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秦:献图监国,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 154章 奉监国公子令,彻查贪腐渎职

154章 奉监国公子令,彻查贪腐渎职


将闾的反腐肃贪行动,没有预兆,没有声张,如同一把淬毒的利刃,悄无声息地插入大秦官场和地方势力的深处。

那是一个寻常的清晨,咸阳城的官员们照常起身,准备前往各自衙署。

然而,不少府邸的大门,却被卫尉府的甲士团团围住。

“奉监国公子令,彻查贪腐渎职!”

冰冷的宣告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许多平日里道貌岸然、养尊处优的官员,还没来得及穿戴整齐,便被从暖榻上拖起,押上囚车。

廷尉府的牢狱一夜之间人满为患。

被捕者中,有数位九卿、郡守,更多的是在各衙署盘踞多年的令史、丞、尉等中低层官吏。

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之前在各自岗位上消极怠工、阻挠新政、排挤新官的顽固分子。

“这……这是怎么回事?”一名被抓的光禄寺丞,看着身边的同僚,满脸惊愕,“我不过是压了几份公文,怎么就成了贪腐渎职?”

押送他的卫尉府小校冷笑一声:“压公文?那是渎职。至于贪腐嘛,你家后院那口枯井里藏着的金子,可是罗网密探亲手挖出来的!”

人赃俱获,证据确凿。

罗网的情报网络在这次行动中展现出惊人的效率和精准。

每一个被抓捕的官员,几乎都能当场搜出其贪墨、受贿、侵占官产的证据。

有的是详细的账册,有的是价值不菲的贿赂之物,甚至还有一些写满阴谋的密信。

在一些世家残余势力根深蒂固的郡县,清剿行动更为直接和血腥。

南阳郡,一个偏僻的山谷。

这里是王家旁支暗中培植私兵的窝点。

数日前,新任南阳县丞刘德正是在这里清查赋税时遭遇阻挠。

今日,章邯亲率卫尉府精锐,如同天降神兵般突入山谷。

喊杀声瞬间响彻山林。那些所谓的私兵,平日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此刻面对大秦的虎狼之师,却如同待宰的羔羊。

他们手中的武器简陋,训练不足,战意更是全无。

“反抗者,格杀勿论!”

章邯的声音如同九幽传来,手中长剑翻飞,寒光闪烁。

他身先士卒,带领甲士冲入敌阵。

战斗异常短暂。不到一个时辰,山谷内的抵抗便被彻底粉碎。

遍地都是私兵的尸体,血腥味弥漫。

章邯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对着身旁的罗网密探点了点头:“清点人数,搜集证据。所有活口,秘密押回咸阳!”

类似的场景,在东郡、上党等多个郡县同时上演。

章邯调动的军队,配合罗网精准的情报,对那些暗中隐藏的非法武装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将闾展现了他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力和对反抗者的毫不留情。

这不是一场温和的改革,而是一场刀刀见血的清洗。

这场席卷大秦的清洗行动,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打击之准更是让所有旧势力无所遁形。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心存侥幸的人,看到身边同僚、亲友一个个落马,甚至被抄家灭族,彻底吓破了胆。

咸阳城内,许多幸存的旧官僚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再也不敢对新来的寒门官员颐指气使,而是纷纷收起傲慢,试图与新官们修复关系,甚至主动配合他们的工作。

“宋大人,这份公文下官已经连夜批阅完了,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监察御史衙门里,那位曾经对宋元冷嘲热讽的老吏,此刻躬身哈腰,满脸谄媚。

宋元看着他那副模样,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自己在这衙门里寸步难行,如今只因殿下的一场雷霆行动,局面便彻底扭转。

这不是他个人的能力,而是将闾殿下在为他们这些新官扫清障碍,撑腰壮胆。

这份恩情,他将铭记于心。

在各地的郡县,新官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原本阳奉阴违的胥吏变得恭顺,曾经阻挠他们的地方豪强不是被抓就是夹着尾巴做人。

他们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放开手脚,施展抱负。

杜周最近成了咸阳城里最忙碌、也是最快乐的人。

他带着治粟内史府的吏员,马不停蹄地清点、接收那些被抄没的家产。

“发财了!发财了!”

他看着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丝绸字画、田契地契,两眼放光,嘴里不住地念叨。

“大人,这是在东郡赵家地窖里搜出来的,整整三千两黄金!”一个小吏兴奋地禀报。

杜周一个箭步冲过去,抱着那箱黄金,爱不释手。

“好好好!都记清楚了!一分一毫都不能差!”

他一边清点,一边盘算着,“有了这笔钱,咱们可以修多少条驰道?可以建多少座粮仓?可以开办多少座学舍?”

他现在干劲十足。将闾殿下不仅仅是清除了那些蠹虫,更是为大秦聚敛了如此巨大的财富。

而这些财富,将成为推动新政、建设大秦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他已经开始着手筹划几项大型的水利工程和驰道修建计划,这些项目不仅能改善民生、增强国力,也能为那些新晋的地方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政绩。

监国府书房内,将闾看着各地汇总上来的捷报,面色平静。

这场清洗,只是他宏大计划的一部分。

他要的不仅是清除腐朽,更是要重塑大秦的骨骼与血脉。

他拿起一份关于清剿成果的详细报告,上面列举了被捕官员的名单、罪证以及抄没的资产总额。

数字触目惊心,却也令人振奋。

“殿下,这些旧势力,短时间内怕是不敢再兴风作浪了。”张洪奎低声说道。

将闾放下报告,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咸阳城。

“他们不敢兴风作浪,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兴风作浪的能力。”

他目光深邃,“但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旧的土壤还在,新的腐朽就会滋生。真正的变革,在于建立一套能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制度。”

他转过身,看向张洪奎:“罗网继续盯着,尤其是那些漏网之鱼。同时将重点转移到地方,密切关注新官们的施政情况,以及百姓对新政的反应。”

“属下明白。”

将闾又看向舆图,手指轻点着那些迎来新官的郡县。

这些寒门子弟,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证明自己,将新政的理念落到实处。

“告诉宋元他们,”将闾声音坚定,“现在才是他们真正施展才华的时候。大秦的未来,就看他们如何书写!”

窗外,夜色正浓,但咸阳城的上空,仿佛已经透出黎明的曙光。

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血与火的洗礼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古老的大秦土地上铺开。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09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