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唐先生
张氏转身正待回屋,抬眼却见隔壁新搬来的唐公子正立在门前,朝这边望来。
“一大早的,倒让您瞧了笑话。”
张氏略带歉意地笑了笑。
“客气了。”
那位气质儒雅中透着清冷的唐公子微微颔首,含笑应道,
“农夫与蛇,不过是人性使然罢了。”
这正是那日在河岸边与沈君仁等人议论通衢利弊的男子,也是早早来此建屋、给沈安怀两兄弟带来第一笔生意的唐福瑞口中的主家。
“可怜之人,也总有可悲之处罢。”
张氏点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
“唐先生用过朝食了吗?若不嫌弃,来家里用些便饭?”
张氏不愿再提方才那桩烦心事,转而热络地招呼道。
“多谢美意,已经用过了。”
唐公子轻轻点头,
“这会儿正要去书堂。”
说罢,他带着贴身随从步下台阶,也朝着沈安茹那书堂的方向去了。
张氏望着那道苍翠如绿竹、儒雅清贵的背影,忍不住啧啧称奇。
他们沈家庄如今真是越来越出息了,竟能引得这般人物住进来。
这位自称唐砚青的公子,是在周太夫人登门后的第二日来的。
说是久居京城腻了,想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上一阵。
张氏当时就暗暗称奇,在庄户人眼里,建房是一辈子的大事,搬家更是天大的事。
像老大家的妹子,还有沈地主一家,不过是在附近几个村子间搬动,就已经够让人议论的了。
张氏私下里还对孟氏夸过孟冬喜,没想到看着老实的一家人,竟有这般决断。
可如今再看这位唐先生,轻描淡写一句“住腻了”,就从京城搬到这乡野之地。
张氏不禁心想:富贵人家果然不同,原来房子是可以随着心意,想去哪儿住就去哪儿的。
至于张氏为何称他“唐先生”,还得从沈明德与陈志维说起。
那日唐先生登门拜访,恰逢二人在家,几人便攀谈起来。
沈明德见他年纪虽轻,读书上的见解却很不一般,便细细问起可曾考取功名。
不料这年轻人竟早已是举人身份,让沈明德与陈志维这一对“中老秀才”翁婿佩服不已。
虽说秀才与举人只差一等,实则却是沟渠与天堑之别。
一向读书苦闷的陈志维也激动起来——举人老爷,一个镇三年也未必能出一位,更别说在这庄户地方。
平日想见举人一面,虽不能说比登天还难,也属实罕见。
“不想您这年纪轻轻,竟已高中举人,倒叫我这读了几十年书的老秀才汗颜。”
沈明德望着眼前人,语气里满是羡慕。
举人,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功名,也是他当年日夜苦读时心心念念的目标。
可惜,这辈子他是达不到了。
陈志维也激动地接话:“唐兄才学如此出众,他日金榜题名、高中进士想必也不是难事。”
唐砚青只微微一笑,轻声道:“陈兄过奖了。”
神态间一派云淡风轻,仿佛举人、进士于他皆不足挂齿。
这般气度,更让面前的两位读书人敬佩,如此年轻,如此才学,又有如此心性,果真是大家风范。
“说起来,愚兄方才发觉,唐兄这名字竟与我朝最年轻的状元郎、当今太子太傅唐砚舟大人如此相似。”
难得遇见这样一位才学出众的举人,平日话不多的陈志维也一改常态,滔滔不绝起来,
“想来‘唐砚’二字颇有灵气,取这名字的,怕不都是天资聪颖之辈?”
听到“唐砚舟”三字,唐先生目光微动,随即不动声色地轻声答道:
“也不算巧合,这名字是依族谱所取。唐砚舟是我本家远房堂兄。”
此言一出,不仅陈志维坐不住了,连一向沉稳的沈明德也激动起来。
唐砚舟,那可是所有读书人心中的楷模。
天齐朝开国这些年,状元虽是三年一位,可唐砚舟却是几十年才出一个的奇才。
他三岁能文,五岁作赋,十岁以《河图赋》名动京城,十六岁高中状元,成为本朝最年轻的状元郎。
之后入翰林院,又被皇上钦点为太子太傅。
而这些成就虽已足够耀眼,更让天下学子叹服的,是他所著的文章典籍,无一不是精妙绝伦之作,是读书人案头必备的经典。
他闲暇时所写的《科考十六要》,更被奉为科考必读之书。
因此,唐砚舟虽年仅二十七,却成名极早,在读书人心中早已是如同当代圣人般的存在,被尊称为“唐公”。
“哎呀!唐公子竟与那位大才同出一宗!难怪如此年少有为!”
陈志维重重一拍手掌,兴奋得满面通红。
虽见的不是唐砚舟本人,但能见到偶像的家人,也足以让他如痴如狂。
“都是天下人谬赞,许是沾了唐家百年声誉的光罢。”
名为唐砚青,实为唐砚舟的唐公子仍是不疾不徐地说道。
倒不是他故作谦虚,他确实有几分才学,可若不是出身百年唐家,身为嫡子,又怎能三岁就拜当世大儒为师?
十岁的文章又如何能传遍天下?
随手写就的科举杂谈,又怎有机会刊印流传?
天下有才之人不少,可能被世人看见的,却只有他唐砚舟一个。
“唐公子何必过谦!”
陈志维听他为偶像谦辞,反倒有些不悦,
“唐公当年殿试所作的《天道九文》,愚兄每次诵读必先焚香沐浴,字字珠玑,令人叹服!”
唐砚舟倒是未曾料到,在这小小山村,竟也能遇见自己的狂热追随者。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429/4321589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