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127章 关于左丞相的职位

127章 关于左丞相的职位


咸阳城紧闭了数日的城门终于缓缓开启,阳光倾泻而下,却驱不散弥漫在街头巷尾的寒意。

游街、车裂的惨状还印在许多人的脑海里,廷尉府门前尚未干涸的暗色血迹,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酷烈的清洗。

封锁解除,意味着秩序正在恢复。

几日未曾召开的朝会,也在监国府的命令下重新举行。

麒麟殿,这座象征着大秦最高权力的殿堂,此刻却显得有些空旷。

朝臣们按照品级站立,队列中明显出现了许多空缺,如同被硬生生拔掉的牙齿,透着一股萧瑟。

尤其是左列前方,那属于丞相的位置,更是空荡得刺眼。

将闾身着监国常服,端坐于原本属于嬴政的御座之下,位置稍偏却足以俯瞰整个朝堂。

他神色平静目光沉稳,仿佛昨夜的血腥与杀戮从未发生,又仿佛这一切本就在他的掌控之中。

殿内气氛压抑,落针可闻。

所有大臣都垂着眼帘,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呼吸,没人敢去触碰那个禁忌的名字——李斯。

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丞相,如今连带着他的家族和党羽都已化作尘埃,成为了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符号。

短暂的沉默后,右丞相冯去疾颤巍巍地走出队列,他脸色苍白,显然这几日的风波也让他心力交瘁。

“启禀殿下,”冯去疾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依旧保持着老臣的仪态,“逆贼李斯伏诛,大快人心。然,此次逆案牵连甚广,朝中自三公九卿以下,至各部主官、属吏,空缺者达数十人之多。”

他顿了顿,语气沉重了几分:“如今诸多司职无人署理,政令传达多有滞碍,部分郡县文书往来亦受影响。长此以往,恐误国事。恳请殿下早日决断,遴选贤才填补空缺以安朝局,稳固社稷。”

冯去疾的话音落下,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附和声。

这确实是眼下最迫切的问题。

将闾以雷霆手段肃清了叛逆,但也确实造成了权力真空,行政效率大打折扣。

将闾目光扫过阶下群臣,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右相所言甚是。”将闾点点头,“国不可一日无政,官不可一日无守。诸位臣工,对于如何遴选人才,填补空缺,可有良策?”

他将问题抛给了众人。

一时间,大臣们面面相觑,心思各异。

这既是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是一次政治表态,甚至可能是向这位年轻的监国者输诚的契机。

短暂的犹豫后,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据说是某学宫出身的博士官,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启禀殿下,老臣以为国之栋梁,在于教化。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正需广纳贤才。可效仿先贤,于各地学宫之中,选拔品行端正、才学优异之士,先委以小吏之职,历练考核。若确有才能,再行擢升。如此,既可补充新鲜血液,亦可彰显朝廷重文兴教之德。”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引来不少文官的点头赞同。

将闾不置可否,目光转向其他人。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冯劫,也出列说道:“殿下,学宫选士固然是长远之计,但眼下空缺甚多,政务紧急,恐缓不济急。臣以为当务之急,应从现有官吏之中拔擢贤能。此次平叛亦有不少官吏临危不惧,恪尽职守,甚至有功于社稷者。可从中择优提拔,委以重任。如此既能解燃眉之急,亦可激励百官忠勤任事。”

冯劫的建议更加务实,立刻得到了不少事务官僚的支持。

两种建议各有道理,大臣们开始低声议论起来,目光不时瞟向将闾,试图从他脸上看出些许端倪。

“学宫选士,耗时日久,且那些学子空有理论,未必懂得实务。”

“现有官吏虽有经验,但难免沾染旧习,恐难推行新政啊。”

“关键是左丞相之位,国不可无相,此位当由德高望重、能力卓绝者担任,不知殿下心中可有人选?”

议论声中,最核心的问题被悄悄带了出来——左丞相的人选。

李斯死后,这个位高权重的位置便空悬出来,谁能接任,无疑将对未来的朝局产生深远影响。

不少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瞟向了右丞相冯去疾。

他资历最老,又一直忠于嬴政和秦室,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人选。

冯去疾本人则低着头,仿佛没听到周围的议论。

也有人看向了新近崭露头角,且在平叛中立下大功的章邯和李克寒。

章邯此刻正像一尊铁塔般侍立在将闾身后不远处,对朝堂上的议论充耳不闻。

李克寒则站在武将队列的后排,神色肃穆,也未参与讨论。

他们两人虽然功勋卓著,但资历尚浅,且是武将出身,担任文官之首的左丞相,似乎不太合规矩。

将闾将群臣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要的就是让他们议论,让他们猜测,让他们把各自的心思都摆到明面上来。

他没有急于表态,只是静静地听着,仿佛一个局外人。

直到殿内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重新聚焦到他身上时,他才缓缓开口。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将闾说道,“学宫选士,着眼长远;拔擢旧吏,解燃眉之急。两者皆不可偏废。”

他话锋一转:“至于具体人选,特别是左丞相之位,关乎国本,非同小可,不可草率定夺。”

他站起身,目光威严地扫视全场:“此事,容本殿下……禀明父皇之后,再做定夺。”

将昏迷不醒的嬴政抬出来,无疑是最好的挡箭牌,也合情合理。

群臣闻言,心中都是一凛。

监国公子虽然手握大权,但嬴政依旧是大秦的皇帝。

将闾此举,既显示了他对父皇嬴政的尊重,也表明了他并未因大权在握而得意忘形,更将最终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今日议事,暂且到此。”将闾挥了挥手,“诸位各司其职,务必保证政务通畅,不得有误。”

“臣等遵命!”群臣躬身行礼。

朝会散去,大臣们怀着复杂的心情鱼贯而出。

他们低声交谈着,猜测着将闾的真实想法,猜测着谁会成为这场权力洗牌后的赢家。

空旷的大殿内,只剩下将闾和章邯等人。

将闾走到那空着的左丞相位置旁停下脚步,目光深邃。

章邯上前一步,低声问道:“殿下,这左丞相之位……”

将闾转过身:“急什么?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章邯一头雾水,什么是子弹?

他拍了拍章邯的肩膀:“走吧,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清洗掉一些蛀虫,只是为了让这艘船跑得更快。接下来,才是真正要干活的时候。”

他迈步向殿外走去,背影挺拔而坚定。

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预示着一个崭新而充满未知的时代,即将在他的手中开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100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