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全城轰动!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全城轰动!


林默在与张方玉,周长征两位集团掌门人在会所一番长谈,回到招待所房间时,已是华灯初上。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密的雪花。

林默没有半分倦意,反而精神亢奋。

他冲了一杯浓茶,在书桌前坐下,摊开一个厚厚的牛皮笔记本,拿起钢笔,开始梳理思路,进一步规划红星研究所接下来的发展路线。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勾勒出他脑海中的战略蓝图。

“国际市场布局。”

他首先写下这几个字。

目光在地图上看了一会儿,在中东区域画了一个圈。

毫无疑问,对于军事装备贸易而言,中东区域无疑是最肥美的蛋糕,两伊战火正酣,海湾国家财大气粗,需求旺盛,拥有数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

但是这里也是M苏两大巨头以及等传统军火商的角力场,水太深,竞争异常激烈。

红星所虽然技术上有独到之处,但毕竟初出茅庐,品牌影响力以及政治影响力都远未成熟,尤其是后者。

此刻贸然闯入,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或者陷入复杂的政治漩涡中,不利于长远发展。

原本林默是打算前期苟着,先放弃中东区域。

不过眼下有了北方工业集团,他倒是有了其他想法。

林默沉吟片刻,在中东旁边画了一个箭头,直接指向北方工业集团。

他回想起北方工业齐全的产品线和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定位。

此地红星厂虽然暂时不宜直接介入,可推动北方工业先行,以其雄厚底蕴,输出成体系的陆军装备,例如如59,69式坦克改进型,牵引火炮,装甲运兵车等,并提供完善的军事训练和后勤保障。

稳扎稳打,建立桥头堡。

红星厂可在背后提供部分关键技术模块支持。

“非洲!”

接着,林默的笔尖重点圈出了这片区域。

这里在M苏全球战略中,优先级相对较低,被视为“油水不多”的次要战场,竞争强度远小于中东。

但这里国家众多,局势动荡,局部冲突频繁,对性价比高,皮实耐用,操作简便的武器需求巨大。

坦桑尼亚的订单已经证明了红星厂产品在这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想到这里,林默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利用M苏忽视之机,迅速抢占市场空白,然后以坦桑尼亚为样板和支点,辐射东非,西非,乃至中部非洲,最后彻底占领非洲市场。”

林默越写越快,思路越来越顺畅,主打红星品牌有63改,红箭-1,微光夜视仪基础版,天眼-1B简化版………

再辅以灵活的支付方式和贴心的技术培训,售后服务,建立牢固的客户关系和渠道网络。”

林默写道:“现阶段目标主要是积累资本,锻炼队伍,打响品牌。”

“避免过早引起国际军火巨头的过度关注,等待我们在非洲根基稳固,资金,技术,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他的笔锋一转,指向了更高远的目标:

“再转向高端市场!”

“届时,或可与保利科技合作,涉足更敏感,利润更高的领域,或直接以更先进的红星二代,三代产品,冲击中东,拉美等高端市场。”

就这样,一个边缘包围中心,积小胜为大胜的清晰战略跃然纸上。

先易后难,步步为营,让林默心中豁然开朗,之前的些许纷乱思绪被彻底理清。

就在他沉浸于规划时,房门被轻轻敲响。

林默起身开门,一股凛冽的寒气夹杂着雪花涌了进来。

只见门外站着一位老人,花白的头发和肩头都落满了雪花,鼻尖冻得通红,正是韩老院士。

他手里还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里面似乎装着些资料。

“韩老?您怎么来了?这么大风雪的天!”林默赶紧将老人让进屋内,帮他拍打身上的积雪,语气中带着责备和关切。

“有什么事您打个电话,我过去找您就是了!”

“还劳烦您特意跑一趟。”

韩老呵呵笑着,脱下厚重的外套,搓了搓冻得有些发僵的手。

“没事没事,活动活动筋骨。在家里坐不住,脑子里有些关于镍氢电池负极材料表面处理的新想法,想着过来跟你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启发。”

林默心中感动,知道这位老科学家是真正把身心都扑在了科研上。

他连忙给韩老倒上热茶,两人就着温暖的灯光和窗外的风雪,又就几个具体的电池技术难题交流了半个多小时。

韩老的一些思路让林默也感到启发,而林默偶尔提出的超越时代的见解,更是让韩老连连称妙。

技术问题讨论得差不多了,韩老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看似随意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太好意思的笑容,问道:

“那个……林默啊,你之前答应我的,那个……能源项目前期的一千万研发资金……你看……”

林默一听,顿时笑了。

他知道这位老院士并非贪财,而是真心渴望尽快启动项目,购置设备,组建团队,生怕耽误了研发进度。

“韩老,您放心!”林默语气肯定地说道。

“资金早就给您准备好了!等您明天和秦老一块回宁北,第一批五百万的款项立刻就能划拨到项目账户上,由您全权支配,用于实验室建设和关键设备采购。”

“后续的五百万,会根据项目进度,在三个月内陆续到位,保证不会让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韩老闻言,脸上瞬间笑开了花,皱纹都舒展开来,如同放下了千斤重担,连连说道:

“好!好!太好了!有了这笔钱,我就能立刻把几个关键的实验台架搭起来,把之前看好的那台进口的扫描电镜定下来!”

“你放心,林默,这钱我一定用在刀刃上,尽快出成果!”

又心满意足地寒暄了几句,韩老这才重新裹紧大衣,心满意足地冒着风雪离开了。

看着老人消失在雪幕中的背影,林默深感这笔钱投得值。

韩老这样的国宝级科学家,就是一座等待挖掘的宝库,只要给他足够的支持,他能创造的价值,将远超投入。

接下来的几天,林默变得异常忙碌。

他频繁地被张方玉和周长征请去,有时在北方工业集团的会议室,有时在保利科技的办公室,深入探讨军工外贸的具体策略。

林默结合自己前世的见识和当前的实际,提出了许多让两位老总拍案叫绝的思路。

在一次讨论如何处理国内大量库存,面临淘汰的老式装备时,林默提出了一个“打包升级,体系输出”的概念。

“两位老总,你们看,”林默指着清单上诸如59式坦克,63式装甲车,老式牵引榴弹炮等装备说道。

“这些装备,在我们看来可能已经落后,即将被新的信息化装备替代,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它们仍然是陆军的中坚力量。”

他结合时代背景详细分析:“比如59式坦克,它的底盘坚固,动力系统相对成熟。”

“我们可以推出59式信息化改进套餐,更换一门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炮,或者采用我们新型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技术,加装简易的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升级夜视观瞄设备,甚至可以考虑更换更大功率的发动机。”

“这样一番‘魔改’下来,其火力,精度和夜间作战能力将得到质的提升,足以应对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装甲威胁,而成本却远低于购买一辆全新的西方主战坦克。”

“同样。”林默继续举例,“那些老式的牵引火炮,可以为其配备简易的炮口初速雷达和数字化弹道解算器,能极大提升其反应速度和首群命中率。”

“将这些经过一部分信息化升级的老装备,与我们的63改自动步枪,红箭-1火箭筒,便携式迫击炮等………可以打包成一个陆军团级升级解决方案,提供给有需求但又预算有限的国家。”

“这不仅是处理库存,更是盘活资产,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张方玉和周长征听得眼中异彩连连。

林默这种“变废为宝”,“旧瓶装新酒”的思路,简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座全新的金矿!

这既能解决国内装备更新换代带来的库存压力,又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还能赚取宝贵的外汇,简直是一举多得!

“妙啊!太妙了!”

张方玉兴奋地拍着桌子,感慨的说道:

“林默,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这种点子都能想出来!我们之前光想着卖新装备,却忘了这些老伙计们还能发挥余热,而且经过这么一升级,竞争力一点不弱!”

周长征也深表赞同:“这样一来,我们的产品线就更丰富了,可以覆盖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频谱需求!”

“林默,说起来,你可是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哪里哪里。”林默谦虚道。

除了与两位老总商讨军贸,林默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与高主任一起,奔波于京都的各所顶尖高校之间,落实“提前实习”和“双向选择”试点计划。

他们先后走访了京华大学,京都工业大学,华清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拥有雄厚工科底蕴的学府。

这个打破“毕业包分配”铁饭碗的创新模式,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各大高校的领导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激烈的讨论。

尤其是在以军工和重工领域见长的京都工业大学,校长在听完林默和高主任的详细介绍后,几乎是当场拍板!

“好!这个模式好!”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激动地站起身。

“打破论资排辈,强调实践能力,双向选择,人岗匹配!”

“这完全符合教育改革和技术人才培养的方向!我们京都工大,全力支持,全面跟进!”

他甚至专门将林默请到自己的办公室,私下恳切地商量:

“林所长,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你看,我们工大在机械,动力,材料,光学这些领域,那可是有深厚家底的。”

“能不能……嗯……多给我们一些实习名额?”

“或者,在选拔标准上,适当向我们工大的学生倾斜一点?”

面对老校长的热情和期盼,林默虽然理解,但还是保持着原则,他微笑着,语气温和但坚定地婉拒道:

“校长,非常感谢您和京都工大的大力支持!”

“贵校的学生素质,我们绝对信得过。”

“不过,为了保证选拔的公平公正,给所有高校的优秀学子一个平等的机会,我们还是坚持统一报名,统一笔试,统一面试的流程。”

“我相信,以京都工大学生的实力,一定能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老校长虽然有些遗憾,但对林默坚持原则的态度反而更加欣赏,连连点头:

“说的也是,公平竞争好!那就让我们工大的小子们,凭真本事去抢名额!”

很快,关于“红星军工技术研究所”将在正月十六,于几所试点高校举行提前实习双向选择会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通过各校负责人,系主任,辅导员之口,迅速传遍了相关专业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所有与通讯,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彻底炸开了锅!

宿舍里,食堂里,图书馆,林荫道上,到处都能听到热烈的讨论。

可以说是全城高校轰动!

“听说了吗?红星研究所!就是那个搞出微光夜视仪和激光制导的!”

“真的假的?双向选择?不用等毕业分配了?”

“要求好像很高啊,要笔试还要面试!”

“怕什么!只要能进红星所,让我考十次都愿意!那可是能接触到最前沿技术的地方!”

“是啊,听说他们待遇还好得吓人,比部委下属的大院待遇还高!”

“我学长李卫国就在里面,听说干得好,年终奖拿了好几百!”

“我的天!几百块?我得赶紧复习专业课!”

……

不仅仅是讨论,林默、秦怀民以及高育材主任办公室的电话,几乎快要被打爆了!

各种咨询电话络绎不绝,有学生本人忐忑不安地询问细节的,有家长千方百计托关系打听内幕的,还有各个院系的老师推荐自己得意门生的……可谓盛况空前。

在这股席卷高校的热潮中,有两个人的心情尤为复杂和激动。

正是上次在李卫国聚餐时,流露出后悔和向往的王海和张建兵。

王海自从在街道办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内心备受煎熬。

张建兵在那个论资排辈的研究所里干着打杂的活,也深感前途渺茫。

过年期间,两人都暗下决心,要改变现状。

当“红星所招聘”的消息如同惊雷般传来时,两人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跳了起来!

“机会!这是我们的机会!”王海在宿舍里激动地对着电话吼道,电话那头是张建兵。

“可是……红星所要求肯定很高,我们……能行吗?”张建兵虽然激动,但更多的是忐忑和不自信。他们毕竟放弃了上次的考试。

“不行也得行!”王海语气斩钉截铁,“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不能再错过!我这就给卫国打电话,问问情况,取取经!”

他立刻拨通了李卫国在红星厂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王海急切地把情况和自己的担忧说了一遍。

电话那头的李卫国听完,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坚定而充满鼓励的声音:

“海子,建兵,你们俩听我说。这次的机会,一定要拼尽全力抓住!”

他压低了声音,透露了一个尚未公开的惊天消息:

“我跟你们透个底,你们知道吗?咱们林所,前几天在京都,不声不响,拿下了价值上千万美元的外贸订单!”

李卫国没有说得很详细只是一笔带过。

“咱们红星所现在不缺项目,不缺资金,就缺人才!正是用人之际!”

“上千万美元?那岂不是得有一个多亿?”王海和张建兵在电话两边同时失声惊呼,感觉心脏都停跳了一拍。

“所以,”李卫国语气笃定地说道,“只要你们有能力,有决心,能通过考核进来,前途绝对是光明的!”

“林所待人宽厚,重视人才,只要你真有本事,在这里绝对有用武之地!做好准备,把专业课捡起来,把状态调整到最好!”

“正月十六,考场见!”

挂断电话,王海和张建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熊熊燃烧的斗志和前所未有的决心。

上千万美元的订单!这是何等庞大的项目和底气!

这一次,他们不能再留下遗憾!

两人立刻翻出尘封已久的专业书籍,一头扎了进去,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备考。

命运的齿轮,似乎开始再次为他们转动。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869/111110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