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为沈南意写歌!
被林墨白的事情耽误了近一个小时,周卫国骑着自行车赶回机械厂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
厂区里静悄悄的,大部分职工都吃完饭回宿舍午休了。
机械厂有规定,连同吃饭在内,中午有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好让大家养足精神应对下午的繁重工作。
周卫国把自行车停进车棚,快步走向食堂。
食堂里只剩下两个老阿姨在收拾碗筷,看到他进来,其中一个连忙说道:“周科长,还没吃饭吧?锅里还留着点米饭和烩菜,我给你热一热?”
周卫国摆摆手:“不用麻烦了,我随便吃点就行。”
他拿起一个凉馒头,就着剩下的烩菜,三两口就解决了午饭,随后便转身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回到办公室,周卫国没有像其他同事那样躺到单人床上午休。
一来他现在精神头十足,一点都不困;二来,前世养成的习惯早已深入骨髓。
作为机械动力设计领域的泰斗,无双国士的他,肩负着国家多项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时间对他来说比黄金还珍贵,早就养成了争分夺秒的习惯,哪有闲心浪费时间午休。
稍稍缓了缓,周卫国给自己倒了一茶缸热水,然后坐在办公桌前。
本想继续推进西山煤矿说明书的翻译工作,可指尖刚碰到笔,却一个字都写不下去。
脑海里反复浮现的,全是沈南意竞聘乌兰牧骑演员的事情。
虽说他借着简文政的名头,让乌兰牧骑的领导们给了沈南意一个面试机会,可他心里清楚,这只是第一步。
沈南意最拿手的钢琴,乌兰牧骑根本没有,等于断了她最大的优势。
更关键的是,她的家庭成分是绕不开的坎,领导们要冒着政治风险留下她,就必须看到足够惊艳的表现,否则绝不可能破例。
“到底怎么才能让她在考核中一鸣惊人呢?”
周卫国揉了揉太阳穴,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他仔细琢磨着沈南意的优势 —— 唱歌天赋好、嗓音清亮,可这些优势并不是独特的。
毕竟这可是塞北地区啊,最不缺的便是能歌善舞的人。
而且对于那些少数民族来说,唱歌跳舞就像骑马射箭那样,已经刻入了他们的民族基因,沈南意和这些人竞争,怕是有点难。
她想要在众多竞聘者里一鸣惊人,脱颖而出,必须得惊艳所有人。
突然,周卫国眼前一亮,他猛地拍了下桌子:“对啊!她最大的优势,不就是我这个未婚夫嘛!”
天赋加上任何一张牌都是王炸,学历、家庭、智商、背景、才华等等,唯有单有天赋是不够的。
唱歌天赋好的人千千万,但是好歌却凤毛麟角。
一首好歌完全可以带火一个人,甚至于让他吃一辈子。
好歌难寻,只要给沈南意选一两首贴合时代,又能凸显她嗓音优势的经典歌曲,还怕打动不了乌兰牧骑的领导?
说干就干,周卫国当即便思索起来,倒底该给沈南意“抄”那首歌呢?
前世他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歌看书,流行歌曲记不太清,但那些传遍大江南北的红歌、充满民族风情的草原歌曲,却一首首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突然,一段经典而又动听的旋律浮现在脑海里...
就你了!
说着周卫国便拿出钢笔,然后在稿纸上写下《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名。
接着笔尖飞快舞动,熟悉的歌词顺着记忆流淌到纸上:“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
这首歌旋律悠扬,感情饱满,贴合时代,火海能展现沈南意清亮的嗓音。
更重要的是,这首歌不仅仅能独唱,合唱起来更有气势,想来很符合乌兰牧骑的演出定位,必定能打动那些考核的评委领导。
仅仅几分钟,一首歌就 “抄” 完了。
周卫国看着稿纸上的歌词,非常满意。
不过只准备一首还是有点单薄,万一现场发挥不好,连个备选都没有。
他稍作思索,又提笔写下另一首经典草原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这首草原歌曲情感饱满,既能展现唱功,又符合当时的时代氛围,作为备用再合适不过。
写完两首歌,周卫国把稿纸仔细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他端起茶缸喝了口热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有这两首歌加持,再加上沈南意本身的天赋,相信她一定能在竞聘考核中脱颖而出。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办公桌上,周卫国仿佛已经看到了沈南意在舞台上绽放光芒的模样...
...........
解决了沈南意竞聘考核的曲目问题之后,周卫国便将目光转移到了厂里增效的事情上了。
尽管在机械厂其他职工干部眼里,他们的生产效率还算可以。
但是在周卫国眼里,一个职工干部近千人的国营大厂,一年下来只能组装1200台小四轮,而且还不一定能完成,这生产效率还真是拉胯。
既然他来了,那必须提效增速。
不仅仅是他需要更多的成绩往上爬,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然后接触更高深的研究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周卫国不想加班啊!
想到那个义务班,他就有点头疼。
就那么点任务指标,用得着这么多人没明没夜的干吗?
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点,他还咋回去和沈南意培养感情,咋带着乡亲们发家致富。
不过这年头也不是什么方法都能用的,在1975年这个时间点,任何激进的市场化改革都是自杀行为。
一个不慎就会被人抓住把柄,然后上纲上线,扣上一个莫名其妙的大帽子。
所以,他的所有行动都必须紧扣眼下的政治正确主旋律,用时代的话语体系来包装现代的管理和技术思想。
经过简单的思考,周卫国认为他的增效的方法绝不能挑战“计划指标”体系,而是应该在体系内部,通过“技术革新”和“科学管理”这两面当时最红的旗帜,来解决“等、靠、要”造成的生产停滞问题,提高效率。
好在他现在的人设是一个“又红又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模范青年技术员形象。
再加上有李长安这个厂长的支持,只要他的方案不涉及到政治路线问题,厂里应该会通过的。
当下,周卫国拿出纸笔,认真思考起了可行性方案。
想要提速增效,必须要搞清楚眼下厂里生产效率低下的因素是什么,即识别痛点。
其实这个问题周卫国这两天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不外乎就是这个时代特有且常见的等、靠、要。
等发动机,等轮胎,等轴承;靠兄弟单位协作;向上级要指标,要拨款等等。
只要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生产效率自然就能提上来。
毕竟这年头的工人最是淳朴,也最是能吃苦。
很快,一个大概的方案就出现在了周卫国的脑海里...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098/1111103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