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章 大刀阔斧开政令
咸阳宫
《宫廷用度缩减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池塘,在朝堂上激起了轩然大波。
将闾的话音刚落,大殿内死一般的寂静被瞬间打破。
“荒唐!简直荒唐!”
最先按捺不住的是宗正嬴腾,他须发皆张,苍老的脸因激动而涨得通红,“宫廷用度,关乎皇家威仪,国之体面!岂能随意削减?裁撤宫人缩减仪仗,这是要让列国看我大秦的笑话吗?祖宗规矩,岂容如此践踏!”
他身旁几位须发花白的宗室元老也纷纷附和:
“监国殿下,三思啊!宫中豢养奇珍异兽,乃是彰显天子富有四海;宫殿楼阁,更是我大秦强盛之象征。岂能因一时之需,而损万世之基?”
“裁撤宫人,那些女子宦官何去何从?岂不是制造动荡?”
“上林苑乃陛下心爱之地,岂能随意处置?”
少府令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宫廷用度大幅削减,他这个少府令的权力和油水无疑将大大缩水。
他虽然不敢像宗室那般激烈反对,但也小心翼翼地出列道:“殿下,宫中用度自有定例,骤然削减三成,诸多事务恐难以为继。且修葺宫室,亦是为保皇家威严,非为奢靡……”
一时间,质疑声、反对声此起彼伏,矛头直指将闾。
不少依附于旧有体系的官员,也暗中交换着眼色,对这位年轻监国的胡作非为更添不满。
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尊卑有序,将闾这一道政令,不仅削减了用度,更像是在挑战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礼法和体面。
面对群情汹涌,将闾却依旧平静,仿佛早已料到会有此一幕。
他静静地听着,锐利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激动、或忧虑、或暗藏不满的脸。
待殿内声音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残余的嘈杂:“诸位大人稍安勿躁。”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宗正嬴腾身上:“宗正大人所言‘国之体面’、‘皇家威仪’,本殿以为真正的体面与威仪,不在于宫室之华美,苑囿之广阔,仪仗之煊赫。”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真正的威仪,在于国库充盈,粮仓满实,百姓安居乐业!在于边防巩固,四海臣服!在于我大秦锐士,兵甲坚利,所向披靡!”
“至于祖宗规矩,”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冷意,“敢问诸位大人,我大秦自孝公启用商君变法以来,哪一次强盛,不是打破旧规,锐意进取而来?若一味墨守成规,何来今日之一统天下?”
一番话掷地有声,让殿内反对的声音为之一滞。
不少人虽心有不甘,却也难以正面反驳。
将闾没有给他们太多消化的时间,紧接着抛出了他的真正目的:“诸位或许疑虑,缩减用度所得钱粮,将用于何处?”
他环视众人,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本殿决定,以此笔款项,于渭水工坊之侧,设立一全新衙署,名曰——‘格物院’!”
“格物院?”众人面面相觑,这个名字闻所未闻。
“不错,格物院。”
将闾解释道,“取‘格物致知’之意。此院之设,旨在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专司研究改良各类器物、技艺,以求利国利民,提升我大秦之实力。”
不等众人反应,他继续宣布:“格物院初设,首要攻关三项:其一,改良造纸之术,务求降低成本,使纸张能为更多人所用;
其二,精炼钢铁之法,务求提升钢铁品质,以利兵甲、农具之打造;其三,便是持续优化渭水工坊已在试制之新式农具,进一步提升耕作效率,以增田亩之产出!”
“什么?!”
此言一出,刚刚稍有平息的大殿,再次炸开了锅。
这次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造纸?炼铁?摆弄农具?”
一位主管礼仪的奉常大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上前一步,痛心疾首道:“殿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天地祖宗,安抚鬼神;操练兵马,保境安民,此乃立国之本!您……您怎能将如此巨款,耗费在这些……这些‘奇技淫巧’之上?此乃末流小道,玩物丧志啊!”
“正是!”
立刻有人附和,“工匠之事,自有少府、将作营操持,何需另设衙署,耗费国帑?”
“以宫廷削减之用度,供养一群匠人鼓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儿?传扬出去,岂非贻笑大方?”
“请殿下收回成命!切勿舍本逐末,动摇国本啊!”
嘲讽、质疑、苦劝之声不绝于耳。
在这些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官员看来,将闾的举动简直是离经叛道,不务正业。
治国理政,应该是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制定礼法,怎么能沉迷于工匠的技术活?
面对新一轮的群起攻之,将闾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这正是他想要的阳谋——将宫廷节俭与技术革新直接挂钩,让反对者陷入两难。
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朗声道:“诸位大人,称此为‘奇技淫巧’,未免太过武断。”
“敢问诸位,政令如何通达郡县?文书如何快速流转?靠的是什么?是竹简!若有更廉价、更便捷之纸张,是否能极大提升我大秦之统治效率,让朝廷之声,更快更广地传至帝国每一个角落?”
“再问诸位,我大秦锐士,赖以横扫六合者,除了悍不畏死之勇,是否也依仗兵器之精良?若能炼出更坚韧、更锋利之钢铁,打造出的戈矛剑戟,威力是否更胜从前?用此精钢打造农具,是否更能劈山开石,兴修水利,垦辟良田?”
“至于农具,更是国之根本!诸位大人食俸禄,享尊荣,可知一粥一饭,皆由农夫辛苦耕耘而来?新式农具已在试用中初见成效,能省民力增产量。若能持续改进并惠及天下,使粮仓充盈,百姓温饱,难道不是稳固江山社稷之大道?”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逻辑清晰:“诸位大人只知守旧,高谈阔论‘祀与戎’,可知天下已非昨日之天下?六国覆灭,难道仅仅是君王无道,将士不用命吗?器不如人,技不如人,亦是重要缘由!今日不思进取,明日又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固步自封,抱残守缺,那才是真正的亡国之道!”
一番话犹如疾风骤雨,直击人心。
殿中不少官员陷入了沉思,尤其是蒙毅等务实派大臣,眼中更是精光连连。
将闾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廉价纸张对政令推行、文化传播的好处,精钢对军事和生产的提升,高产农具对国计民生的意义,都是实实在在的。
虽然仍有许多守旧派官员心中不服,觉得将闾巧言令色,强词夺理,但在他这番道理和隐隐提及六国灭亡的前车之鉴下,一时间竟无人能再有力地驳斥。
大殿之上,再次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只是这一次气氛更加复杂。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110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