粮仓的看守很严,夜间有专人巡逻,而且粮仓里的消防设施也很齐全,按理说不应该发生这么大的火灾。”
萧琰走到粮仓的废墟前,仔细观察。他发现,粮仓的柱子和横梁上,有被煤油浸泡过的痕迹。“沈大人,你看这里!” 萧琰指着柱子上的痕迹,“这些痕迹是煤油留下的,说明有人故意在粮仓里泼洒了煤油,然后纵火。这不是意外,是有人故意纵火!”
沈炼走过去,仔细看了看,点头道:“你说得对!确实是煤油的痕迹。看来有人故意纵火,想要烧毁粮仓的粮食。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城西的粮仓储存的是长安百姓的口粮,若是粮食被烧毁,很可能会引发百姓恐慌,甚至导致粮价上涨,影响社会稳定。”
萧琰沉思道:“会不会是之前淑妃、李嵩的余党,想要报复朝廷,故意纵火,制造混乱?或者是有人想要囤积粮食,牟取暴利,故意烧毁粮仓,减少粮食供应,抬高粮价?”
“这两种可能性都有。” 沈炼说,“我们需要尽快查清纵火犯的身份和纵火的动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927/503047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