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章 国库告急,开源新策
吴郡大捷的喜悦,如同退潮的海水,迅速在咸阳宫廷内消散。
随之而来的,是冰冷而严峻的财政现实。
盛大的庆功仪式、犒赏三军的巨额开支,以及阵亡将士那天文数字般的抚恤金,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本就因连年征战而有些空虚的国库喘不过气来。
麒麟殿的早朝,气氛与往日大不相同。
往日里,打了胜仗,朝臣们个个红光满面,恨不得把自家祖宗十八代都拉出来夸耀一番。
今日,却都有些蔫头耷脑,尤其是治粟内史杜周。
只见杜周颤巍巍地捧着一本几乎空白的账簿,那张平日里因算计而精光四射的圆脸,此刻皱得像个苦瓜。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几乎是声泪俱下,脑袋磕得邦邦响:“陛下啊!老臣……老臣无能啊!这国库……它……它比老臣的脸还干净啊!”
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吴郡大捷,将士用命,赏赐抚恤,理所应当!可这银子,它不是大风刮来的呀!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粮草军械、伤药抚恤,哪一样不要钱?
陛下,您再这么赏下去,老臣……老臣就只能拆了治粟内史府的房梁柱子,拿去当柴火卖了,给将士们凑抚恤了!”
杜周一边哭嚎,一边偷偷用眼角余光瞄着御座上的将闾。
他知道陛下素来体恤臣下,自己这番哭穷,定能引起重视。
果然,他话音刚落,又补充道:“陛下,那‘卫我海疆救国债券’和‘句章大捷纪念债券’虽解了燃眉之急,可那利息,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长此以往,这大秦的钱袋子,怕是要被这债务给活活拖垮了!”
将闾面色沉静,听着杜周的哭诉,心中却早已有了计较。
他深知杜周所言非虚,战争是吞金巨兽,大秦虽胜,却也胜得惨烈,国库的压力,他比谁都清楚。
“杜爱卿,平身吧。”将闾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债券确非长久之计,大秦要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而非寅吃卯粮。”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沉声道:“诸卿,国库空虚,已是不争的事实。军国大事,处处需要用度。如今战事暂歇,正是我等休养生息,充盈国库之时。除了节流之外,何以开源?诸位可有良策,为我大秦开辟新的、可持续的财源,以解眼下之困,图长远之计?”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开源?
说得轻巧!
大秦立国数百年,能想到的法子,历代先君贤臣怕是都想尽了。
片刻之后,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出列,提出的无非是些老生常谈的建议。
有的说:“陛下,或可适当加重农税,以充国用。”
有的说:“盐铁官营,历来是国库重要来源,或可进一步提升其利,严查私贩。”
将闾听着,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蹙。
加重农税?
那是竭泽而渔,会动摇大秦的根基。
盐铁官营的利润虽可观,但潜力也已挖掘得差不多了,再想大幅提升,难比登天。
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丞相冯去疾见状,沉吟片刻,出列道:“陛下,开源之道,确实不易。老臣以为,或可从严查各地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豪强入手。若能将这些隐匿的田亩赋税清查出来,或可追缴一部分,以解燃眉之急。”
将闾点了点头,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至少能刮下一层油水。
但他也明白,这依旧是在存量上做文章,治标不治本。
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的大臣,此刻也开始窃窃私语,声音虽低,却也清晰地传入将闾耳中:“先帝所定之法,已是极致,行之有效。如今贸然变动,恐会滋生事端,动摇国本啊。”
“是啊,开源之说,谈何容易,不如厉行节俭,与民休息为上。”
将闾心中微微一叹,看来指望这些浸淫于传统官僚体系多年的老臣们,拿出什么石破天惊的经济增长点子,确实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了站在角落里,一直默不作声,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格物院院令。
“传朕旨意!”将闾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格物院,自即日起,除军工研发外,即刻成立‘民用技研司’!此司专司研究能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新器物!
凡有利于国计民生、能创造财富之项目,皆可立项!所需经费,由少府优先拨付,不受常例所限!”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格物院不是专搞那些奇技淫巧,为军队造些杀人利器的吗?
怎么还要搞民用的东西?
还能创造财富?
不少大臣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疑惑。
将闾却不管他们的反应,又将目光转向了同样站在角落,如同影子般存在的罗网统领张洪奎,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声下令:“张洪奎,你即刻派人,彻查咸阳乃至全国各大商贾的底细,留意那些有经商奇才、却因出身或其他原因未能入仕途之人,将名单密报于朕。另外秘密组织人手,勘探各郡县是否有未被朝廷发掘的矿藏、特产,一并上报。”
张洪奎微微躬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早朝散后,百官各怀心思地退去。
将闾却独独留下了治粟内史杜周。
“杜爱卿。”将闾的语气温和了许多。
杜周受宠若惊,连忙躬身:“老臣在。”
“朕要你,在三日之内,将国库现有全部资产,包括金银、布帛、粮食,以及各地官田、山林、矿产、盐池等所有能变现的资源,给朕整理出一份最详尽、最准确的清单,呈上来。”
将闾盯着杜周的眼睛。
杜周一听,陛下这是要亲自过问财政细节了?
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陛下对国库的窘境如此上心,喜的是陛下似乎真有什么新法子要出来了。
他连忙擦了擦额角的汗珠,拍着胸脯保证:“陛下放心!老臣即便是三天三夜不合眼,也一定把这份清单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绝不敢有丝毫错漏!”
他一边说着,那双小眼睛却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心中暗自盘算:陛下这新思路,是不是又能琢磨出什么新的“债券”名目来?比如“富国强兵振兴债券”?或者“万象更新开拓债券”?
嗯,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将闾看着杜周那副模样,哪里不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却也不点破,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夜深,御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
将闾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大秦疆域图前,久久凝视。
大秦的财富,绝不仅仅埋藏于冰冷的地下,更蕴藏于万千民众的智慧之中,蕴藏于那些尚未被激发的庞大生产力之中。
他回忆起前世史书中记载的某些经济模式,那些依靠商业流通、技术革新而迅速崛起的国家,一个大胆而模糊的念头,开始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国家的力量,与商业的活力,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
烛光摇曳,映照着将闾年轻却坚毅的侧脸。
这条富国强兵之路,必然会触动无数既得利益者的神经,必然会遭遇重重阻力。
但为了大秦的未来,为了不再重蹈历史的覆辙,这条路他必须走下去,也一定要走通!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57/1111089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