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物极必反
食用菌严重滞销。
各地政府都束手无策,不是蔬菜批发商不出力,实在是整个宜城省无法消化这么大的量啊!
半个月后,情况更加严重了。
各地的农民怨声载道。
省台记者连天跟踪报道,截至目前,据统计,已经有42个县份大规模种植食用菌。
超过了全省一半的县份!
这事惊动了省委领导。
省长杜国宁亲自召集各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开会。
问:“谁让你们号召农民大规模种植食用菌的?我问了一圈,省里面根本就没有相关项目!”
众人不答,都把目光投向凌云市市长罗坚。
罗坚皱了皱眉头,“你们都看我干嘛?冤枉啊!这不关我事。”
杜国宁又问:“那他们怎么都把目光指向你?”
“杜省长,真不关我事,我也是受害者好不好。”
“那关谁的事?”
“杜省长,我说这都是我们凌云市青禾县副县长兼长枫镇党委书记秦晓阳干的好事,你信吗?”
杜国宁想了一下,“秦晓阳我听说过,他不过是个小小的干部而已,难道还能指挥你们不成?”
罗坚摆摆手,“不是指挥,是各地的领导干部都被他阴了。”
“罗市长,注意言辞。”
秦汉阳突然出声,“不能说各地的领导干部都被他阴了,这有损秦晓阳同志的声誉。”
“汉阳同志,那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杜国宁追问。
“好的,杜省长。”
秦汉阳继续说道:“是这样的,六月初,青禾县爆发大规模蛙农闹事事件,秦晓阳同志临危受命解决此事。当天在广场上召开两三万人大会。”
“在会上,他顺利解决了牛蛙滞销的事情,蛙农闹事事件平息。在大会的最后,他宣布正在研究一个项目,如果成功,保证可以带领青禾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这事经过省电视台新闻报道后,各地的领导干部都知道了秦晓阳手中有好项目。于是,大家都纷纷到长枫镇打探消息。”
“据说…据说啊,大家各施手段,就是不太光彩的手段,最终从长枫镇领导干部中挖到了一个叫《农民种植食用菌商业计划书》的项目。”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事情。”
说着,秦汉阳从公文包里面拿出一份商业计划书复印件,上前放到杜省长面前:
“就是这份东西,据说是秦晓阳弄出来的,我也是前两天才找来。”
杜国宁点点头,没急着看。
而是看向众人,问:“汉阳同志说的可是事实?”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
杜国宁明了,调侃道:
“没想到秦晓阳的号召力比我还强大,你们也真是有本事,竟然偷别人的项目,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来,当真是有出息啊!”
“都是下面的人偷偷搞的,我真没得到汇报,不然我一定阻止的。”罗坚市长说道。
这话得到了很多人的附和。
杜国宁微微点头,又问:“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这个项目可以发家致富?”
罗坚答:“项目本身没问题,只是现在太过了。”
“懂了,青禾县也在种植?”
“没有。”
杜国宁不解,“那不是说这是秦晓阳搞的项目吗?”
这时,有其他市的领导插话道:
“杜省长,据我们调查,整个青禾县根本就没有组织农民种植食用菌。而且,据说秦晓阳根本就没打算上这项目,我们都被他…忽悠了!”
“忽悠?他有说什么了吗?”
“那倒没有,据说他们在党委会议上根本就没有讨论过这个项目。所以,我们认为秦晓阳就是故意做样子给大家看的。”
杜国宁有些无语,“那为什么这么多县份的领导干部们都相信了呢?”
“因为…因为秦晓阳不管做什么都成功了,大家都相信他的决策不会有错。”
“好吧,不说这个了。”
杜国宁随手翻了翻商业计划书,写得很好,逻辑很严密。
的确如他们所说,如果单个县上这项目,不说发家致富,至少增加一点农民收入不成问题。
通过翻看商业计划书,他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其实上面都写得清清楚楚:食用菌干货销售。
他合上计划书,语重心长说道:
“大家今后做事都长点心吧,回去之后也要教育一下底下的同志,不要什么项目都一窝蜂的上,这种前车之鉴已经是太多太多了!”
“还有一个,我反对有人去偷别人的项目,这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发展地方经济,关键还是要靠自己深入基层,去研究适合本地的方法。”
“既然你们说秦晓阳同志不管做什么都成功了,那就应该是学他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什么都模仿他、照搬他。这不,这回很多人都吃亏了吧?”
杜省长缓了片刻,继续说道:
“我看了一下报告,现在全省有42个县份大规模种植食用菌,产品滞销严重。既然这样,各位回去就好好学习一下商业计划书吧!”
“上面都教有方法了,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把食用菌变成干货。销售方法多种多样,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回头省里面也联系联系外省的大型企业来收购干货,这事就这么定了。好了,今天就这样。”
“……”
省长都发话了,各地市迅速行动。
纷纷开始做农民思想工作。
十天后。
关于食用菌滞销的消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时间来到十一月份。
天气已经有些寒了。
秦晓阳召集全县十六个乡镇的领导干部,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
一共三辆大巴车,载着一百多人,开进了长枫镇的“十里花海”药用植物园里面。
此时,“十里花海”还在建设当中,但是,已经是像模像样了,不少地方已经是花团锦簇、绿草茵茵,非常漂亮。
预计再有半年时间就可以开门迎客。
众领导干部都莫名其妙的,而当他们看到漫山遍野、各种各样的中药材时,众人恍然大悟!
这才是秦晓阳说的项目啊!
各乡镇领导干部兴奋不已,抛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秦晓阳一一解答。
从育苗、种植、采收、出售,一条龙服务,每个环节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关键是,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一旦销路打开,经过统筹规划,可以保证农民长久有一份稳定的收益。
秦晓阳说道:
“咱们青禾县一共16个乡镇,大家分工协作,每个乡镇选定几个品种中药材种植,每个村种植的品种也要统一,这样方便今后的统一采收。”
“药材是有季节性的,另外,价值也相差悬殊,我尽量合理分配,高价值与低价值、长短季相互搭配等等,保证每个乡镇都有合理的收益。”
说到这里,定康镇的向书记就问了:
“秦县长,那我们都只种植高价值的中药材不是更好吗?”
秦晓阳摇摇头,说道:
“物极必反,物以稀为贵这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我就不多说了。现在就说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大而全’。”
“我们要把青禾县打造成国内著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这里应该是绝大多数中药材都有,不能让药厂跑到这里来,发现这没有那也没有吧?”
这样一说,大家就懂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729/4314557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