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章 铁腕涤腐吏风清
将闾的旨意如同一道霹雳,震彻大秦朝野。
咸阳城内,菜市口接连数日人头滚滚,数十颗曾经在北疆作威作福的脑袋,如今成了万民唾弃的腌臜物。
被抄没的家产充盈国库,杜周乐得胡须直翘,走路都带着风,仿佛那些沉甸甸的金银珠宝能替他分担不少钱粮压力。
“杀得好!这些蛀虫,早就该千刀万剐!”
百姓们拍手称快,对监国殿下的雷霆手段更多了几分敬畏。
风暴并未止息于此。
将闾下令,在北疆即刻推行全新的军需管理制度。
由御史台牵头,设立专门的“北疆军需监察司”,定期审计各部账目,核查物资出入。
同时,鼓励军中士卒匿名举报贪腐行为,一经查实,举报者不仅无过,反而有功,赏银百两。
杜周抓住机会,立刻上奏,请求将格物院最新研发的标准化度量衡器皿,以及一种据说是从泰西商人处学来的复式记账法在北疆推广。
前者统一标准,让缺斤短两者无所遁形;
后者账目清晰,每一笔款项的来龙去脉都记录得明明白白,互相勾稽,大大增加了做假账的难度。
“殿下圣明!”杜周捧着一本用新法记录的样账,眉飞色舞,“此法一出,便是账房里的老狐狸,也休想再浑水摸鱼!”
咸阳城内,随着北疆贪腐案的深挖,不少在京中呼风唤雨的权贵也被牵连出来。
他们或多或少都与北疆的贪腐将领有所勾结,或为其提供庇护,或从中分一杯羹。
一时间,咸阳城内风声鹤唳,不少府邸夜里灯火通明,忙着销毁罪证,四处托请关系,却不知罗网的密探早已将他们的动向尽收眼底。
将闾不动声色,借此机会,将朝中一些素来阳奉阴违,或是立场摇摆的官员,一一清除,朝堂为之一肃。
远在漠北的冒顿单于,听闻自己精心安插的棋子被秦人连根拔起,秦军内部还进行了一场如此声势浩大的清洗,气得险些吐血。
他本想趁秦军内部生乱,再图良策,没想到将闾下手如此狠辣果决,不仅没有伤筋动骨,反而让秦军的凝聚力更强了。
“秦人将闾,果然非同凡响!”
冒顿咬牙切齿,腐蚀拉拢的手段短期内看来是行不通了,风险太大,投入也打了水漂。
他不得不将目光重新投向草原内部,试图整合那些依旧对秦朝怀有刻骨仇恨,不愿归顺的大小部落,积蓄力量,以待天时。
长公子扶苏对将闾的铁腕反腐拍手称快,认为此举大快人心,足以震慑宵小。
但他同时也有些担忧,如此大规模的杀戮,会不会在朝野上下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反而不利于稳定。
“九弟,”私下里,扶苏对将闾建言,“严刑峻法,可收一时之效。然贪念源于人心,若不加以教化,使其知廉耻,明荣辱,恐怕今日割了韭菜,明日又会生出新的。为兄以为,当赏罚分明,在严惩贪腐之余,亦当大力表彰清廉正直之士,以为楷模。”
将闾深以为然。堵不如疏,杀戮并非目的。
他从善如流,采纳了扶苏的建议,下令嘉奖了一批在北疆反腐中有功,以及素来清廉奉公的官员。
赏赐田宅金帛,并命国子监的博士们,连夜编撰一本名为《为官之道》的小册子。
内容浅显易懂,多用实例,务求让每个大秦的官吏都能明白,什么是为官的本分,什么是不能触碰的底线。
小册子批量刻写出来后,即刻发往各郡县,要求各级官吏人手一册,认真学习,并定期考核。
北疆之地,蒙恬也根据将闾的最新指示,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军屯一体,分片管治”的新政策。
他将秦军在草原上控制的广阔区域,根据地理形势和部落分布,划分为数个独立的战区。
每个战区设立一名都护,由能力出众、忠诚可靠的将领担任,全权负责战区内的军事防务、民政管理、屯田生产以及与归附部落的联络。
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也使得各战区之间能够相互支援,形成稳固的防御体系。
格物院的工匠们也没闲着,他们根据边疆屯田的实际需求,利用水力驱动原理,研制出了一种简易但高效的水力磨坊。
只需将磨坊建在河流溪水旁,便可日夜不停地研磨谷物,其效率远非人力畜力可比。
同时,他们还改良了耕犁的构造,使其更加轻便省力,更适合在草原新垦的土地上耕作。
这两项发明的推广,大大提高了边疆屯田的粮食产量,使得北疆的军粮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能够自给自足,极大地减轻了后方杜周的压力。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那些在反腐风暴中被严惩的贪官污吏,其家眷亲属中,不乏心怀怨恨,不甘就此败落之辈。
他们暗中联络,散布谣言,试图煽动民意,甚至还有人铤而走险,妄图勾结匈奴残余势力,在边疆制造事端,以为报复。
但罗网的眼线遍布天下,这些跳梁小丑的阴谋诡计,尚未付诸实施,便被一一侦破,相关人等尽数被擒,从严从重处置,未能掀起半点波澜。
冒顿单于自然不会放过秦朝内部整肃贪腐、边疆推行新政这段看似混乱的时期。
他秘密派遣出数支由心腹勇士组成的小股精锐骑兵,如同草原上的饿狼,悄然潜行,对秦军一些新建的、防备相对薄弱的屯田点和孤立的哨所,发动了猝不及防的袭扰和破坏。
他们烧毁刚刚冒出嫩芽的庄稼,抢掠耕牛器具,杀害落单的民夫和士兵,试图用这种方式,打击秦军的屯田信心,迟滞驰道的修建。
章邯早已奉将闾之命,率领一部分卫尉军的精锐,协同蒙恬的边防军,加强了对各屯田点和驰道沿线的巡逻与警戒。
面对匈奴小股骑兵的袭扰,秦军依托坚固的堡垒工事和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放箭!”
面对一股试图偷袭某个屯田点的百余名匈奴精骑,负责守卫的秦军校尉冷静地下达命令。
早已埋伏在两侧的连弩车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咯吱声,密集的箭雨瞬间覆盖了匈奴骑兵。
冲在最前面的匈奴人如同被割倒的麦子般纷纷落马。
紧接着,数具轻便型黑龙炎喷射器发出怒吼,将试图逃窜的匈奴骑兵笼罩在火海之中。
更有几处,秦军将计就计,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然后以逸待劳,利用覆地网和霹雳车等利器,成功伏击并歼灭了数股匈奴精锐。
冒顿派出的袭扰部队,十有八九有去无回,不仅未能动摇秦军在草原的根基,反而白白折损了不少精锐力量,暴露了他自身兵力不足的窘境。
经过这一番铁腕整治和新政推行,秦军北疆的吏治风气焕然一新,贪腐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军心民心逐渐稳定下来,屯田生产也步入正轨,边防力量在实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和巩固。
咸阳宫内,将闾看着来自北疆的捷报和各项新政初见成效的报告,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清除了内部的蛀虫,稳固了新开拓的疆土,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如何将这片广袤的草原真正融入大秦的版图,如何彻底消除冒顿这个心腹大患,以及防备他可能发动的更大规模的反扑,才是未来更严峻的考验。
大秦的征途,依旧漫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09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