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国重工1975 > 第二百一十九章:前往省城!

第二百一十九章:前往省城!


翌日.清晨!

天刚蒙蒙亮,黄石崖村还裹在淡淡的晨雾里,周家老宅的灯就亮了。

沈南意早早起了床,帮周卫国把一件件衣服叠好放进行李包,又反复检查了几遍,这才放心的将行李包递给了周卫国。

洗漱完,两人来到了堂屋。

母亲难得的没有像往常那样早早地去上工,而是在锅灶旁忙碌。

看到两人出来,母亲将一个饭盒塞到了周卫国手里,同时说道:“给你煮了几个鸡蛋,拿着路上饿了也能垫垫。”

周卫国接过鸡蛋,看着母亲微微泛红的眼眶,心里也有些发酸。

他知道,在母亲眼里,他这是第一次出远门,难免有些担心和不舍。

周卫国当即安慰道:“娘,儿子这次是去受表彰,好事儿!”

陈秀莲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娘就是忍不住担心你。”

“放心,五六天就回来了,我不在的这段时间,您和我大哥、大嫂多帮我们筹划筹划婚礼的事儿。”?周卫国叮嘱道。

听周卫国提到了婚礼筹备的事情,陈秀莲的注意力立即被转移了过去,笑着说道:“好,娘肯定给你你和南意把婚礼办的热热闹闹的...”

告别了母亲,周卫国与沈南意直奔县城而来。

两人先是在机械厂的食堂吃了早饭,而后周卫国牵起沈南意的手,漫步将她送到乌兰牧骑驻地。

而后在沈南意恋恋不舍的眼神中,赶往西门外的汽车站。

他这次需要先去地委所在地宁城,与宁城地区的其他代表汇合,然后在政府官员的带领下,一同前往省城接受表彰。

阴山县汽车站不大,由一处破烂院子和两间土坯房构成。

两间土坯房分别是售票处好好和候车厅,简陋的让人不敢直视。

而更简陋的则是院子里的停车场,里面只有一辆破破烂烂的大巴车,这时整个阴山县唯一通往县外的公共交通工具。

好在阴山县城距离地委所在地宁城只有七十公里的路程,所以一天能往返两趟。

当然了,这是车辆不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事实上,像这样的老古董,不出状况的概率和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几乎是五五开。

要不是开吉普车过去太高调的话,周卫国真心不想遭这个罪...

在出示了工作证和介绍信之后,又花了一块钱,周卫国终于买到了去宁城的票。

上午八点半,车子终于在一阵“哗啦啦”的剧烈抖动中驶出了车站。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抵达了宁城汽车站。

出了车站,周卫国深吸一口气。

宁城比阴山县城热闹多了,街道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自行车、马车来来往往,喇叭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

不过周卫国对眼前的宁城还是比较陌生的,按照前世的轨迹,他是在6年后才第一次来宁城,但也仅仅只是为了转车,并未在这里多待。

再次回到宁城已经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宁城的变化很大,就连眼前的汽车站也都拆掉重建了。

向路人打听清楚地委大院的位置后,周卫国提着行李包,沿着马路独自前行。

半个多小时后,他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地委大院坐落在宁城的中心位置,红墙铁门,门口站着两个荷枪实弹的士兵在执勤。

周卫国刚过来就被其中一人拦了下来:“同志,请出示你的证件!”

周卫国当即上前几步,配合的掏出机械厂的工作证,递给对方。

“同志你好,我是阴山县机械厂的周卫国,来这里是跟其他同志汇合的,然后一同去参加省劳模表彰大会。”

执勤战士认真看了看他的工作证,然后敬了一个军礼,随后热情的说道:“原来是周同志啊,请跟我来。”

“谢谢,请问其他人是不是都到了?”周卫国边走边问道。

“抱歉,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今天上午已经来了好几个像您这样的同志了!”小战士回答道。

周卫国点了点头,便不再多问什么了。

跟着引导的同志走进地委大院儿,而后来到一间会议室门口。

由于门是半开着的,所以周卫国敲了敲便推门走了进去。

此时,屋子里面已经坐了两女三男五个人,他们都穿着整洁的衣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周卫国刚进门,一个穿着深蓝色干部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便站了起来,热情地打招呼道:“这位就是周卫国同志吧,快坐!”

“您认识我?”周卫国好奇的问道。

“呵呵,我是地委的副主任李建国,之前看过你的劳模申报材料,里面有你的照片!”李建国笑着说道。

“原来是李主任,失礼了,我是周卫国,以后还请您多指教。”周卫国道。

“客气了!”

随后李建国笑着指了指他身旁的女同志说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们地委的宣传干事刘星瑶,这次由我和她一起带你们去省里参加表彰大会。”

“刘干事好,我是周卫国,阴山县机械厂技术科长!”

“周科长好,在表彰大会期间,你们有什么问题你们都可以找我!”刘星瑶态度温和的说道。

这时李建国继续说道:“旁边这几位也是咱们宁城地区的省劳模,这位是宁城化肥厂的王志强;这位是红旗农场的赵大勇,种粮能手;这位是杨秀芹同志,来自红星公社,远近闻名的铁姑娘。”

周卫国一一跟他们握手,当握到杨秀芹的手时,忍不住多看了她两眼。

杨秀芹看起来三十多岁,穿着朴素的蓝布褂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可眼神里却透着一股韧劲。

之所以特别关注这个女人,主要是周卫国前世听说过这位铁姑娘的大名。

杨秀芹是隔壁商城县人,她是村里的生产队长,  面对村里盐碱涝洼的落后面貌,她不信邪、不怕难,她顶着三伏酷暑带领队员肩挑手抬,平整土地。

经过三个冬春的苦战,硬是将千亩低产田改造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丰产方,粮食亩产首次突破300斤,震惊全县。

此外,她不仅是“铁肩膀”,更是“巧心思”。在整个地区都普遍保守种植时,她主动请教技术员,大胆引进小麦良种,推行合理密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再次提高了生产队的粮食产量。

她创办的“田间夜校”,成了传播农业知识的课堂,带动全村科学种田水平显著提升。

前世周卫国就一直很佩服这位巾帼不让须眉女同志,但始终无缘得见,没想到这一世竟然见到了。

简单的寒暄之后,周卫国便在杨秀芹的对面坐了下来。

接着,通过与几人的聊天,周卫国才知道,这次前往省城的人员总数一共8人。

除了李建国和刘星瑶外,地委这边还派了一个宣传部长随行,剩下的五个人则全都是省劳模。

眼下除了他之外,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没有过来,等人到齐了他们就能出发了。

几人又在这间会议室等了二十多分钟,最后一人才到齐。

随后,在李建国的带领下,几人登上了早就准备好的车子,然后前往省城青城...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098/111109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