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1918:红星闪耀德意志 > 第96章 梅梅尔走廊条约

第96章 梅梅尔走廊条约


《柏林备忘录》的墨迹未干,但地缘政治的齿轮已经加速转动。

韦格纳深知,仅仅收回梅梅尔是不够的,必须将其价值最大化,尤其是实现与苏俄陆上的战略连通。

莫斯科也急切需要打破西方的封锁,获得通往欧洲心脏地带的可靠窗口。

而丧失了梅梅尔的立陶宛,在德苏的双重压力下,其生存完全依赖于能否在两大红色巨人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于是,在柏林的倡议下,一场更为复杂的三方谈判再次悄然开启。

代表苏俄的是经验丰富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立陶宛方面则仍是心力交瘁的巴尔特鲁沙蒂斯,德方则由韦格纳亲自主导。

谈判厅内的气氛凝重。

长桌一侧坐着卡尔·韦格纳,奥托·克朗茨和约翰·施密特如磐石般分坐两旁。

另一侧,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神色从容,而立陶宛代表巴尔特鲁沙蒂斯则面色苍白,如坐针毡。

桌面上,摊开着一幅标注着拟议铁路线的东欧地图。

韦格纳点燃了一支烟,作为会议的开场,韦格纳声音平和的说道:

“契切林同志,巴尔特鲁沙蒂斯先生,今天我们把三方聚在一起,是为了做一件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修路。

欧洲现在百业凋敝,血脉不通。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需要一条新的‘血管’,把物资、技术和人民的友谊流通起来。

这条血管,就从梅梅尔开始,经过立陶宛,连接到我们广大的苏俄兄弟那里。我们姑且称它为‘兄弟之路’。”

韦格纳指向地图上那条刺眼红线:“根据德国和俄国同志们的测算,铁路的路线大致如此。”

“现在,我们来商量一下,这条路该怎么修,怎么管。”

巴尔特鲁沙蒂斯深吸一口气,首先提出了立陶宛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主席先生,契切林委员,这条铁路将穿越我国领土,关乎立陶宛的领土与主权。”

“我们认为,铁路在立陶宛境内的所有权和运营权,理应归属于立陶宛国家铁路公司。”

韦格纳微微一笑,吐出一口烟圈:

“所有权?嗯,名字挂在谁那里,很重要,这是个面子问题。”

“我们可以尊重这个面子。”

韦格纳的话锋一转,

“但是,巴尔特鲁沙蒂斯先生,修路、管路的钱,主要由我们德国和苏俄的同志们出。”

“我们投入巨资,是为了确保这条战略通道的畅通和效率,而不是为了给贵国增加一条需要自己费力维护的国内铁路。”

“如果运营权完全交给贵国,一旦出现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甚至……人为的梗阻等情况,我们投入的资金和战略期望,岂不是要打水漂?”

契切林立刻接口,语气冰冷:

“韦格纳同志说得对。所有权可以是一个法律形式,但管理权必须由投资方主导。”

“这是基本的原则,也是对出资方利益的保障。我们建议成立一个三方联合管理委员会,共同决策。”

巴尔特鲁沙蒂斯顿时感到压力巨大:

“那么,委员会如何表决?”

施密特清晰地说道:

“为确保决策高效,并体现主要出资方的权益,建议德国和苏俄在委员会中各拥有三票,立陶宛拥有一票。”

“这……这不公平!”

巴尔特鲁沙蒂斯低声呼喝道,他急的几乎要站起来了。

韦格纳抬手虚按了一下着急的巴尔特鲁,他的语气依旧平和继续说道:

“公平?巴尔特鲁沙蒂斯先生,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不是小孩子分糖果。”

“这条铁路,对于德国和苏俄,是打破封锁的生命线;对于立陶宛,则是连接两大市场、获取稳定过境收益的经济线,更是保障贵国在未来复杂局势中得以生存的安全阀。”

“我们投入的是真金白银和战略需求,贵国提供的是地理通道。”

“三、三、一的投票权,正是对各自投入和风险的真实反映。”

“如果贵国觉得无法接受……”

韦格纳没有说下去,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地图上立陶宛的东西边境。

巴尔特鲁沙蒂斯在韦格纳的目光和未尽之语中,颓然靠回了椅背。

是啊,不同意又能怎么样呢?

德国人和俄国人在边境线虎视眈眈,就算再会议上不同意,这两个虎狼之国完全可以用军事手段来达成他们的目的。

没来得及多想,韦格纳身旁的克朗茨接着抛出了更尖锐的问题:

“铁路修好了,安全该如何保障?”

“这么重要的战略通道,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我提议,由德国和苏俄派出精锐部队,组成‘护路部队’,在铁路沿线分段驻防,确保运输线的绝对安全。”

“这个绝对不行!”

巴尔特鲁沙蒂斯这次真的激动了,

“这是在立陶宛的领土上!外国军队驻扎,这是对立陶宛主权最严重的侵犯!安全保障理应由我国军队负责!”

“由贵国军队负责?”

克朗茨嗤笑一声,毫不掩饰他对立陶宛政府的不信任,

“巴尔特鲁沙蒂斯先生,请原谅我的直白。”

“以贵国军队目前的实力和装备,能否有效应对有组织的破坏、土匪袭击,甚至……某些境外势力的蓄意挑衅嘛?”

“如果铁路因安全问题中断,损失由谁承担?你们赔得起吗?”

韦格纳接回话头继续说道:

“克朗茨同志话糙理不糙。”

“巴尔特鲁沙蒂斯先生,我们要面对现实。”

“这条铁路太重要了,它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可能’、‘应该’的基础上,必须万无一失。”

“由我们经验丰富、装备精良的部队来护卫,是对我们三方共同投资最负责任的态度。”

“反之,”

韦格纳顿了顿,目光如炬,

“如果安全无法得到我们的信任和确认,那么这条铁路对德苏两国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届时,我们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整个项目的必要性,甚至……考虑其他能保障德俄双方运输更加畅通无阻的方案。”

契切林适时地表明了苏俄的立场:

“苏维埃俄国完全支持德方的安全提案。这条铁路的安全,高于一切形式上的主权顾虑。没有安全,一切所有权和管理权都是空谈。”

面对德苏两巨头步调一致的强大压力,巴尔特鲁沙蒂斯面色惨白,嘴唇哆嗦着,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巴尔特鲁沙蒂斯明白,所谓的“其他方案”,可能意味着比驻军更可怕的后果。

在主要框架被德苏确定后,韦格纳语气缓和了一些,给予了巴尔特鲁沙蒂斯一丝安慰:

“当然,我们也不会让立陶宛朋友白白提供通道。”

“作为补偿,贵国可以收取一笔固定的、合理的铁路过境费。”

“同时,通过此铁路的三国货物,享受关税豁免。这对于贵国疲弱的经济,不无小补。”

这微薄的收益与失去的主权和控制权相比,显得如此讽刺,但巴尔特鲁沙蒂斯知道,这已是对方给予的、唯一能带回去交代的“成果”了。

最终,在德苏联合塑造的、不容抗拒的意志下,《梅梅尔走廊条约》的所有关键条款,均按照德苏的草案得以确认。

《梅梅尔走廊条约》正文:

1.铁路的所有权与主权象征:

条约规定,该铁路在立陶宛境内的路段,其“名义上的所有权”归属于立陶宛国家铁路公司。

2.管理权与实质控制:

条约成立了“梅梅尔-苏俄铁路联合管理委员会”,由德、苏、立三方派代表组成。委员会设在梅梅尔。然而,在投票权上,德国和苏俄各拥有三票,立陶宛拥有一票。

3.安全保障与驻军权:

为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绝对安全,条约授权德意志人民共和国和苏俄有权在铁路沿线两侧各五公里范围内驻扎“护路部队”。德军负责梅梅尔港至立陶宛中段的安保,苏军负责立陶宛中段至苏俄边境的安保。驻军人数、地点由联合管理委员会(实为德苏)商定。立陶宛政府不得在驻军区域内部署任何武装力量。

4.经济利益与过境费:

作为对立陶宛“主权”和“领土”被穿越的补偿,条约规定立陶宛政府可以收取固定的、象征性的铁路过境费。同时,三国之间通过该铁路运输的货物享受关税豁免。

最终,在德苏两国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下,《关于梅梅尔至苏俄铁路建设、管理与安全保障的三国条约》(简称《梅梅尔走廊条约》)正式签署。

签署仪式上,韦格纳、契切林和巴尔特鲁沙蒂斯分别在文件上签字。

韦格纳神色从容,契切林面带微笑,而巴尔特鲁沙蒂斯的手则在微微颤抖,他知道这份条约将使立陶宛永远处于德苏的阴影之下,但为了避免即刻的亡国之祸,他别无选择。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401/4314291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