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章 内修国政,始武通宝
南疆既定,狼烟散尽。
将闾的目光,从刀光剑影的沙场,转向了纷繁复杂的内政。
他下令,于桂林、象郡等新拓之地,全面推行与关中无异的郡县制。
同时,自关中迁徙部分经验丰富的农户及退役兵士南下,授予田亩,使其与当地百越部族杂居错处,垦荒殖谷,以期长治久安,加速融合。
各国送来的赔款与新增藩属国的岁贡,如涓涓细流汇入江海,极大充实了日渐干瘪的国库。
治粟内史杜周捧着账簿,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菊花,走路都带着飘。
这日早朝,他揣着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竹简,喜气洋洋地出列:“陛下!南疆大捷,天佑大秦!如今国库充盈,臣斗胆,效仿先前北疆开发债券之策,再发行一‘大秦通海兴业债券’,以筹措资金,用于修缮南方诸港,打造楼船,为日后我大秦商船扬帆远洋,奠定基石!”
将闾微微颔首,杜周这老胖子,算盘倒是打得精明。
他随即看向杜周:“南方既平,百越归心,然六国旧币杂行,大小不一,成色各异,于商贸流通,百姓生计,皆有不便。朕意,当效法始皇陛下统一度量衡之功,再行币制之革。”
冯去疾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凝重:“陛下圣明。臣与治粟内史商议,可废除六国旧币及各地私铸杂钱,以我大秦半两钱为基础,由少府统一铸造发行新币。新币之上,当镌刻年号,以彰陛下开创之功,亦可有效防伪。”
杜周连忙补充:“正是!臣以为,新币可命名为‘始武通宝’!陛下登基,年号始武,以此为名,既显赫陛下武功,亦寓意大秦国运昌隆,通行天下!”
“始武通宝……”将闾沉吟片刻,“准。此事交由少府与治粟内史府共同督办,务必制定周详的兑换比例,严禁官吏从中渔利,确保新币顺利推行。”
他深知,农业乃国之根本,随即又下令:“传旨格物院,将新研制的曲辕犁、优良稻种,尽快推广至关中、蜀地乃至北疆屯垦区。各地官府,亦需大力兴修水利,鼓励军民垦辟荒田,朕要大秦的粮仓,年年丰盈!”
格物院得了圣命,不敢怠慢。
在将闾的有意引导下,部分研发重心也开始向民生领域倾斜。
不久,更高效的引水筒车、可利用风力的磨坊相继问世。
针对南方湿热气候下粮食易于霉变的问题,格物院亦着手研究粮食的干燥与防腐技术,进展颇快。
连年征战与大兴土木,使得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将闾思虑再三,下达了一项颇具争议的诏令:
凡战争中俘获的六国及外族奴隶,若在服役期间表现良好,并习得一技之长者,服役满一定年限,经考核合格,可脱去奴籍,转为大秦黔首,分给田地,或安排进入官营工坊劳作,其子女亦可入学。
此令一出,朝野哗然。
有老臣认为此举有失体统,然将闾力排众议。
他认为与其让这些奴隶在苦役中耗尽生命,不如给其一线希望,化戾气为动力,为大秦所用。
李斯则奉命,开始对《秦律》进行新一轮的增补修订。
此次修订,重点加强了对盗铸钱币、囤积居奇、扰乱市价等经济犯罪的惩处力度,对官员贪腐、渎职等行为,更是加重了刑罚。
同时,针对边疆地区管理及民族事务,也增补了更为细致的法令条文,务求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北疆龙城,扶苏推行的龙城模式已初见成效。
屯垦区内,阡陌纵横,新式农具的推广使得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秦之雅言,在那些归化胡人的帐篷中,也渐渐取代了生硬的胡语。
扶苏欣喜之余,上书将闾,详述其教化理念与实践经验,言辞恳切,颇有心得。
将闾阅后,于朝堂之上公开嘉奖了扶苏的勤勉,但也特意派人口头告诫:“教化万民,乃国之大略,然亦不可废法度为根基。恩威并施,方是长久之道。”
扶苏闻之,若有所悟。
后宫之中,亦因前朝风云而暗流涌动。
宁胡阏氏明月,因月氏彻底臣服,且其兄长在西域为秦开疆拓土屡立功勋,地位水涨船高。
东来夫人莲华,其母国箕朝鲜岁贡不绝,亦是安稳。
先前滇国献上《滇池万里图》并暗示磷矿有功,将闾后来还是将那位被退回的滇国公主纳入宫中,封为容华,虽位份不高,却也时常得些赏赐。
后宫隐隐形成了以宁胡阏氏为首的西域一派,东来夫人为首的东部一派,以及新晋的滇国容华等几股不易察觉的势力。
张洪奎的罗网,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猎鹰,时刻注视着四海的动静。
他向将闾密报:“陛下,据南海密探传回的消息,那南海大君同盟,在我大秦平定南疆之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加紧了对南海商路的控制。更有迹象表明,他们似乎在秘密联络更西方的某些国家,图谋不轨。”
将闾闻言,眼中寒光一闪,却未多言。
始武通宝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
新币铸造精良,分量统一,本是利国利民之举。
但在一些偏远郡县,因旧币种类繁杂,成色不一,兑换比例难以精准,加之地方官吏宣讲不明,执行粗暴,一度引发了部分商民的恐慌与不满,甚至出现了小范围的挤兑风波,险些酿成事端。
幸而御史台反应及时,将闾下令严查,处置了几名失职官吏,并加派得力官员前往安抚,风波才渐渐平息。
咸阳宫,麒麟殿内。
将闾独自立于巨大的沙盘之前。
这沙盘之上,不仅有大秦的山川河流,更有新拓的南疆版图。
他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划过,最终停留在长江与珠江水系之间。
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雏形,已在他心中酝酿。
此举若成,不仅能加强中央对南方的控制,便利粮草物资运输,更为日后大秦舰队真正下南洋,扫平宵小,开辟了无限可能。
就在此时,一名格物院的官员兴冲冲地跑进殿来,手中捧着几块乌黑的石头和一截散发着异香的树枝:“陛下!大喜!大喜啊!臣等奉命前往南疆勘探矿产,于十万大山深处,意外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天然盐矿!储量之丰,远超巴蜀旧矿!此外,还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树木,其枝叶能散发异香,可有效驱逐毒虫瘴气!”
将闾接过那树枝闻了闻,又拿起那黑色的盐石看了看,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开怀的笑意。
这可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有了这盐矿和驱虫奇木,南疆的开发与驻军,便又多了几分保障。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091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