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处理物品
原因其实很直白。
单独外出时,家里还能有人当"抵押品"。
要是拖家带口全跑出去。
万一动了歪心思、干出违法勾当。
连个抓人的把柄都没有。
要知道这可是1977年,互联网还没影儿呢。
各地公安系统都是各管各的。
在一个地方犯了事。
只要跨个省界。
立马就能重新做人。
这种事可不是什么新鲜案例。
就有人先在四川杀了人。
一路逃到北方。
安安稳稳过了二十多年。
娶妻生子。
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要不是再次犯案。
可能这辈子都不会东窗事发!
为了规避责任。
生产队索性来个硬性规定。
想全家一起出门?
门儿都没有!
必须留人在家!
好在夏东青在村里够分量。
作为村里的"风云人物"。
别看他年纪轻轻。
说话却很有分量。
再加上他特别会来事儿。
办事的难易程度。
全看信封的厚度。
这可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夏东青始终相信,当官的没有不贪的。
没有打不通的关节。
只要礼物够分量。
在这个人情社会,万事都好商量!
要是商量不通。
那只能说明礼物还不够分量!
扯得有点远了。
开好证明后,两家人顶着村民羡慕的目光。
直奔县城而去。
这次夏东青没找上次的关系。
一来觉得没必要。
二来这次的目的也不单纯。
考虑到事情见不得光。
夏东青没让大春跟着。
安排他陪着女眷们逛街去了。
以大春那体格。
当保镖搬东西绝对是把好手。
安顿妥当后。
夏东青带着王叔和父亲直奔深山。
虽然过去这么久了。
上次"剿匪"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看得夏建国和王叔。
当场惊出一身冷汗。
夏东青回家可没细说。
他们还以为整个过程很安全呢。
"以后不准再做这么危险的事,听见没有!"
夏建国瞪着眼睛,死死盯着儿子。
夏东青没敢还嘴。
心里暗叫失策。
就是怕家人担心才没细说。
没想到还是露馅了。
幸好只有王叔和父亲知道。
要是让母亲看见。
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解释。
"东西就埋在那儿。"
夏东青赶紧转移话题。
"哼!"
夏建国哪会吃这套。
不过事情都过去了。
再追究也没意义。
当务之急是挖宝贝。
冷哼一声,三人直奔标记处。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
但当夏建国和王和平打开箱子。
看到里面的金条和翡翠玉石时。
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比起现金。
黄金珠宝的视觉冲击力确实更震撼!
深呼吸好几次。
才勉强平复心情。
夏建国开口道:
"和平,搭把手。"
"连箱子一起带走!"
要是搁在后世。
夏东青说什么也要留着这个箱子。
军用、有历史、还是国军的物件。
经济价值可能不高。
但收藏价值不可估量。
遇到识货的主儿。
送这个比送金条还管用!
到了某个层次后。
很多人更看重精神享受。
说"视金钱如粪土"可能夸张。
但对钱的渴望。
确实不如普通人强烈。
夏东青上辈子就认识个怪脾气的省领导。
分管土地的。
出了名的"清官"。
多少人在他那儿碰过壁。
送钱送礼都不好使。
连很多男人抗拒不了的美色。
他都敬而远之。
当年夏东青也是倔脾气。
不信世上有圣人。
花大功夫研究对方喜好。
结果不出所料。
还是被他拿下了。
方法很简单。
就送了一方古董印章。
就是文人墨客在书画上盖章的那种。
谁能想到他好这口?
毕竟通常情况下。
印章都是私人订制的。
刻着自己名字。
别人的拿来也用不上。
谁会在自己作品上盖别人名字?
那不成抄袭了?
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人家就是喜欢,没辙。
就这方小小印章。
最后给夏东青带来3000多万收益。
还牵出一串"朋友"。
赚得盆满钵满!
扯远了。
箱子再珍贵,也没安全重要。
夏建国取出物品后。
就提议销毁箱子。
这玩意儿体积太大。
又不能拆解。
根本带不回村。
夏东青想了想。
也没反对。
虽然私藏宝藏的事没暴露。
但留着箱子始终是个隐患。
万一哪天有人来查。
发现蛛丝马迹。
那麻烦就大了。
为不确定的收益冒险。
不值得。
最终把箱子烧了个干净。
三人从山里出来。
一刻都没耽搁。
直接去了黑市。
说是黑市,其实更像是个大杂烩市场。
到底是省城。
对政策的嗅觉比小地方敏锐多了。
在其他地方还遮遮掩掩的"资本主义苗头"。
在这儿已经明目张胆地摆上台面。
热闹得让夏东青都恍惚了。
差点以为走错了地方。
黑压压的人群。
比国营商店还热闹。
商贩们随意占位摆摊。
吆喝声、砍价声此起彼伏。
不过说到底。
再怎么开放。
现在也只能是民间自发行为。
现场连个维持秩序的人都没有。
场面难免有些混乱。
"分头找。"
"好。"
黄金买卖可不比别的。
不是随便哪个摊主都敢接手的。
这也是夏东青选择在这个陌生地方出手的原因。
要是回县城。
别说讨价还价。
可能连个买家都找不到。
十几根"小黄鱼"。
就算在这个黄金贱如白菜的年代。
也不是个小数目!
......
没有互联网。
没有移动电话。
连专门的黄金管理部门都没有。
所以这个时代的金价。
水分大得很。
能卖多少钱全凭本事。
卖高了是能耐。
卖低了也只能认栽。
就算白菜价卖了。
事后也不能反悔。
反悔也没用。
黄金贩子要是占了便宜。
早就溜之大吉了。
不过干这行也有风险。
实际上。
他们的风险也不小。
除了要垫付资金。
最头疼的就是黄金纯度问题。
民间的黄金纯度普遍不高。
掺点杂质还算好的。
回去处理一下。
加上压价的部分。
还能赚不少。
最怕遇到金包银或者纯度太低的。
要是没及时发现。
亏本是板上钉钉的事!
那可不是小数目。
少则几百。
多则几千。
同样地,他们也没法找卖家算账。
这就是黄金贩子往死里压价的原因。
不黑心不行啊。
又没有专业设备。
后世用喷枪就能轻松检测的流程。
在这个年代却相当麻烦。
好在夏东青这批货有点特殊。
严格来说,这些金条不是民间产物。
它们来自民国时期的银行。
黄金贩子最喜欢这种货。
一来,规格统一。
金条都是标准尺寸、标准重量。
二来,纯度高。
经过银行的金条,纯度能差吗?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554/111109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