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国之心脏病!
白英杰也是个聪明人,听到周卫国这意味深长的话,那还不明白他的意思。
震惊过后,他小心翼翼的问道:“你...你掌握了稀土球墨铸铁的量产工艺?”
周卫国点了点头说道:“对,所以我才说他们两个说的都不对了。”
看到周卫国一脸认真的模样,白英杰的表情也变的严肃起来,正色道:“卫国,你没开玩笑,你可知道咱们鹿钢为了实现稀土球墨铸铁技术,辛辛苦苦搞了十多年,但结果...”
周卫国当然知道鹿钢为了稀土球墨铸铁量产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事实上早在十年前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与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等单位,就已经成功在实验室和试点工厂中炼制出了石墨形态良好、性能达标的球墨铸铁。
但是如何将实验室产品转为量产,却足足困扰了国内科研单位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间,除了鹿钢外,还有不少科研单位和院校在研究稀土球墨铸铁量产项目,结果无一例外的全都失败了。
想到在这里,周卫国一脸严肃的说道:“白处,我这人最不喜欢开玩笑,更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的!”
白英杰看着周卫国真挚的眼神,想到他在材料学上展示出的研究天赋,还有那个已故的冯教授...
他稍稍调整了一下呼吸,然后说道:“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必须将这件事情上报到厂里。”
“行,如果有什么需要我配合的话,随时来找我!”周卫国道。
“嗯,你先回宿舍,我现在就给厂里打电话汇报情况!”
说完,不等周卫国回应,白英杰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目送白英杰离开后,周卫国没有在原地停留,向着宿舍走去...
回到宿舍,王志强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是在食堂吃饭还是去市区游览了。
周卫国先是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然后坐到了窗口的小书桌前,准备写些什么。
只是,当他将纸和笔从斜挎包里拿出来后,整个人却陷入了沉思。
量产稀土球墨铸铁的核心技术他确实知道,这本来就是他的恩师科研成果,周卫国参与过其中部分研究工作,有十足的把握将其实现量产。
本来,周卫国是打算等季开源等人忙完西山煤矿的事儿,将他们借调回机械厂,然后接着交流讨论或者是其他方法,将这项技术“搞”出来,再拿给鹿钢。
届时,不仅仅能让稀土球墨铸铁提前实现量产,同时也能借用鹿钢的手保护恩师,甚至于帮他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毕竟鹿钢可是副部级国字头单位,他们要是愿意出面的话,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
但是当他今天看到罗承刚和毛锦程之后,却决定提前将这项技术交给鹿钢了。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罗大炮和季开源有夺妻之恨,他要为恩师出口恶气,他没有那么肤浅。
更何况,周卫国很清楚,恩师季开源对于罗承刚这个情敌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痛恨。
前世季开源临终前曾和亲口和周卫国说过,他和前师母钟秀丽能走到离婚的地步,更大的责任是在他。
而罗承刚的介入不过一个催化剂而已,就算是没有他,他和师母也不可能走到最后的。
甚至于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得感谢罗承刚,不仅仅是因为在他“消失”的那些年没少帮钟秀丽母女。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介入,让他们离婚,并让钟秀丽带着女儿离开了长安,也因此避免了后来被牵连的命运。
更何况,这些年罗承刚把师姐钟妍照顾的很好,完全可以说视为己出。
所以季开源看罗承刚不爽是真的,针锋相对也不假,但要说生死大仇绝对谈不上。
因此周卫国可以开口呛一下罗承刚,但绝对不会做更过分的事情。
他之所以突然要将稀土球墨铸铁量产技术拿出来,主要是罗承刚和毛锦程刚刚的学术争执,让他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意见足以影响国运的大事儿。
如果周卫国没有记错的话,眼下高层正准备与约翰牛(英)进行斯贝发动机的采购以及成套技术的引进计划,且谈判即将开始。
他得想办法引起上面的注意,参与或者是阻止这个计划。
因为这个计划对于华国而言,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匹配。
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华国为了解决“心脏病”进行的一次超级豪赌,但结果却赌输了。
关于“心脏病”问题,由来已久,不管是从民用到军用,还是陆用到海用的发动机,华国眼下都存在极大地不足,甚至于完全可以说是病根深重,心力不足。
众所周知,华国的军工业和那位北方邻居渊源颇深,尤其是航空工业。
早在朝鲜战争期间,他们就帮助华国建立了基础的军工系统,同时也把飞机制造业放在了东北。
“156计划”开始后,他们把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交给华国,并且由那边的专家和技术工人手把手教导,在奉天建起了“国营410工厂”,也就是黎明航发公司。
1955年末,国产“涡喷-5”航空发动机下线,这是华国第一台国产喷气式发动机,装备给了歼-5战机。
由此以后,华国一边买一边造,走上了苏式航发的研究道路。
早期的“歼”系列,都是仿造“米格”系列而来的,发动机也是仿制苏式发动机。
可是随着近年来两国交恶,北方邻居停止了对华国的一切援助,也停止了几乎全部军售,飞机和发动机都不卖了,等于给华国空军断了粮。
虽说眼下华国自己也已经能制造现成的飞机和发动机,甚至于国产“涡喷-8”发动机也已经下线了,但是其寿命太短,难堪大用。
最主要的是,眼下全球主要大国都进入了“涡扇发动机”时代,但我国在这方面尚属空白,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再加上,随着北方边境的碰撞越发的激烈,华国急需新发动机技术来补充空白,强大空军力量。
就是在这种危机重重的情况下,高层才跟约翰牛搭上线,提出购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斯贝发动机和全套技术。
上面的想法是好的,想通过技术引进、吸收、转化最终实现航空发动机完全国产化,彻底解决我国在发动机领域的心脏病问题。
因此,经过近两年半的研究和筹备,1975年8月双方正式就此事展开激烈的谈判,最终以7679万英镑的价格签订了四十台斯贝发动机采购方案,外加技术的转让方案。
这份价值3.6亿人民币签下的技术引进合同,既是华国对“心脏病”的补救,同时也是对提升空天战力的一次豪赌。
然而,后续发生的事情却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合同签署后,“斯贝”发动机国产化计划也随之启动,被命名为涡扇-9,并交由430厂进行试制。
尽管技术输出方罗-罗公司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援助,但眼下华国的航发制造水平整体较为落后,消化引进技术面临诸多挑战。
经过长达五年的艰苦努力,科研人员终于利用罗-罗公司提供的毛料、零组件及采购件,成功自行组装了四台发动机,但距离国产化依旧遥遥无期。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自行组装军用“斯贝”的推力比预期要低,且高空高速性能较差,无法达不到要求。
受到其它情况的影响,“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进度迟迟无法推进,最终错过了发展的窗口期。
最终的结果便是,当初花高价买回来的数十台发动机,最终只能存放在403厂旁的库房中,长期闲置无人使用。
后来403所流传着一个段子,调侃这些发动机,称长安有两个兵马俑,一个在秦始皇陵,另一个则在403所。
因为每当有外地人来到403所参观时,除了游览兵马俑之外,他们还会特地前往库房欣赏这数十台发动机。
前世周卫国是在10年后的1985年,才正式接触斯贝发动机国产化项目,但那个时候很多事情早已经成了定局,无法改变。
但这一世,他想试试不通过洋医生和洋药,凭自身能力帮国家解决“心脏病”。
这一切就从制造发动机的新材料开始吧...
............
PS:今天有重要会议,所以没办法及时更新,见谅!
(https://www.24kkxs.cc/book/4249/4249098/1111091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