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章 恩威并施抚新民
北风卷着黄沙,无情地抽打在草原驰道每一个辛勤劳作的身影上。
雄心勃勃的驰道,如同一条渴望饮水的巨龙,在广袤的草原上艰难地向前延伸。
秦军士兵与民夫混杂在一起,挥汗如雨。
偶尔,远方会传来零星的马蹄声,那是匈奴游骑不甘心的袭扰,虽不能撼动秦军主力,却也如同苍蝇般令人不胜其烦。
牺牲,成了家常便饭。
疲惫与绝望,如瘟疫般在民夫营中悄然蔓延。
“将军,昨日又有三名民夫不堪重负,倒毙在了工地上。”一名都尉向巡查至此的蒙毅低声禀报,语气中带着几分沉重。
蒙毅面沉似水,目光扫过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民夫。
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走到一处刚刚搭建的窝棚,里面挤满了蜷缩着的民夫。
空气中弥漫着汗臭与难以名状的秽气。
他掀开一个破旧的陶罐,里面是些清可见底的粟米粥。
“这就是给他们吃的?”蒙毅的声音冰冷。
负责伙食的军吏顿时汗如雨下,嗫嚅道:“将军,粮草……粮草转运不易,前线将士尚且……这些民夫……”
“混账!”蒙毅勃然大怒,一脚将那陶罐踢翻,“驰道乃国之命脉,民夫便是筑路之基石!尔等克扣军粮,草菅人命,该当何罪!”
他当即下令,将几名贪腐怠工的军吏拖出去重打五十军棍,以儆效尤。
随后,他亲自督促改善民夫的伙食,增加肉食与热汤,又下令搭建更为坚固保暖的营帐。
“告诉他们,大秦不会忘记任何一个为国出力的人!”
然而,劳力的缺口依旧巨大。
咸阳的将闾很快收到了蒙毅的奏报,他沉吟片刻,下达了一道出人意料的命令:
将部分罪行较轻,且在战场上放下武器投降的匈奴战俘,编入苦役营,参与驰道修建。
将闾许诺,凡表现良好,积极劳作者,可逐级减刑,甚至在驰道修通之后,有机会获得秦人身份,分发田产。
此令一出,在匈奴战俘中掀起轩然大波。
一部分人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甚至是一条通往新生的道路,开始顺从秦人的管理,卖力干活。
另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对冒顿忠心耿耿的死硬分子,则将此视为奇耻大辱,暗中串联,消极怠工,甚至伺机破坏。
“阿古拉,你真要给秦人当牛做马?”
夜深人静时,一个面带刀疤的匈奴百夫长低声对身边的同伴说道,“单于不会忘记我们的!他一定会回来救我们!”
名叫阿古拉的年轻匈奴俘虏,原是某个小部落的牧民,他沉默地看着自己磨出水泡的双手,又想起秦军营寨中那热气腾腾的肉粥和相对安全的夜晚。
“我只想活下去。”
他低声道,“我的妻儿还在等我。”
刀疤脸眼中闪过一丝凶狠:“懦夫!秦人的话你也信?他们不过是想榨干我们的力气!”
罗网的眼线,早已如同看不见的影子般渗透进战俘营的每一个角落。
数日后,几名试图在夜间纵火焚烧新建路基,并煽动其他战俘逃跑的匈奴死硬分子,被突然出现的罗网密探当场拿下。
顺藤摸瓜,几个隐藏在战俘营中,负责与冒顿残余势力联络的细作也被揪了出来,在所有战俘面前验明正身,枭首示众。
鲜血与死亡,暂时压制了躁动。
北疆的消耗巨大,治粟内史杜周的眉头就没松开过。
将闾却在此时,给了他一个新的发财路子。
在将闾的支持下,杜周开始在驰道沿线的几个重要据点设立贸易点,允许那些选择归顺秦军的草原部落前来互市。
秦人拿出他们急需的食盐、茶叶、布匹换取匈奴人的牛羊马匹和皮毛。
“殿下英明啊!”杜周看着第一批从贸易点运回的数千头肥壮牛羊,以及堆积如山的皮货,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如此一来,不仅充实了军需,还能让那些归顺的部落尝到甜头,对咱们更加依赖。这买卖,做得过!”
草原上的消息传得比风还快。冒顿单于很快也知道了秦人开设互市的消息。
他敏锐地从中嗅到了一丝机会。
他挑选了一批最为精明强干的斥候,伪装成前来贸易的小部落商队,带着一些不甚起眼的皮毛,混入秦军的贸易点。
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刺探秦军的虚实。
更重要的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从秦人手中走私一些违禁品,尤其是铁器和军械部件的残骸。
哪怕是一块打造精良的箭头,对他们而言也弥足珍贵。
为了应对草原上复杂多变的军情传递,格物院的工匠们也没闲着。
他们在传统烽火狼烟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七彩狼烟”。
通过燃烧添加了不同矿物粉末的薪柴,可以产生红、黄、蓝、绿、紫等不同颜色的烟柱,再配合特定的旗语,便能传递比以往复杂数倍的军情信息。
一时间,草原上空时常飘起五颜六色的“祥瑞”,让不明就里的匈奴人惊疑不定,以为秦军又在搞什么新的妖术。
咸阳城内,长公子扶苏听闻北疆驰道工程之艰苦,以及秦军与匈奴之间的持续冲突,心中颇为不忍。
他素来推崇儒家仁德教化,认为武力征伐只能解一时之急,长治久安之道在于民心归附。
数次思量后,他主动向将闾请缨:“九弟,北疆将士与民夫劳苦功高,然匈奴桀骜,非武力可以尽服。为兄不才,愿往北疆,宣扬大秦教化,以仁德感化归降之部落,消弭其敌对之心,或可为九弟分忧一二。”
将闾看着一脸诚恳的扶苏,心中微微一动。
他知道扶苏此去,或许难以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但其儒家思想,对于瓦解那些摇摆不定的匈奴部落内部抵抗意志,确实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且,让这位以仁德闻名的长公子出现在北疆,也能向天下展示大秦并非只知杀伐。
“长兄有此心,孤甚慰。”将闾点头道,“北疆风沙酷寒,长兄此去,务必保重。孤会派遣得力人手,护卫长兄周全。”
他没有明说,但罗网的高手,早已在暗中接到了密令。
与此同时,在草原前线的蒙恬,也在积极推行着以夷制夷的策略。
他主动联络了一些历史上与冒顿所在的部落有宿怨,或是在之前的权力倾轧中被冒顿打压的小部落首领。
蒙恬授予他们秦人的官职,给予他们在互市中的优先权和更大利益,并提供少量秦军制式武器,让他们协助秦军防范冒顿的渗透和袭扰,同时也作为秦军与草原深处之间的缓冲。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一支参与驰道修建的匈奴苦役队伍,在几名被策反的冒顿细作的秘密煽动下,突然发难。
他们趁着监工换防的间隙,用偷藏的石块和简陋工具,杀害了数名秦军监工,夺取了他们的武器,试图冲击营地,逃回草原深处。
警讯传来,负责卫戍周边区域的章邯,正巧在附近巡查。
他闻讯,二话不说,立刻率领麾下卫尉军的精锐骑兵,如同一道黑色闪电,直扑暴动地点。
这些卫尉军都是百战老兵,装备精良,对将闾更是忠心耿耿。
面对四散奔逃的匈奴暴动者,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弓弩齐发,长戈挥舞,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将暴动镇压下去。
为首的几名煽动者和动手杀害监工的匈奴俘虏,被章邯下令当场枭首,头颅悬挂于营门之外,以儆效尤。
其余参与暴动的俘虏,则被加重刑罚,日夜苦役,不得歇息。
数日后,扶苏的车驾抵达了这处刚刚经历过血腥镇压的秦军营寨。
他本想安抚一下此地的归降部落和参与劳作的民夫,却不成想,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营门外那些迎风摇曳、面目狰狞的匈奴头颅,以及空气中尚未散尽的血腥气。
地面上,被冲刷过的血迹依然可见。
那些被重新收拢的匈奴苦役,一个个噤若寒蝉,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扶苏何曾见过如此惨烈的景象,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胃中翻江倒海。
他平日里所读的圣贤之书,所信奉的仁德之道,在这一刻,与眼前这赤裸裸的铁血现实,发生了剧烈的碰撞。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远在漠北深处的冒顿,也很快收到了暴动失败的消息。
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从秦军如此迅速而残酷的反应中,嗅到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秦人……终究是不信任那些归降者的。”
冒顿嘴角露出一抹残忍的笑容,“他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那个什么长公子,不是要去宣扬仁德吗?本单于倒要看看,他的仁德,能不能化解草原的仇恨,能不能挡住秦军的屠刀!”
他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可以利用的裂痕。
草原上的风,似乎更冷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09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