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四喜!进乡
王桥村南,一个比曹安民家明显小不少的土坯房唯一的房间内,
6岁的丁二毛在床上裹着满是补丁的被子,讨好的看着姐姐。
“姐姐,你已经穿好几天衣服了,今天给我穿穿好不好。”
11月的天气有些凉,光着屁股蛋的二毛缩在被子里,眼神中充满渴望。
“你太调皮了,我穿衣服好帮娘干活,你就在床上好好躺着,不然肚子又饿的咕咕叫了!”
丁小娟听到弟弟的话装作大人的样子单手叉腰指着他叮嘱。
而她身上穿的土黄色外套竟然和曹安民拿出来的面粉布袋差不多。
背后还印着阜宁县面粉厂字样。
“好吧,我躺着不动...”丁二毛抿了抿嘴,不过想到饿着肚子的感觉他还是听话的躺了下来,就一双眼珠子在那转着。
“二毛,娘等下带姐姐去田里翻地,恭桶在墙角,没事别出门听到吗?”这时候李来娣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疲惫,强笑的对着床上的二毛叮嘱着。
“娘,我知道了,我很听话的,”丁二毛转过脑袋回应。
“哎,”李来娣应了声坐在床边抚摸着儿子的脑袋,心中沉闷,如鲠在喉。
前两年这日子还过得下去。
可是这两年闹的粮食减产多交,她那点积蓄早就在鸽子市用完了。
两个小孩还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衣服都是她和死鬼丈夫改小给两个小孩穿的。
几年的磨损,小孩也渐渐长大,现在也只能勉强凑出一套秋冬的衣服。
两个小孩都很懂事,可是大女儿能干,跟着她下地干活还能算2个工分,所以衣服一直都是女儿在穿。
只是苦了二毛,夏天还好,光着屁股出去玩的小孩多的是,但现在天气转凉,要是伤风受凉,家里连拿药的钱都凑不出来。
“大丫,我们走吧”,李来娣怕在看自己儿子眼泪就止不住了,起身招呼着自己闺女就出门了。
房间内顿时寂静了下来。
相隔四五户人家,同样是泥巴小院内。
“娘,我等下队里猪场剁猪草,您看着点小丫,”周盈盈刚把锅碗洗了,走到院子里对着在编草鞋的婆婆说道。
“要走快走,那小赔钱货饿不死,”妇人头都没抬,话语中带着不耐。
“那辛苦您了,晚饭等我回来烧,”周盈盈已经习惯了婆婆对她的态度,又交代了一句就走了。
妇人抬头看了下她的背影,看着她离去,这才放下即将编织好的草鞋,一瘸一拐的走进屋内。
...
羊寨公社,阜宁县城东北方,
数千人正风风火火的忙碌着。
青壮年正挥汗如雨的挖土,而那些青中年女同志也挑着扁担,正积极的把泥土往外面倒腾。
突然,一个正挑着泥土的青年妇女突然停下,前后摇晃了几步就晕倒在地。
“李家媳妇,你没事吧?”
身边一个年长一些的妇女看到同伴倒下,连忙放下跳着的扁担上前蹲下摇晃着她的肩膀。
“王大嫂,我...我可能不行了,我...好困”李家媳妇脸色煞白,感觉眼皮好重,呼吸都好困难,好不容易振凯眼睛,眼前还浮现阵阵闪烁的星星。
“先喝口水,没事的啊,你别睡,睡着就真起不来了啊!”王大嫂脸上带着急切,连忙从腰间取下破旧的水壶给她喂水。
“怎么了?她怎么了?”周边的人看到这边有人晕倒都停下动作围了上来,其中一个中年妇女说着就蹲下摸着李家媳妇的额头,又翻了翻她的眼皮。
“没大事哈,你别担心,就是长期没吃饱加上劳累导致的,”检查人没大事,中年妇女也松了一口气,随后又转头招呼,“来个人扶她回去,喂点糖水,休息一会就好了。”
“小李真没事吗曹二婶子?”王大嫂和另一个女同志扶着瘫软无力的小李妇女起身担忧道。
“真没事,就是饿加上累的,让人去公社给她泡一碗糖水送过来,喝下休息一会就行了”,曹二婶安抚着众人。
“昨天倒下两个,有一个已经没了,今天早上又倒下一个,哎...”
“是啊,这年月家家户户都没余粮,今年粮食又减产严重,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撑不过这个冬天...”
“不过现在日子可比以前有盼头,挨过今年,等明年粮食丰收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倒是,咱们建国又是打地主又是分土地,咱们走出去也是光荣的工农阶级...”
有人晕倒已经成了常态,大家聊了几句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劳动,脸上还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娘,我们是不是干完今天明天就能回去了?”
曹二婶挑着担子,身后一个双马尾鞭子少女背着大半背篓土弯腰赶了过来喘着粗气询问着。
“嗯,这一段最迟明天就能结束了,安云啊,第一次挖河累不累?”曹二婶看见来人脸上露出笑容。
“有点累,不过有娘在,这点累我不怕!”曹安云大大的眼睛弯成了月牙,脸上带着疲惫,眼神却充满了亮光。
“你这妮子,照看下妹妹,安雪才15岁,这两天干完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坚持一下!”
“我知道的娘!”
曹安云点点头。
农村出生的姑娘谁不是七八岁就开始跟着大人挣工分或者帮忙做家务?
十几岁的姑娘割稻插秧都是小能手。
不过相比挖河,曹安云觉得还是在大队干活轻松幸福。
...
王桥村,
老爷子下地,老太太也去了自家的自留地忙活,曹安民闲着没事和奶奶招呼了一下就直奔乡里。
王桥村本就临着公社,到硕集乡里也就三四里路,走路也就二十来分钟。
秋收刚结束,田野间有不少年纪大的农民伯伯正翻着地,就连往常巡逻的民兵都很少看见了。
呼吸着清晨乡野的清新空气,面对着暖暖的朝阳,曹安民心情那是格外的美丽。
王桥生产大队距离公社太近,进乡倒也不用开具介绍信,曹安民又是乡里的常客,没多久就顺利的进了乡里。
和村子不一样,乡里随处可见的砖瓦房,虽然大多数都是只有正面的墙是用砖砌的,房子看着也整洁有序了不少。
而供销社处在硕集人委会一百多米远的瓦房内。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896/430898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