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假千金觉得真千金蠢死了 > 第26章 但是要求金蓓蓓必须对金家忠诚,无不忠诚当之舍弃

第26章 但是要求金蓓蓓必须对金家忠诚,无不忠诚当之舍弃


然而,贺砚庭一个冰冷的眼风扫过来,两人立刻噤声,脸上挤出一副“对对对,我们死缠烂打,你们聊”的狗腿表情。

金鑫被贺砚庭这直白回答弄得愣了一下,随即“噗嗤”笑出声来。

谁不知道知道陆家明和周子涵是贺砚庭最好的朋友,他当初陆家明和周子涵被人陷害,是贺砚庭花钱出力把陷害他们的人找出来。

“既然贺总都这么说了,”金鑫从善如流地留了下来,笑容也变得真切了许多,她转向陆家明,兴致被勾了起来,“陆少,砚台在哪儿?快让我看看!陆爷爷的眼光可是很刁的,要是送错了,小心他拿拐杖敲你。”

陆家明一边在心里骂贺砚庭重色轻友,一边赶紧从随身带的包里,他确实刚拍了个砚台准备给老爷子贺寿,取出一个古朴的锦盒,递给金鑫:“喏,就这个,顾二娘的,我瞧着挺旧,应该有点年头了吧?”

金鑫小心翼翼地接过,打开锦盒,眼神瞬间就变了,变得专注而专业。她拿出随身带的放大镜和强光手电,她逛古玩市场的标配,仔细端详起来,完全沉浸了进去,暂时把旁边的三个人都忘了。

贺砚庭看着她这副模样,眼底深处那抹几乎要喷薄而出的烦躁和怒火,终于缓缓平息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深的专注和满足。

很好。

她留下了。

而且,他把她留了下来,虽然是靠陆家明的由头。

他不动声色地引着众人往茶室走,金鑫则捧着砚台,一边看一边下意识地跟着移动。

到了茶室,金鑫终于初步鉴定完毕,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陆少,你运气可以啊!这确实是清中期仿顾二娘的工,虽然不是本人亲制,但也是名家手笔,泥料好,雕工也精,保存得这么完好,很难得了!陆爷爷肯定喜欢!”

陆家明一听,大大松了口气,对金鑫竖大拇指:“厉害啊金小姐!一眼就看出来了!多谢多谢,这下不怕被老爷子骂了。”

周子涵也在一旁凑趣:“家明这回可算办了件靠谱事。不过比起金小姐你的眼力,还是差远了。”

金鑫被夸得有点小得意,嘴上却谦虚:“哪里哪里,主要是这东西确实不错。”

贺砚庭看着她在自己熟悉和喜爱的领域里散发出的自信光彩,看着她与好友自然交谈的样子,觉得整个茶室都明亮了起来。

他亲手沏了一壶茶,将第一杯自然而然地放在了金鑫面前。

贺砚庭语气依旧是那种听不出多少热情的平淡,但内容却截然不同:“你比小明厉害多了,他买的是仿制的,你买的可是早期顾二娘的砚台。”

陆家明和周子涵再次交换了一个“又来了又来了”的眼神,但这次学乖了,立刻大声附和:“对对对!金小姐,顾二娘早起的砚台也让我们开开眼!”

“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金鑫正在兴头上,又被贺砚庭那句说得心动于是毫不犹豫地点头:“好啊!贺砚庭,你把我的砚台放到哪里了!”

贺砚庭:“里屋书桌第二抽屉。”

她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出去拿她的宝贝砚台了。

茶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贺砚庭慢条斯理地又倒了两杯茶,推到两位死党面前。

陆家明凑过去,压低声音,咬牙切齿:“老贺,你可真行啊!我们就是你的工具人加僚机加气氛组是吧?用完就我们死缠烂打?”

周子涵猛点头:“还威胁要撤资!重色轻友到你这份上也是绝了!”

贺砚庭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眼皮都没抬一下,声音里听不出丝毫愧疚:

“不然呢?等下她拿来的砚台,只管夸。夸得不好,投资照样撤。”

陆家明、周子涵:“……”  (内心OS:算你狠!)

金蓓蓓拿起电脑查询,耳边响起秦管家的话‘还有老爷叫你把金鑫大学的历史,写给优缺点给他’

金蓓蓓带着满腔的不忿与轻蔑,飞快地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了“国际关系学院”几个字。

她倒要看看,一个连985、211名头都没有的学校,能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让大哥用那种“尔等凡人岂能懂”的语气说出来?

网页迅速加载出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简介:“教育部直属,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外事培训班而创办……”

教育部直属?金蓓蓓愣了一下,这起点似乎……不低?

她皱着眉继续往下看,目光扫过“外交官的摇篮”、“招生名额稀少”、“政审极其严格”、“体能将近要求达到体校标准”等字眼时,脸上的不屑渐渐凝固了。

当她看到“录取分数线”一栏,尤其是一些王牌专业在各省的调档线几乎清一色碾压绝大多数985高校,甚至直逼清北复交最顶尖专业的分数时,她的手指微微僵住了。

这怎么可能?!一个“双非”学校,分数怎么可能这么高?!

她不死心,点开论坛和知乎的评价。里面的讨论更是让她心惊。

“国关?那是神仙学校好吗?能进去的都不是一般人……”

“家里没点背景和想法的,根本不会报也不敢报这个学校。”

“别看名头,看实质。从这里出来的,很多都是直接奔着部委去的,普通人挤破头都进不去的地方,对人家来说是  小意思啦。。”

“在这里读书,你身边的同学可能毕业几年后就是驻某国大使馆的随员或者秘书了,这人脉圈层……”

“985是给优秀学子的勋章,国关是给特定圈子的通行证,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一条条评论像细小的针,扎破了她心中那层名为“复旦优越感”的气球。

她终于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大哥会说“谁敢说差”。

这个学校,根本就不是用“985/211”这种普通标准来衡量的。

它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更为隐秘也更高阶的路径。

它比拼的不仅仅是高考分数,更是家世、背景、视野和未来的布局。

金鑫能进这所学校,本身就意味着金家早已为她铺就了一条通往某个核心圈层的道路。

她嚣张是建立在已经手握这张顶级通行证的基础之上的!

她根本不需要像普通人一样,靠一个985的标签来为自己增值。

而自己引以为傲的复旦学历,在金家这种家庭眼里,或许真的就只是一张“还不错”的入场券,仅仅证明了个人学习能力,却无法带来那种独特的、隐形的、关乎权力和人脉的附加值。

秦管家让她写优缺点……

这哪里是让她评价一个大学?这分明是父亲在考校她的眼界、认知和对家族圈层的理解程度!

父亲的意思是:一个只看得到“985/211”标签的人,注定无法理解金家的运作模式和资源等级。

金蓓蓓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刚才的愤懑和轻视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难堪和恐慌。

她发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她用普通人的尺子,去丈量了一个根本不普通的家族。

她对着电脑屏幕,手指放在键盘上,却一个字也打不出来。

写优缺点?

她该怎么写?

写它“不是985211,名气不大”?

这只会暴露自己的愚蠢和短视。

写它“分数线高,政审严,出路特殊”?

但这岂不是在证明金鑫的优越和金琛的正确?

这一刻,金蓓蓓终于清晰地感受到了一道巨大的、无形的鸿横亘在她与这个家之间。

那不仅仅是二十五年的分离,更是认知、格局和阶层上的天壤之别。

她瘫坐在椅子上,刚才的斗志荡然无存,只剩下满满的无力感和自我怀疑。这个“作业”,她恐怕是完不成了。或者说,她终于意识到,父亲想看到的答案,根本不在那些学校的优缺点。

手机微信传来一个文件,金蓓蓓打开一看,这是金鑫对她大学的评价。

金蓓蓓心情复杂地点开那个微信文件。

她本以为会看到金鑫的炫耀或嘲讽,却没想到,入眼的文字风格冷静、客观,甚至带有一丝学术报告般的严谨。

《关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观察分析》作者:金鑫

一、  学术高度与个人能力认可: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理论经济学专业,属国内顶尖,学术评级A+。能进入此专业并顺利完成学业,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理分析能力和学术耐性。金蓓蓓小姐能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并毕业,已充分证明其个人智力与学习能力处于同龄人中最顶尖的1%。此项能力,毋庸置疑,值得高度认可。

二、  学生会经历的价值评估:

在复旦大学此类顶尖学府担任学生会长,其难度远超普通高校。这意味着需要在数万名同样优秀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抗压能力。这段经历所锻炼出的综合素质,是纯粹的书本学习无法赋予的珍贵财富,对于任何领域的未来发展都将是重要的基石。

三、  理论经济学的战略意义:

理论经济学并非空中楼阁,它是构建一切经济实践和商业逻辑的底层代码。精通理论经济学,意味着拥有了洞察经济周期、理解政策底层逻辑、构建复杂商业模型的潜在能力。这种深度思考能力,在家族面临宏观战略抉择时,价值千金。其重要性,远非应用学科所能比拟。

四、  与个人路径的对比反思:

相较于金蓓蓓小姐清晰卓越的学术路径,本人的学习经历更侧重于资源整合与实务通道。国际关系学院提供的是平台与视野,但缺乏如此扎实、系统的学术训练。在深度理论研究、模型构建与严谨学术思维方面,金蓓蓓小姐是专家,我自愧不如。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优势,并无高下之分,唯有适用场景之别。

五、  结论:

金蓓蓓小姐所拥有的学术背景与能力,是金家现有成员中所稀缺的。若能将此理论优势与家族产业相结合,深入产业一线,理解实际运行规则,其未来所能创造的价值,不可限量。绝非一个管理层职位所能简单衡量。

我的评价:但是要求金蓓蓓必须对金家忠诚,无不忠诚当之舍弃

落款处,还有金鑫随手画的一个简笔画笑脸。

金蓓蓓胸中的怒火与屈辱熊熊燃烧,将那份分析报告带来的片刻清醒烧得一干二净。金鑫最后那段“忠诚”的告诫和那个笑脸,在她看来是彻头彻尾的胜利者姿态和羞辱。

“资源整合?实务通道?”金蓓蓓咬牙切齿地低语,“好,我就来看看,你们金家引以为傲的资源整合,到底整合出了什么成果!不就是靠着信息差和关系网吗?”

她不再去思考国际关系学院的深层含义,也彻底无视了金鑫报告中对她价值的客观分析。

她被情绪完全主导,决定发起反击——用她最擅长的方式:数据分析与寻找漏洞。

她打开电脑,不再搜索学校信息,而是开始疯狂检索金氏集团过去几年的公开报道、财报摘要(尽管不上市,但部分业务板块有发债需求,会披露部分信息)、行业新闻以及相关政策变动。

她不愧是复旦经济学院的高材生,很快便从公开的海量信息中捕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结合她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她确实发现了金氏集团在过去四五年间的几次战略调整或投资转向,从纯商业角度看,似乎有些“滞后”或“过于激进”。

某新能源板块投资:  金氏进入的时机似乎比市场龙头晚了大半年,错过了最初的政策红利爆发期。

某地产业务收缩:  在中央明确提出“房住不炒”后,金氏虽然也开始收缩,但步伐似乎不如某些以“高周转”著称的民企那么迅速果断,可能承受了更多的资金压力。

海外某个资源项目:曾有小道消息称金氏有意竞标,但最终悄然退出,随后该项目所在国发生了政局动荡。

金蓓蓓如获至宝,她将这些信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逻辑”:

看吧!金家所谓的“资源整合”和“高阶信息”不过如此!他们同样会误判政策,同样会错过风口,同样会规避风险而放弃机会!金鑫在那个学校里所谓的“视野”和“布局”,并没有给家族带来先知般的优势!

她带着一种“揭穿真相”的快感,将这些案例精心整理,写成了一份措辞尖锐的分析报告。报告中,她极力强调金氏集团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与“滞后”,并将其隐晦地归结于所谓“依赖非公开信息渠道”的不可靠性,暗示这种模式并非万能,甚至可能因为路径依赖而错失良机。

她将这份报告发给了金彦,心中充满了报复性的期待。她想象着父亲看到后,会对金鑫和金琛的能力产生怀疑,会意识到她这个“学院派”的价值。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330/4324913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