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林所,要老婆不要?
销售火爆的第二天上午,林默办公室电话开始响个不停。
第一个打来的,是市工业局局长王为民。
“喂,林默所长吗?我老王啊!”
电话那头,王为民的声音带着惯有的热情,但细听之下,似乎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好意思。
“王局长,您好!”
林默笑着回应,这位在红星厂与市无线电三厂整合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领导,两人一直有联系,关系很是不错。
最近他还听到一些风声,这位在工业局干了七八年的老局长,由于红星模式大获成功的原因,位置似乎要往上动一动。
“哎呀,林所长,你们那个彩色电视机,可是不得了哇!现在全市,全省都在议论,说你们红星厂又放了颗卫星!”
王为民先是一番由衷的夸赞,然后语气稍微顿了顿,略显尴尬地切入正题:
“这个……有个私事,想麻烦你一下,我家那小子,下个月要结婚,女方家里别的没要求,就想添置一台彩色电视机撑撑场面……你知道的,这电视机票实在难弄,百货大楼那边又说卖断货了……你看……”
王为民说得有些含蓄,但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想走走后门,买一台红星彩电。
林默一听,立刻爽快地笑道:“王局长,我当什么事呢!就这点小事,您还亲自打电话。”
“没问题!您直接来我们厂里找马为国厂长,或者来我办公室都行,我给您留一台!保证是质量最好的!”
对于这些在红星厂发展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领导,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行个方便,林默认为是人之常情,也能维系良好的关系。
毕竟,在东大这个人情社会,有些潜规则无法完全避免。
“哎呀!那太感谢了!林所长,你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王为民在电话那头明显松了一口气,语气也变得轻快起来,“你放心,就按市场价,该多少是多少!”
“王局长您太客气了。”
刚挂断王为民的电话,铃声又响了。
这次是省工业厅的一位处长,同样是拐弯抹角地询问电视机的事情,言语间透露着家里老人想看电视的愿望。
林默同样客气地应承下来,让对方派人来厂里取货。
紧接着,又是一个……
一上午,林默竟然接了不下五六个类似的电话,来自省市不同部门,职位有高有低。
目的都出奇的一致——搞一台紧俏的红星彩色电视机。
放下最后一个电话,林默揉了揉眉心,有些哭笑不得。这电视机的火爆程度,看来是真正触及到了社会各个层面。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策略的成功,以及这个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和高品质消费品的渴望有多么强烈。
这些都是广阔的市场啊。
正当他准备处理积压的文件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何建设探进头来,脸上带着一种神秘兮兮的笑容。
“所长,忙不?”
“老何,进来吧,刚忙完一阵。”林默示意他坐下。
何建设搓着手,坐在林默对面,脸上那神秘的笑容更浓了,还带着点长辈关心晚辈的慈祥:
“所长,你看啊,你这天天扑在工作上,年纪也不小了,个人问题……是不是该考虑考虑了?”
林默一愣,随即失笑:“老何,你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了?”
“这不是看你一个人,身边也没个知冷知热的人嘛!”何建设凑近了些,压低声音。
“我跟你婶子商量了一下,她娘家那边有个侄女,今年刚二十,在省城师范念书,人长得水灵,性格也好,知书达理的……你看,要不要找个时间,见个面,认识一下?”
好家伙,这是要给自己介绍对象啊!
林默顿时乐了,连忙摆手:“打住,打住!何厂长,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这个事儿,暂时不考虑。”
“为啥不考虑啊?”何建设有些急了:“林所长,你是干大事的人,可这成家立业,它不矛盾啊!”
“有个贤内助,还能帮你分担分担,让你更安心地搞事业不是?”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林默笑了笑,语气却很坚定。
“但是何厂长,你看现在红星厂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军工那边一堆项目等着突破,民用这边刚打开局面,千头万绪,我哪有心思想这些?”
“再说了,我才二十出头,正年轻呢,不着急。等过两年,厂子真正稳定下来,走上正轨了,再考虑个人问题也不迟。”
“哎呀,所长,话不能这么说……”何建设还想再劝。
林默直接打断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何厂长,您就别操这个心了,我现在啊,心里装的只有咱们红星厂,另一半的事情暂时没考虑过。等咱们的红星牌产品卖到全世界,等咱们的尖端武器守护国门的时候,再说吧!”
看着林默态度坚决,确实没有丝毫在这方面分心的意思,何建设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劝说的话咽了回去。
他了解林默,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行吧,所长,你心里有数就行。不过这事儿我可记下了,等过两年,你必须得给我个准信儿!”
“好好好,到时候再说。”林默笑着把何建设送出了办公室。
关上门,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
不知怎的,被何建设这么一提,林默的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另一个身影。
高育良主任家那个古灵精怪、眼神清澈的小丫头。
前身记忆里,原主对这个青梅竹马的妹妹,似乎只有纯粹的兄妹之情,最多带着点对老师家女儿的天然亲近感。
林默摇了摇头,将这点杂念抛开。
对于现在的他而言,感情确实是一件过于奢侈和遥远的事情。
红星厂现在肩负的是成千人的饭碗,未来这个人数还会发展到上万,而且还关系到部里的重大项目突破。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厂区景象,高耸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白烟,车间里传出富有节奏的机器轰鸣……
这一年多的奋斗,他已经彻底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与红星厂的命运紧密相连,再也无法分割。
感慨过后,他回到办公桌前,摊开笔记本,开始盘算红星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民用方面,还需要大力拓展,电视机的成功,证明了这条路走得通,但也暴露了潜在的风险,那就是产品线过于单一。
现在红星厂凭借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占据了市场的先发制高点,但林默很清楚,国内其他有实力的电子厂,绝不会坐视这块巨大的蛋糕被红星厂独吞。
他们或许暂时在彩色显像管,集成电路等核心部件上受制,但是最多一年,两年,相关的技术壁垒就会被逐步攻克,同类竞争产品必然会涌现。
到那时,价格战,营销战将不可避免。
红星厂如果不能持续推出新产品,构建起足够宽,足够深的护城河,现在的辉煌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必须未雨绸缪……需要规划下一代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林默用笔在“民用产品”下面重重划了一条线。
他的目光,依旧坚定地聚焦在电子产品这个大类上。
原因很简单:
第一,技术含量高,这符合红星厂以技术立身的根本,也能充分利用研究所不断产出的技术成果。
第二,单价高,利润空间大。能够快速积累资金,反哺研发。
第三,容易成为军工科研的“副产品”。
很多军用技术,在经过适当降级和转化后,都能衍生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民用产品。
比如微光夜视技术可以用于安防,而他们正在攻关的实时图像传输、信号处理技术更是如此。
想到这里,林默的笔尖在纸上顿住了,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市场潜力的产品概念,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手机!或者说,是大哥大!
在这个固定电话都尚未完全普及,通讯主要依靠信件,电报和单位总机转接的年代。
移动电话,无疑是科幻般的存在。
但林默知道,这正是未来通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潜力巨大到无法想象的市场!
他立刻开始在脑海中梳理这个时代通讯设备的背景:
国际上,模拟蜂窝移动电话技术已经诞生并开始商用。
1973年,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民用手机,也就是大哥大的雏形。
到了80年代初,包括M国,小日子在内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建设第一代(1G)模拟蜂窝网络。
比如M国的AMPS,鹰国和北欧的NMT,TACS等。
设备笨重,像个砖头一样,因此得名“大哥大”,
价格昂贵,高达数万美元。
通话质量差,覆盖范围也极其有限。
但是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个人移动通讯,其象征意义和市场价值无可估量。
而在国内,固定电话普及率都极低,更别提移动电话了。
这是一个几乎完全空白的、等待开拓的万亿级蓝海市场!
红星厂有没有可能涉足?
答案是肯定的!
林默仔细评估着目前红星厂的底子。
红星研究所在电子,信号处理、微型化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
微光夜视仪,激光制导,无人机图像传输等项目,都涉及高频电路、信号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低功耗设计等关键技术,这些与移动通讯设备的技术底层是相通的!
尤其是李卫国他们正在攻关的信号增强和抗干扰技术,也是移动通讯的核心难题之一。
同时在资金方面,电视机带来的巨额利润,为投入新一代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研究所目前汇聚了一批年轻,敢于创新的技术人才。
并且这个团队在林墨的正确指引下,会越来越庞大。
林默越是想,越觉得这条路能干。
他立刻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勾勒出“红星通讯设备项目部”的初步构想:
目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1G)模拟蜂窝移动电话及配套基站设备原型。
技术路径:借鉴国际公开的TACS以及后世先进的通讯标准,结合红星研究所在信号处理,电路集成方面的优势,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重点攻关小型化、低功耗、提升通话质量和稳定性。
资源需求:成立专项小组,抽调信号处理方面的骨干,同时面向社会和相关院校招聘射频,通讯专业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用于购买国外样机、测试设备。
合作可能:尝试与邮电部门下属的研究所,或者部队通讯部门进行接触,探讨合作研发或未来网络共建的可能性。
市场设想:初期定位高端政务、商务及特殊领域市场………
写完这些,林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电视机的成功,只是红星厂民用扩张的第一步。
而通讯“大哥大”项目,是他把红星厂真正推向科技前沿巨头的关键想法。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何建设:
“何厂,通知一下秦老,马为国,还有研究所各项目组负责人,明天生产例会后,再开一个扩大会议,我有重要事情宣布。”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869/1111104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