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一百零八章 还钱【爆更求追读】

第一百零八章 还钱【爆更求追读】


“哐当……哐当……呜……!”

绿皮火车喘着粗重的白色气柱,缓缓停靠在了陕西境内一个偏僻小县城的火车站台。

站台简陋,寒风卷着煤灰和沙土。

刚刚从红星厂放假回乡的赵志刚提着两个鼓鼓囊囊的旅行包,随着人流挤下了车。

他身上穿着一件崭新的藏蓝色中山装。

这是他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脚上是擦得锃亮的皮鞋,与周围那些穿着臃肿旧棉袄,面色黝黑的乡亲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一年的研究所工作和生活,让他身上褪去了不少学生的青涩,多了几分技术人员特有的沉稳和精气神。

在踏上这片熟悉的黄土地时,赵志刚一瞬间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受。

他很久没回来了。

这里,是他的根,是他拼尽全力想要走出的贫困家乡。

自从上了大学以后,考虑到路费,整整四年没回来过。

这是他四年以来的第一次。

他没有在县城停留,又辗转坐上了一辆破旧的长途汽车,在颠簸不平的黄土路上摇晃了两个多小时。

终于在天色擦黑时,看到了远处山坳里那片熟悉的,星星点点的灯火——赵家村。

提着沉重的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进村的土路上。

空气中弥漫着柴火和牲口粪便混合的气息,这是他从小闻到大的味道。

村口那棵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曳,树下几个揣着袖子,蹲着抽烟闲聊的村民,看到这个穿着体面,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轻人,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诶?那是……谁……是老赵家的大小子?志刚?”一个眼尖的老汉眯着眼辨认着。

“像是!是志刚娃回来了!”旁边的人确认道。

“哎呀!真是志刚!大学生回来了!”

“这一晃都四年了吧,四年前去读大学……”

“是啊,这这么久没见人都感觉长变样了。”

村民们纷纷站了起来,脸上露出淳朴而热情的笑容,围了上来。

“志刚娃,回来过年啦?”

“这大包小包的,在城里发财了?”

“瞧瞧这穿的,这精神头!啧啧,读了大学就是不一样!出息了!”

乡亲们七嘴八舌地打着招呼,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和赞叹。

赵志刚连忙放下行李,从口袋里掏出特意买的“大前门”香烟,挨个给叔伯爷们散烟,脸上带着腼腆而真诚的笑容:

“三爷,五叔,栓子哥……我回来了,没发啥财,就是单位效益还行,给家里买了点年货。”

“效益还行?看你这架势,可不是还行那么简单咯!”

被称作三爷的老汉接过烟,别在耳朵上,拍着赵志刚的肩膀,“好娃!给咱赵家村长脸了!你爹妈可算熬出头了!”

寒暄了几句,赵志刚在乡亲们羡慕的目光中,提着行李,朝着村东头那几间熟悉的土坯房走去。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板门,院子里正在喂鸡的母亲首先看到了他,愣了一下,随即手里的簸箕“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激动地喊了起来:

“他爹!他爹!快出来!志刚回来了!娃回来了!”

父亲赵老栓从屋里快步走出来,身上还沾着些木屑,他正在编筐。

看到儿子真的站在院子里,那张刻满皱纹的古铜色脸上,瞬间绽放出难以抑制的喜悦,嘴唇哆嗦着,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爸,妈,我回来了。”赵志刚看着明显又苍老了几分的父母,鼻子一酸,赶紧把行李提进屋。

低矮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点着一盏煤油灯,赵家村位置偏僻,目前还没完全通电。

墙壁被烟熏得发黑,家具简陋破旧,妹妹赵小娟正在灶台边烧火,听到动静跑出来,看到哥哥,高兴地跳了起来:

“哥!你回来啦!”她已经读高二了,出落成了大姑娘,但身上的衣服依旧打着补丁。

母亲看着赵志刚放在炕上的那两个塞得满满当当的大旅行包,又是高兴又是心疼,忍不住念叨:

“你这孩子,回来就回来,买这么多东西干啥?这得花多少钱啊!你刚工作,得学着攒点钱,以后还要娶媳妇儿呢……”

父亲也在一旁点头:“你妈说得对,城里花钱地方多,别乱花。”

赵志刚看着父母身上洗得发白,补丁摞补丁的棉袄,再看看妹妹那渴望新衣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拉着父母在炕沿坐下,妹妹也凑了过来。

“爸,妈,小娟,你们别担心钱的事。”赵志刚深吸一口气,脸上带着自豪和兴奋。

“我这次回来,就是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单位,红星研究所,今年效益特别好!年底发了年终奖,我拿了……足足三个月的工资!”

“三个月工资?”母亲愣了一下,没太反应过来,“那是多少?”

赵志刚伸出三根手指,又比了个六:“三百六十块!”

“多……多少?”赵老栓猛地站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眼睛瞪得像铜铃。

三百六十块!

他和老伴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扣除口粮,能见到手的现钱,最多也就几十块!儿子一次奖金,就顶他们好几年!

母亲也惊呆了,张着嘴,半天合不拢。

妹妹赵小娟反应最快,上高中的她知道钱的价值,高兴地拍手跳了起来:

“三百六!”

“哥!你也太厉害了吧!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去县里吃那家羊肉泡馍了?我想吃好久了!”

赵志刚宠爱地摸了摸妹妹的头:“去!明天哥就带你去县里,想吃啥吃啥,再给你买身新衣服!”

他接着对父母说:“而且,我现在的工资也涨了。刚去的时候是10级,每个月拿80块,现在转正定级了,是12级技术员,每个月工资一百二十块!”

每个月一百二十块!年终奖三百六十块!

这一个个数字,如同一个个幸福的惊雷,炸响在这间贫困的土坯房里。

老两口被这巨大的喜悦冲击得有些晕眩,母亲更是用粗糙的手背抹起了眼角。

“好……好……好啊!”赵老栓激动得只会说一个好字,用力拍着儿子的肩膀。

“我娃出息了!真出息了!碰上好单位了!一定要好好干!踏踏实实的,领导让干啥就干啥,不能偷奸耍滑,要对得起人家给的这份钱!”

“爸,妈,你们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赵志刚重重地点头,“我们所长林默,是个有大本事的人,对我们也好。所里氛围也好,大家都一心扑在科研上,能在那里工作,是我的福气。”

这时,母亲已经把旅行包打开,里面露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给父亲买的两瓶西凤酒,一条好烟,给母亲买的一块深蓝色的确良布料,一顶新绒帽,还有一堆糕点,糖果。

给妹妹买的红色羽绒服,新书包,文具,还有一大堆猪肉,粉条,食用油等年货……

琳琅满目,几乎把家里缺的,过年需要的都置办齐了。

看着这些东西,老两口又是心疼钱,又是抑制不住的高兴,家里从来没有这么“富裕”过。

一家人围坐在炕桌边,吃着母亲特意做的臊子面,虽然只是简单的面条浇上臊子,但却是赵志刚日思夜想的家的味道。

他一边吃,一边简单说着在宁北的工作和生活,说厂房多么高大明亮,实验室里的仪器多么精密,食堂的饭菜多么可口……在他口中,红星研究所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单位。

父母和妹妹听得津津有味,眼神里充满了对儿子的骄傲。

吃完饭,收拾完碗筷。

赵志刚的神色变得郑重起来,他从贴身的衣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包。

打开手帕,里面是一沓厚厚的、崭新的“大团结”。

“爸,妈,”赵志刚将钱推到父母面前,声音有些哽咽。

“这里是一百五十块钱。当年我上大学,家里穷,拿不出学费和生活费,是爹妈你们拉下脸面,挨家挨户去借,是全村的老少爷们儿,你三块我五块,凑钱供我上的大学。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他想起四年前,父亲揣着借来的,皱皱巴巴的零钱,送他到村口时那佝偻的背影和殷切的眼神。

想起母亲熬夜纳鞋底,编草绳,就为了多换几个鸡蛋给他补充营养……眼眶不禁湿润。

“现在,儿子有能力了,这钱,你们拿着,把当初借的债,连本带利,都还给乡亲们!一分都不能少!”赵志刚语气坚决。

赵老栓看着桌上那沓厚厚的钞票,伸出粗糙得像老树皮一样的手,颤抖着抚摸着,眼中泛起了浑浊的泪花。老伴也在一旁偷偷抹泪。

“好……好孩子……”赵老栓声音沙哑,重重地点着头。“

爹妈知道你是个有良心的娃!这债,该还!明天,爹就跟你一起去,一家一家,把账都清了!”

“也让大伙儿看看,咱们老赵家,出了个知恩图报的好后生!咱们供你读书,没白供!”

这一夜,赵家那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充满了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欢声笑语和扬眉吐气。

第二天,赵志刚带着巨额年终奖和工资衣锦还乡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赵家村。

村中间那口老井旁,成了信息交流中心。

“听说了吗?老赵家志刚娃,在城里那个啥研究所,年底一下发了三百多块钱奖金!”

“我的老天爷!三百多!我攒十年也攒不下啊!”

“还有每个月工资一百二呢!顶咱好几个壮劳力!”

“啧啧,还得是读书啊!你看志刚娃,以前蔫了吧唧的,现在多精神!穿得跟干部似的!”

“早知道当年砸锅卖铁也得让咱家小子去上学!”

一个穿着补丁棉袄的大婶,正拧着自家儿子的耳朵,恨铁不成钢地数落:

“看看!看看人家志刚!当年跟你一块儿光屁股满村跑,现在人家是大学生,是国家干部,拿几百块的奖金!”

“你呢?让你多读两年书跟要你命似的,非要回来种地!”

“现在后悔了吧?眼红了吧?我告诉你,明年开春,你给我老老实实复读去!考不上高中你看我咋收拾你!”

她儿子,一个十七八岁、皮肤黝黑的小伙子,耷拉着脑袋,看着赵志刚家方向,眼神里第一次流露出了真正的羡慕和一丝悔意。

吃过早饭,赵老栓揣着儿子给的钱,带着赵志刚,开始还债。

他们首先来到了村西头的五保户王爷爷家。

王爷爷无儿无女,当年是掏出了准备买药的五块钱,塞给了赵老栓。“王叔,志刚娃回来了,挣着钱了。这是当年借您的五块钱,您收好,点点。”

赵老栓将一张崭新的十元钱递过去。王爷爷颤巍巍地接过钱,老泪纵横:

“好娃……好娃啊……这钱……我当时就没想着能还……志刚有出息了,比啥都强……”

接着是村长家,当年村长力排众议,从村集体那本就不宽裕的账上,借给了赵家二十块钱,解决了学费的大头。

“老栓,志刚,这……这真是……”

村长拿着还回来的二十五块钱,多出的五块算是心意,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我就说嘛!知识改变命运!咱们村,以后就得靠志刚这样的文化人!”

然后是邻居桂花婶家,桂花婶男人死得早,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当年还是偷偷塞给赵母三块钱,让她给志刚娃买双像样的鞋。

“桂花妹子,这钱,连本带利,五块,你拿着!给孩子扯块布做身新衣裳!”

赵老栓把钱塞到桂花婶手里,桂花婶推辞不过,收下钱,看着赵志刚,眼圈红红的:

“志刚娃,好好干!给咱穷山沟沟里的人争口气!”

还有村头的铁匠张叔,当年借了十块;会计李叔,借了十五块;村小学的民办教师陈老师,当时工资微薄,也挤出了八块钱……

赵志刚跟着父亲,一家一家地走,一家一家地还钱,道谢。

每还掉一笔债,他心里的那块石头就仿佛轻了一分。

乡亲们拿到钱,无一不是惊讶,然后便是对赵志刚和他单位的交口称赞。

当最后一笔债务还清,走出那户人家时,赵志刚感觉浑身前所未有的轻松,压在全家人心头四年的大山,终于被搬走了!

天空似乎都变得更蓝了。

他站在村口的黄土坡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土山和山下那片生他养他的贫瘠土地,心中百感交集。

是是高考,是京华大学,将他从这片土地上带了出去。

而最终,是红星研究所,是林默所长,给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改变家庭命运的实实在在的能力!

他紧紧握住了拳头,心中充满了对林默,对红星厂无尽的感激。

“林所长,谢谢您!红星厂,谢谢您!我赵志刚,这辈子就跟定你们了!一定用我所学,为研究所,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寒风依旧凛冽,但赵志刚的心中,却燃着一团火。

他知道,他的人生,和脚下这片土地许多人的观念,都因为这次归来,而悄然发生了改变。

知识的力量,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869/1111102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